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从三点应对出口订单转移

2008-1-12 10:2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7年,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原材料价格上升、土地成本上升、劳动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带来出口损失、出口退税率下降以及美国经济衰退等负面因素影响。进入2008年,人民币以7.2775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0%。人民币持续升值,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外贸出口企业,使得其产品在出口国价格上涨,导致竞争力下降,尤其是生产纺织、服装等低附加值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更大。
  在笔者看来,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纺织产业链齐全,行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突出,供应能力、服务水准、反应速度、配套规模和基础设施等综合竞争力在世界上位于前列。但应该看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纺织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我国的成本优势不断下滑。如:印度、孟加拉、印尼、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越南等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都低于我国,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且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正在采取很多鼓励性措施,促进其纺织业竞争力的提高。周边国家纺织业整体实力的迅速提高,为欧盟大型进口商实施全球采购战略、快速转移订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一旦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发生突变,这些国家将有能力迅速填补中国留下的市场空间。由此,笔者认为,2008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有关方面及企业亟待做好三方面的“功课”:
  1、有关方面应加快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支持和帮扶纺织品出口企业努力提高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能力。政府层面,国家应设立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专门基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应诉;另一方面,商会应发挥其在组织反倾销应诉方面的专业经验和优势,对企业的应对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并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相关知识和规则的普及和培训工作,以全面提升应对能力。
  2、纺织品出口企业要谨慎对待配额取消的所谓“利好”,要保持自律和“克制”,不应期望配额取消后大量增加出口,避免“授人以柄”,导致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的出现。
  3、企业自身应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纺织品出口行业的根本应对之路是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贸易服务水平、加强研发设计、专业化、国际化经营、创建自主品牌、提高营销能力、履行社会环保责任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纺织行业健康、持续、有序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