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发展金融中心

2008-11-20 14:3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深港需加速产业转型,加强金融与物流的合作,只有“强强联合”,才能共创双赢,与上海成为中国分处南北两方的重要经济金融中心。

  深港一体化、同城化、双子城等构想已经讨论得较为成熟了。深港关心的是两城加起来2000万人口的世界级大都市,2.2万亿元人民币的生产总值(GDP),是上海的两倍,4000万人次的机场吞吐量,4000万标箱的港口吞吐量,20万亿的上市公司总市值,亚洲无可匹敌的金融中心,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全球投资者在中国的最佳选择。“香港+深圳”是避免两地被“边缘化”以及与上海乃至东京、纽约、伦敦竞争的最直接有效方法。

  深圳,作为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深圳在政策上没有优势和上海较劲去争夺中国的金融中心,即使提出“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也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正式认可和支持,已经暗示著深圳正在被“边缘化”的危险信号。

  深港面临边缘化

  作为同样正在被“边缘化”的城市——香港,与深圳仅一河之隔,都面临著相似的困境。力争成为超越东京的亚洲金融中心甚至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如今面对的是“中国金融中心”不保的尴尬局面。数据显示2007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达12001.16亿元,并以两位数增长;而香港2007年生产总值(GDP)为2050亿美元,约合15000亿元人民币,以大约每年百分之六的速度增长,她们的差距正越来越近。此外,中国政府有意扶持上海成为亚洲的黄金交易中心、外汇交易中心、期货交易中心甚至未来人民币业务的离岸交易中心,而且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在股权分制改革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些都在慢慢的取代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仅如此,面对香港本地制造业的转移,“空心城市”的出现以及产业转型中从服务业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转变的举步维艰,这些都影响香港未来的发展。

  因此,面对同样困境的深圳和香港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符合如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面对产业的转型、制造企业的外迁和被“边缘化”的危机,深圳和香港在发展的道路上几乎选择了同样的发展方向: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金融产业的发展和物流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速产业转型,实现国内科技中心。2004年数据显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66.52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53.09亿元。合计出口350.6亿美元,较上年激增39.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5%。香港的高科技行业起步较晚,而且政府实际资助资金不大,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发展,虽然有强大的科研力量和高等学府,发展速度比较缓慢。通过两地的合作,香港政府正可以利用深圳发展高科技成功的经验和深圳较低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亦可以利用两地金融合作的契机,吸引国内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或深圳创业板上市、设立总部,促进两地高科技产业的腾飞。

  “深圳+香港”合作共同发展高科技能够互惠互补,相互利用资源,学习经验,实现双赢。第一,深圳有发展高科技行业的成功经验和一定的实力,但科研机构力量不足,人才短缺。而这方面正是香港的强项,香港大学、科技大学等一批科研力量和研究成果,急待转换成产品,深圳可能性作为转换和生产基地,香港则作为研发和公司总部基地;第二,政府的资助和订货方面,深圳政府是高姿态的鼓励和支持发展高新产业的,并投入了大量的资助资金,香港在这方面也不会缺钱的,因此资金资助将是两地共同的强项;第三,两地金融领域的深入合作,尤其是深圳创业板的即将成立和香港创业板以及自由港的优势能够吸引大量风险资本向高科技行业的投资,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第四,深圳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也是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创新正是高科技企业必备的质量,完全符合深圳的精神。香港是世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与世界科技前沿联系紧密,更是为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两地的“强强联合”定能促使香港成功向知识经济的产业转型,也会加速深圳的产业转型步伐。

  金融物流同进退

  二是加强金融合作,稳守亚太金融中心位置。香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熟的法制环境、适当而有效的监管环境、自由的商业环境、优惠的税收条件和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等因素,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显现出了超越东京成为亚洲金融核心地位的良好趋势。但香港作为一个小型经济体,发展金融也有著先天弱势,与伦敦和纽约相比,香港的差距还十分明显。从市场辨模来看,香港资本市场还不够庞大,截至2007年9月止,香港股票总市值约206万亿美元,而纽约、伦敦和东京的市值分别是20万亿、4万亿和4.6万亿美元,债券市场辨模更是只有纽约的1%。从本地金融机构发展看,无论在银行、证券或保险方面,香港都没有排名全球前列的本地金融机构。从创新能力来看,香港的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香港如果仅靠自身力量,较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

  “强强联合”创双赢

  香港要成为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加强与中国内地的金融合作,特别是与深圳的金融合作:(一)深港两地已经达成“共建港深都会”的良好共识,深港金融合作是建设港深都会的重要内容,港深都会的形成,有利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提高;(二)香港可以通过深圳的桥头堡作用,与内地经济有机结合,提高对内地经济的金融辐射力;(三)深圳本身是中国的两大资本市场之一,有著相当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辨模,并且深圳的金融市场辨模直接与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一致,通过深港金融合作,可以有效弥补香港在金融市场辨模方面的不足。

  若能实现“香港+深圳经济共同体”,把香港的联交所与深圳的证交所合并或整合在一起,将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两地设立联合证券交易平台,逐步扩大联合交易平台的交易范围,实现两地交易所交叉持股,不但可以增强对世界资本的吸引力,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巩固和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足以和上海在金融领域呈现两足鼎力之势,而且可以成为未来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推动逐步实现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使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之一。

  三是物流的无缝隙结合,打造亚太物流业基地。香港的港口业由于成本高昂,发展速度已经比较缓慢。深圳、香港两个港口要有大物流的概念,要进一步港深一体化,视为一个整体。发挥香港自由港,深圳成本低的优势,两地政府要共同规划港口,合理分工,共同发展。

  以往上海以工业为主,尤其是重工业,如今上海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金融行业,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到了20万亿人民币,全球500强企业绝大部分都在上海设立总部。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仅凭深圳和香港单独的力量是难以应付的,只有“强强联合”,才能共创双赢,与上海成为中国分处南北两方的重要经济金融中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