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各地刺激经济新政不断

2008-11-20 14:4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工资倍增”拉动广东城市消费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东出口增幅出现较大下滑。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显得尤为重要。广东今年上半年实施的“工资倍增”计划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今年1—9月,广东省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370.42亿元,同比增长20.5%。内需消费这驾马车已成为广东省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城市消费在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中已逐步挑起了“大梁”。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消息,从今年起广东实施“工资倍增”计划,以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从2008年开始,广东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到2012年比2000年工资水平翻两番。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说,市民口袋里有了钱,市场上有了他们需要的商品,消费增长就成为必然。 
    人民幸福感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其支配的钱有多少。按每年14%递增,到2012年,广东省城镇职工将多出近一倍的工资可自由支配,无怪乎在中山火炬开发区工作的农民工王宏伟表示,如果这个“工资倍增”计划能够落实在他身上,他将留在广东娶妻、买房。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工资处处长陈斯毅说,“工资倍增”计划是整个社会的工资倍增,除了让职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还在于更多地运用工资杠杆作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广东决策者最担心的是,一面是城镇职工工资的增长,另一面是居民银行储蓄的同步增长,这样他们的努力将大打折扣。 
    让市民敢于消费,首先就要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保障,给他们以信心。 
    为了解除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广东省将积极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以财政投入的方式,一揽子解决困扰广东多年的被征地农民、无医保保障的城镇居民、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等各类群体的社保历史遗留问题,初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并努力提高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记者:吴冰、李刚) 
    编辑点评 
    要根本上扭转消费不振的现状,必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手中有了钱,自然敢消费。在城市中,要特别注重提高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 
    广东的“工资倍增”计划,为此作了最好的证明。 
 “超市下乡”盘活山东农村市场 
    沂蒙山区莒南县淇岔河村虽地处偏僻,却有一家颇为气派的超市。店中日用消费品琳琅满目。像这样的超市,在山东农村比比皆是。 
    到10月底,全省农村超市已达5.1万家,覆盖所有乡镇和60%建制村,“大件用品进城里,日用百货赶大集,油盐酱醋靠个体”的农村消费方式已不复存在。 
    山东现有人口9300万,农村人口逾75%,农村消费市场容量和潜力巨大。为让农民购物更方便、更实惠、更安全,早在1998年,山东就把开拓农村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2004年起,省政府着力推进“超市下乡”、“便利店进社区”等工作,起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称心商品;连锁企业集中统一采购、批量作价,保证了商品价格的低廉;统一采购和配送,把住了商品质量关。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总结山东等地经验后,在全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山东探索出4种“超市下乡”成功模式:城市骨干零售企业向农村延伸。潍坊市潍百集团、威海市家家悦集团、淄博市新星集团等大型流通企业,在经济实力强的县、乡镇、村建立直营和加盟超市,直接把商品和服务送到农村;县及县以下供销社整合原有流通资源,采用连锁经营机制,把“小超市”办到了村里;邮政物流“三农服务站”拓展为农服务新领域。山东中邮物流公司发挥邮政网络优势,构建起完善的连锁分销配送网络;骨干优势企业与供销社联手经营。“超市下乡”让农民受益的同时,也让企业得到实惠,家家悦集团四成销售额来自农村市场。 
    以产品下乡促网络下乡,山东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到农村建立销售网络。作为国家“家电下乡”试点省之一,山东切实抓好销售网点备案,认真组织补贴资金兑付。截至11月10日,全省今年“家电下乡”销售量达95.74万台,销售额14.14亿元,补贴农民资金1.84亿元,惠及70多万农户。(记者:徐锦庚、马跃峰) 
    编辑点评 
    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启动起来,却殊为不易。提高农民收入,绝对有效,而改善消费环境,也很重要。 
    山东的“超市下乡”,从流通体系着手,为农民解决消费不畅的问题,不失为刺激农村消费的好办法。 
 七千亿元促进河北三年变样 
    面对困难局面,河北省以公共投资为驱动力,从省会石家庄到10个中心城市,再到各个县城乃至大小乡镇,用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度提升城市品位,拉动经济增长。 
    今年初,河北毅然提出“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预计总投资7000多亿元,推进全省城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手笔建设工程。省委书记张云川指出,要增强河北的实力、活力、竞争力,就必须尽快改变河北城市功能不完备、承载能力弱、环境质量差的状况,既为群众创造舒适优美、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又能更好地聚集生产要素、聚集优势产业、聚集人气、聚集财富,不断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此次大规模城建中,河北拆字当头、建字随后、治字贯中,以大拆促大建,以大建促大变。3年后,11个设区市将容颜焕发,靓妆出镜。 
    今年以来,河北拆墙透绿,对违建、临建一拆到底,各设区市主城区计划拆迁3551万平方米。目前石家庄拆除已超1000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20年的拆迁总量。拆迁改造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河北把棚户区改建、旧住宅小区改善、城中村改造“三改”工程作为首要目标。 
    11月4日,记者来到石家庄新华区赵一街旧村改造村民回迁楼建设现场,仅月余8栋楼房就完成地基开槽等工程,村民们特高兴:“周围有广场,还有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俺们也成城里人了!” 
    7000多亿元的巨大投入,会不会给政府造成过大的财政压力?副省长宋恩华表示,通过市场化融资,创新城建投融资体制,引入战略投资者,将成为未来河北加速城镇化的主要手段。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河北各设区市将建立城建投资公司,按照“非禁即入”原则,进一步开放各类城市基础设施资本、经营、市场,充实、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今年以来,河北城建前所未有的“大动作”吸引了不少外商关注。美国的易道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则对“三年大变样”中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颇感兴趣。(记者:王明浩) 
    编辑点评 
    对于经济发展还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等方面亟待加强,政府投资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河北7000亿元的投资计划,不仅将给城市带来新形象,还将产生集聚效应,使经济增长信心更足、动力更强。

三记重拳挥出浙江发展信心 
    出口困难,资金紧张,经济增速下滑,企业经营艰难……眼下的浙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投资适度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浙江挥出三记重拳,以“保增长”和“扩内需”两轮驱动。 
    浙江省政府的决策思路是:在扩大出口方面,引导和支持企业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创新经营模式,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在扩大投资方面,确保投资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规模,特别是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上加大投资;在扩大消费方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收入,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改善农村消费条件。 
    外贸形势紧张,浙企千方百计开拓新兴市场。被称为“全球采购、义乌风向”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把出口目光对准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的市场,出口量增长近2倍。出口地更多元化,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欧美地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采购公司进驻义乌。截至9月底,8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义乌设立代表处1899家,比去年底净增443家,为历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早在年初,新昌县别克跃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就定下“由外转内”的战略目标,新研制出自动洗车设备,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市场扩张计划。老总姚挽荣说:“到洗车店洗车费时费钱。我们的自动洗车机,投币一元就能洗车,省时又省钱,如果进驻每个大型社区,这个市场该有多大?肯定比原来做外贸出口更赚钱!” 
    国内市场的消费力,同样吸引了消费品企业。“阮氏珍珠”董事长阮铁军说:“过去只盯住欧美珠宝市场,现在越来越重视国内的消费能力。今年已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连开5家直营店,生意情况良好!” 
    在中国轻纺城,德龙·莎美特纺织公司总经理龚式敏说,今年3月就开始主攻“内贸”,在国内开设5个分公司和10多个代理公司。(记者:顾春) 
    编辑点评 
    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应该是扭转我国目前不协调的投资、消费结构的“先行者”,也应该是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完成企业转型的“排头兵”。 
    浙江的积极求变,让我们在危机面前,看到了转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