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风暴中国经济之出路

2008-11-2 14:1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最终爆发,世界各国联合救市动作频频。世界金融危机是否会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还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轮经济衰退是必然的。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该如何应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出路又在哪里?个人虽非经济学人,但仍有思路供大家商榷。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出口、投资与消费。由于国民收入增速远远落后于GDP增速,由于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以及教育保障的不完善,全民皆为储蓄人。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了中国经济一直是外贸出口、固定投资在拉动GDP增长中比重巨大,而消费拉动GDP增长能力则偏弱(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在11.4%的GDP增长中,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4.4、4.3、2.7个百分点。即使这样,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其消费拉动GDP增长是GDP总增长量的70%)。这种固定资产投资、贸易出口与内需消费发展不平衡的经济模式在最近两年明显遇到了发展瓶颈,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恰在这个时候,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开始走向衰退,中国贸易出口增速开始不断下滑,这直接影响贸易出口对GDP的拉动。再看固定资产投资,在所有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中,房地产占40%,而房地产由于房价过高已经远远超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而过高的房价已让投机资金开始对房地产市场望而生畏,房屋交易下滑严重,房地产的发展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固定资产投资的另外一部分由于国际经济的下滑以及前几年的大量投资的产能将面临过剩,容量已经基本饱和,空间也不是很大。经过以上分析得出,对经济拉动最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与贸易出口均出现了问题,增速都在下滑之中,那么GDP快速下滑风险就必然大大增加。另外,由于股市暴跌导致的资产缩水也大大压抑了居民消费能力,这又导致消费增长的困难。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较同比降超过百分之二就是最好的证明。
面对这样的困局,中国经济又该何去何从呢?笔者以为,这需要从三方面入手解决:一、保经济增长;二、战略经济转型;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
一、  保经济增长。这个道理也很浅显,就是一个人生病发烧了不管是因为什么烧首先要做的就是退烧,否则身体烧坏了就救不回来了。因此经济首先要保。既然要保当然一方面保出口一方面保投资,从而避免投资与出口下滑速度过快导致经济骤冷。保投资怎么保?国务院已经开出了五个药方:一、救市房地产业从而避免房地产业投资下滑过快;二、加大铁路建设的投资,铁路建设领域又巨大的投资空间;三、放松货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并且鼓励商行向更需要钱的中小企业贷款;四、出口退税率提高,为了鼓励创新以及保证就业,主要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五、减税,据报道1500亿的方案已经获批(仍未获财政部确认)。这五个药方为当前控制投资下滑的效方,也是避免造成经济骤冷起效最快的方法。但从另一方面说,这些大部分都是短期行为。房地产业不用说了,价格太高超出了国民购买力,后面必有一波巨大的下跌过程直到价格合理为止,其投资增速下滑是必然的,救市只能起到延缓下滑过速的效果。加大铁路投资也不可能抵消房地产投资与企业投资两部分双下滑的局面,因为铁路建设的能力就那么大,扩大同时需要时间,而且其每年扩张的规模也是有限。货币政策的放松虽然能够起到加速投资的作用,但由于前几年投资饱和度较高,这部分空间也不是很大。出口退税可以保证就业以及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但却不能改变国外的需求,因此空间有限。减税是个好办法,可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但真正的经济复苏不能完全依赖减税。因此,真正想经济长时间维持高速发展必须放在战略经济转型与扩大消费方面。不过,为了能够给予战略经济转型更多的时间,这五个方面中后三个方面要加大力度。
二、 战略经济转型。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这三十年GDP增速近百分之十,但毫无疑问当前的经济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再不进行改革后面就要走下坡路了。这就像火箭第一级燃料已经耗尽,该启动第二节燃料了。以后的三十年,能够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到底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在两方面:一、城市居民消费与农村居民消费;二、农村基础建设投资。首先说农村居民消费,这必须提高其收入。中国有九亿农民,这一个群体如果收入能够提高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完全能够使得中国三驾马车平衡。至于城市居民消费,则放在后面讨论。另一个层面就不得不说的就是农村基础建设投资。农村基础建设薄弱,公路、桥梁、通信、电力等都有巨大的投资空间,而农业规模生产同样也可以促进涉农产业的投资与发展,这些投资完全可以较快的拉动经济增长。农行改制服务农业是其中战略的一环,但笔者以为还不够,应该加强财政政策的扶持,甚至可以发专门的支农国债(从中央准备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来看,这一步可能要走了)。农村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加是相辅相成的两面,只有基础建设相对完善了才能促进当地经济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最终提高农民收入。另外,基础建设的同时就能刺激当地经济并增加农民收入(打工收入)。农民收入提高是需要一个过程,但农村基础建设投资是可以较快速开始的。另外,以往中国制造业在沿海城市,以后必须向内陆挪,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厂房成本、人工成本会降低,但会增加交通运输成本)从而保持低成本优势(这需要内地政府应给予税收上的优惠以吸引这些企业进驻)。而沿海城市必须向高科技的研发、金融、服务业靠拢。如果生产挪到中西部,那就必然需要低成本、快速的交通,这就回到了第一部分内容加大铁路、公路的交通投入。
三、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储蓄并不是坏事,但过多的储蓄抑制消费,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今年以来居民存款增速明显增加,在投资产品不能增值的情况下大量资金回流银行变成储蓄,这么巨额的居民存款为什么都不去消费?其实很简单,每一个人都会为了自己保障储蓄。为什么为保障储蓄?那是因为相关的社会保障跟不上所致。比如我们的医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一直是医疗改革、医疗市场化后的问题,感冒发烧几百块更别说其他大病,那么居民怎么可能不去存钱以防万一。再说教育,教育市场化后虽然我们一直声称义务教育,但小学生一年需要几千块的学杂费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学动辄数万的建校费也是正常的,至于高中大学那都有巨额开销,为了孩子的教育哪个父母不去存钱。另外如养老问题、住房问题均是居民大量储蓄的直接原因。如果想让这些钱从储蓄变成消费,那么就必须解决居民的这些后顾之忧。因此,国家必须加速社会保障的建设,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消费从而拉动城市居民的消费欲望。
以上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出路,中国经济从自身来说要从战略高度考量,要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从而一方面使中国经济平稳过渡一方面在未来三十年能够保持高增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