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08-11-19 13:3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冷冻、冷藏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但冷链物流业一向被业界忽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较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生鲜农产品需要通过低温储藏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食品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风味和营养,但我国目前大约有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和销售。
    二是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我国对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采摘或捕获后必须尽快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以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及质量。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产后低温贮藏加工的重要性,将其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由于我国对农产品采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尤其是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技术能力的低下,导致目前我国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农产品产后产值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我国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为0.38:1总以说明问题。
    三是冷冻冷藏链不完整,冷冻冷藏配送运输效率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运输过程中全部采用冷藏车或者冷藏箱,并配以EDI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包括生产、加工、储藏、销售等在内的新鲜物品的冷冻冷藏链,使新鲜物品的冷冻冷藏运输率及运输质量完好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冷冻冷藏链,从起始点到消费点,中间许多环节的冷链是断裂的,如冷冻产品的装车、卸货大多是在露天操作而未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
    四是冷冻冷藏技术落后、设施陈旧。目前国内各个冷冻冷藏企业的制冷技术仍处于一个落后的阶段,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多数冷冻食品生产企业采用原有冷库、冰柜等生产冷冻食品,没有连续化的快速冻结设备,也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卫生规范,以至造成缓慢冻结产品充斥市场,降低了冷冻食品的质量,损害了冷冻食品的声誉。
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改进
    首先是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并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发达国家在大规模使用冷藏集装箱的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藏运输实施全过程控制,如美国、日本的计算机联网管理系统和欧洲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都在冷藏运输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国也应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保鲜是消费者对冷冻冷藏产品的第一要求,由于冷冻冷藏产品的品种越来越繁多,储藏也就比较麻烦,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可将产品与其储架的货位输入到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储放位置,进行及时的提货和补货,同时可及时了解到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国外冷冻冷藏物流之所以迅速发展,冷藏运输设备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发达国家已逐步淘汰了冰冷车和机冷车,在20世纪80年代后以年均递增15%的速度推广使用冷藏集装箱,目前已广泛采用机冷式冷藏集装箱,并有通风、气调、液氨、保温、冷板等多种类型的冷藏箱,极大地促进了冷藏运输的发展。针对当前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我国冷藏运输应积极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应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
    其次,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物流配送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服务水平与降低配送成本,目前冷链物流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的运输已成必然趋势。通过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对连锁企业内部的销售能力和库存能力进行重组,可以提高门店冷冻冷藏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加强采购谈判能力,有效地建立起统一的冷冻冷藏产品采购验收标准并在经营中统一执行。减轻单店生鲜冷冻区的管理压力,并以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向冷冻冷藏供应链的上游延伸,使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与供应链上游的沟通更加畅通,商品采购供应更有保障。共同配送是为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的方式,共同配送可提高车辆装载运输效率,形成规模效应,从配送成本角度考虑,共同配送较厂家直送、一般配送更为经济,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再次,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建设。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建立起一整套的冷链基础设施。因此,要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成立一个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的联盟。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也就是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面需求的冷链物流模式。除了本地销售的农产品以外,外销的农产品可以由供应商将货物运送到主要城市冷链物流整合中心,整合后进行长途运输,由地区整合中心进行集装箱提货和当地运送,再整合后发送到零售直销点。在整个过程中均有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实施监控。
    第四,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对生鲜物品需求的增长要求从生产地到中间的储藏,运输及消费者家中的冰箱,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产品处于持续低温状态,任何疏漏都会导致质量的破坏,甚至造成货物的完全毁坏。在整个流通的过程中,不管需要用什么来保持包装内物品的低温,最后都归结到包装开发和涉及的基础原理。因此,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后包装和保鲜技术,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鉴于此,我国农产品低温物流行业应在吸取国外的最新保鲜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保鲜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产品保鲜的贡献率。(中国制冷学会供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