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努力提高湖南开放型经济水平

2008-11-20 20:0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科学发展观为实施“走出去”指明了方向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这是新的发展阶段对外开放的总要求,总主题。也是科学发展观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路明灯。
什么是开放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可以从两种涵义上理解,一是形态上看,开放型经济是指存在对外贸易的经济,现代的开放经济不仅指贸易自由化的经济,还包括资本、劳务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在这个意义上,开放型经济是相对封闭经济而言(就如同商品经济是相对产品经济而言一样)的,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境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二是从体制上看,开放型经济是指一种经济制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倾向,在这个意义上,那些能从制度上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政府较少干预对外经济联系活动的经济体即为开放型经济。
开放型经济是外向型经济的深化,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
如何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十七大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十二个关键词定位开放型经济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我们理解为:内外联系是方向,互利共赢是原则,安全高效是要求。
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的提出,是在我国已连续十六年位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首位,正在成长为新兴对外投资大国的基础上,对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资本的国际流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在生产要素的流通中,最灵活、规模最大、作用最大的是资本流动。商品和服务国际流动形成了世界市场,而国际资本流动形成了世界生产,从而使生产方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本和国际流动能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使生产要素在更高水平上得到配置。
我国我省已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新阶段,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我国我省对外投资的方式多以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为主,现在这些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对外投资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正处在超过2000美元的阶段,从国际经验看,在这样一个阶段对外投资将大幅度上涨升,增速超过外资流入的增速。从宏观经济看,我国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直接推动企业投资海外。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1.9万亿美元。人民币“小步缓行”的升值使得对外投资成本下降,企业对外投资积极性明显提高。加之近年国际贸易争端频发导致我国我省企业出口前景不稳定,从出口转向对外投资便成为一些企业的现实选择。
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路径。一是可开展跨国并购,有效提高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国际化经营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全球整合资源链,树立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打入国际主流市场。二是可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推动在资源富集地区进行能源资源开发(如澳大利亚),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资源供应保障。三是可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规避贸易壁垒,带动相关产品的出口。四是积极稳步推动农业“走出去”,研究探索通过购买或租赁土地的方式,建立境外粮食生产基地。五是可有序推动对外间接投资。以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等方式,拓展境外投资渠道,逐步形成以企业和居民(自然人)为主体的对外间接投资格局。
二、阻碍科学发展观实施的症结有三条: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湖南对外开放的水平,首要任务就是要查找出当前影响继续解放思想、不利于科学发展,开放的部门不开放的突出思想问题,全力破解。
1、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不透,在认识上有的还有误区,理解还有偏差。主要表现在:没有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持消极态度,抱怨科学发展观捆住了中部地区也就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手脚,淡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科学发展观看成是解决眼前发展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权宜之计,应急之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等待观望态度,仍然寄希望于走原先粗放型、消耗型的老路。
实际上科学发展观不是口号,不是形式,而是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南转变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实现突破的唯一途径。当前湖南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现实的宏观背景和湖南的资源要素,不允许也不可能让我们按照传统的发展老路继续走下去。只有以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才能顺应规律、合乎潮流,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博;才能有的放矢、出奇制胜,有效破解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才能打破常规、拓宽思路,找到中部突破外经工作的新途径。
2、井中之蛙,差不多和自满情绪的滋长。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湖南的名气越来越大,听到的赞美之声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向老外推介湖南时:想不骄傲都不行。实际上我们的差距太大了,不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创业自己的优势,解放思想,实现科学发展,也就是一句空话。
3、创业创新的激情在消退。湖南今天的成就,是湖南人民吃苦耐劳、注重实干、敢闯敢冒的创业结果。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富的增加,生活条件的改善,少 数艰苦创业的激情在逐渐消退。(就说厅机关的干部,由于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特别是比其他厅局干部比起来相差得远,大家的情绪和激情确实有不少的波动和消退)
一个人如果缺乏激情就很难取得进展;一个企业如果缺乏激情,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一个地区缺乏激情,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一个机关如果失去激情,就很难建成学习型、服务型、朝气蓬勃型和谐机关。
湖南的发展或者说在西部地区要真正实现率先发展,不是喊出来的,最主要靠创业创新,实实在在干出来。我们必须创业、创业、再创业,发展、发展、再发展;再次激起全民激情,再次激活各种主体,要让激情燃烧起来,要让一时休眠的细胞再度激活起来。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三个“不”
1、不能因地处中部而“心安理得”。
2、不能因美国金融危机而不寻找新机遇。未来充满了一系列无穷尽的可能和机遇,我们的责任便是充分地利用这些可能和机遇。
①走出去企业的跨国资本、资源并购(中联的欧洲,有色、华陵的澳洲,出版集团美洲、湘潭电机等都是最成功的案例)。
②开展日本、中东的劳务市场开拓。
③强身健体、练内功,壮大外经主体。(收并三家劳务公司),与中央企业联合进行资源资产整合。
④坚持环境与资源并重,规范与发展同行。
3、不能因中、小企业“走出去”出现资金瓶颈就袖手旁观。
①推行和主张政、银、企三方合作,搭建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多方共赢平台,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和银行的融资优势,共同促进中小企业走出去。
②推行对外承包企业保单保函的试点。
③加快进行境外企业的法律援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