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税区积极引导国资"挑大梁"

2008-11-18 23:3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1月18日消息:

    青岛保税区国资监管机构牢固树立"增值发展、集约发展"的理念,着力发挥国有资产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物流等服务业的建设,实现了区属国有公司经营业绩与园区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与高端市场建设,促进虚拟经济集聚发展。为规避因世界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变化对中国经济的风险,为原材料采购开辟一条新路,青岛保税区国资监管机构结合保税区进口天然胶占全国近25%、棉花占40%的实际,深入调研,创造性地提出以国有资产占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建设新型国际交易市场的思路,采取"美元挂牌、保税交易"模式,率先成立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和己内酰胺交易市场。由于交易规则完善、市场潜力大,交易量迅速攀升,当年就取得发展会员600余家、交易额50亿元的佳绩。在橡胶市场成功运作的基础上,青岛保税区又先后成立了棉花交易市场和矿权、矿产品交易市场。目前,三大市场发展会员6600余家,年交易额高达300亿元。同时,国有资产正在积极参与纸浆、大豆、建材等的专业市场筹备,一个颇具规模的市场群正在形成,力争到2010年实现交易额1000亿元,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落脚点。

    引进配套实验室,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为完善专业市场群综合配套政策,推动实现有形市场、无形市场相互促进,国资监管机构积极探讨搭建大宗原材料、进口商品的检测平台,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实验室建设。2006年区属国有公司、山东省国检共同出资600万元,设立棉花、轮胎、乳胶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其中轮胎和乳胶实验室均是全国质检系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棉花实验室年检进口棉占全国的50%以上。在此基础上,橡胶、塑料两个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也随之落户保税区。五个重点实验室的启用,初步搭建了以国家级和区域性检测机构互为补充、法定检测和非法定检测互相支撑的检测技术平台,实现了有形市场、无形市场的相互促进,推动了集信息、物流、金融、检测、中介服务于一体的进口商品交易市场集聚的发展,对青岛保税区建设大宗原材料交易中心、推动市场群发展、完善国际交易市场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动现代物流业,为全区物流企业发展做出示范。伴随着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批复,国际物流作为口岸区域的重要产业和提升供应链竞争能力的核心环节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充分发挥"保税、入区退税"的政策优势和港区一体的功能优势,青岛保税区国资监管机构引导区属国有公司投资3000万元成立宝泰产业园,着重利用物流信息和电子商务技术,与世界各地物流中心、物流供应链联网,向港口腹地的加工制造企业提供诸如JIT(即时供应)等物流服务,满足客户动态、分散和个性化的物流需求。由于管理完善、流程合理,近几年宝泰产业园业务呈几何倍数增长,仅物流业务即实现收入过千万、利润达200余万元,形成了国际产业链的商品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国际配送系统,为区内同类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示范和表率。各地物流供应商由此纷纷到保税区考察学习、投资兴业。目前,区内已注册物流仓储企业91家,累计投资总额15.2亿元,已经形成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蓬勃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建立了国际化、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青岛保税区国资监管机构引导区属国有公司参与市场、物流等产业的建设发展,不仅助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资产也取得了良好收益,区属各国有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各项国有资产运营指标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资产的流动性显著增强,净利润、缴纳各项税收成倍增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8%。         (罗 青  高 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