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背后

2008-11-18 13:3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吴铭
    前段时期,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华东地区的建筑钢材市场呈现出大起大落、暴涨暴跌的起伏运行态势,连一些长期从事钢材贸易的经营者都感到预料不及,不可理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上海市场建筑钢材价格震荡波动的走势出乎预料。有的一天之内连续上涨三、四次,有的封盘停售,有的限量销售,顿时市场交易活跃,商家销量释放,人气旺盛。上海周边的杭州、南京等地的建筑钢材市场价格也大幅上涨,平均的涨幅达到500至600元 (每吨,下同)。
    然而,市场风云突变,价格震荡回落,日跌100至200元,再现暴跌、狂跌态势,市场重现疲软、低迷局面,商家销售不畅,交易萎缩,下游观望。上海螺纹钢、线材价格继续大幅下跌,一些商家又突然封盘停售,在一些商户把价格拉升50元带动下,其他的钢贸商报价上调100元。
    此时,市场销售又活跃起来,商家的销量随之释放,人气旺盛。在周边的杭州等地区的建筑钢材市场价格也出现先跌后涨的状态。
    有业内人士认为,建筑钢材市场价格在近期大涨大跌,急剧变化,这不仅是需求的变化,也不仅仅是钢厂的减产限产,其中不排除人为的因素。
    自今年7月份以来,国内钢材市场持续疲软、低迷,价格一路下挫,到10月的20日前,已经连续下跌了3个多月,价格的 “倒挂”,贸易商亏本经营,有的吨钢亏损300至400元,有的则高达1000元以上,上海螺纹钢价格从5300至5400元,跌至最低时的3130至3150元,下跌了40%,严重的亏损,商家思涨心切。
    为弥补经营亏本,在10月中旬,当钢协的钢企生产经营会议传递 “三不原则”后,一些商家预感到钢厂在保价救市达成共识,有利钢市的稳定。
    这一波价格的快速急剧暴涨,是贸易商在思涨心切的心理影响下,报复性的上涨。毕竟前期持续的下跌,价格跌入了底部,触底反弹。
    据经营者和市场人士分析,其起因是钢厂的出厂价格大幅下调所致。当天,有的钢厂出台10月下旬的出厂价格,螺纹钢价格下调400元,有的钢厂的12月钢材出厂价格平均降幅将近1000元,是2007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受其影响,现货市场价格又大幅回落,一些商家恐慌性降价抛售,而下游终端用户看到钢价重新下跌,又观望起来,不愿采购或尽可能少采购。从而导致整个建筑钢材市场跌声四起。
    业内人士认为,从钢价大涨大跌的态势来看,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是钢市比较脆弱,贸易商心态不稳,对任何影响钢市行情的信息极度敏感,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在价格上得到体现。
    此外,钢厂与贸易商之间在 “抗跌稳市”上,没有形成共识,不是站在一个战壕,共同抗跌,而是厂家与商家依然在博弈。据悉,有的贸易商同钢厂洽谈,订一批数量不少的钢材,在12月份左右交货。
    为了使钢厂降低价格,这段时间把市场销售价格降得很低,热轧卷板的成交价只有3050至3100元,迫使钢厂降低价格。这种厂商之间的博弈,促使市场价格下跌。
    此外,部分钢厂实施保值销售和无底价销售,在一定程度上打压市场价格。由于钢市的持续疲软、低迷,商家亏本经营,大都不向钢厂订货,库存增多,压力加大。
    一些钢厂为加快出货,减少库存,采用 “无底价销售”方式,即不事先锁定价格,钢材运抵钢材贸易商的指定地,由钢材贸易商按照当地的行情进行销售。
    实现销售后,根据实际的成交价格,钢厂每吨给予30至50元差价 (或称代理费、劳务费)。由此,钢贸商 “旱涝保收”,毫无风险,于是竞相降价销售,只要出货,就能得到代理费,从而使整个市场价格持续下挫。
    业内人士认为,出现的钢材市场价格暴涨暴跌、大起大落的急剧变化,可以看出,市场心态的恐慌性和脆弱性,这是导致市场钢价震荡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要稳定市场,稳定价格,经营者心态的稳定同样至关重要。重要的是稳定心态,对于钢厂而言,减产、限产,减价救市故然重要,但与众多的钢贸商联手,共同抗跌护市,制止不利于钢市稳定的保值销售或无底价销售,这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而作为钢贸商,对于钢价的涨跌,要理智和理性,不能恐慌性抛售,也切忌报复性暴涨,甚至与钢厂博弈,人为地打压价格。应与钢厂一起,为维持钢市稳定,共同抗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