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擦亮“物流基地”名片
2008-11-17 14:3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从1982年开始,一直到2008年,临沂的商贸业实现了从“西郊大棚”到“临沂商城”的飞跃。26年间,原先的贫困老区也实现了漂亮“转身”。如今,临沂人正在擦亮“物流基地”的名片。
□本报记者 杨珂
商品交易额一年510亿元
朱崇华是临沂小商品城的一个普通业户,主要从事文化用品、装潢材料的生产销售。10月21日,在他的商铺内记者看到,2000多平方米的销售区内,各种文具应有尽有。特别是美术用品,像颜料、画笔、画板这些产品上面还有一个“明华”牌商标。
朱崇华告诉记者,这个商标是他自创的。 “这个店铺销售的各类文化用品有5000多种,产品最远能销到中东、美国等地,每年的销售额达到几千万,其中有五分之一的产品全是我自己生产的,我在市里的河北区还有厂房,占地30亩。”
像朱崇华这样的经营户,在小商品城中比比皆是。记者从商城管委会了解到,目前这座小商品城是2007年建成的,占地面积达350亩,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能够容纳经营户2600户。
临沂不单单只有一座小商品城。记者了解到,目前临沂市共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68处,经营摊位3.6万个,从业人员近10万人,上市商品有3万多个品牌系列,高峰期日客流量达20多万人次,商品交易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业务扩展到亚、非、欧等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板材、化工、家电、建材、汽配等批发市场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临沂市市长张少军介绍,2007年临沂市的各类商品交易额达510.75亿元,已成为苏、鲁、豫、皖地区最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心,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商贸格局。
从“西郊大棚”到“临沂商城”
26年间,临沂商贸业实现了从“西郊大棚”到“临沂商城”的飞跃,原先的贫困老区也实现了漂亮“转身”。
1982年,浙江温州人陈巨荣带领几个经营布匹、小商品的客商第一次来到临沂,找到了当地工商、税务等部门,想找个地方从事小商品批发经营。当时没有部门和个人敢为他们提供场地,连续几天没人给予他们肯定的答复。于是胆大的温州人就在他们居住的旅社院内、门口自发形成交易场地。由于服务热情、价格便宜,市民们纷纷前往购买,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
有人认为这扰乱了计划经济秩序,要求工商部门立即取缔。当时的临沂市工商局经过慎重调查,认为这是改善群众生活、活跃城乡经济的好事,不应取缔,而应扶持。为此,在当时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由市工商局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征地24亩建起了全市第一处钢筋大棚结构的小百货市场,经营布匹、服装和日常小工业品。这在全省也是第一个小商品市场。为了避免人为干扰,最初的市场选择建在了市区西部郊区,这也是至今仍被临沂人引以为豪、津津乐道的“西郊大棚”。
如今当年的“西郊大棚”早已被各类专业的批发市场所取代,蓬勃兴起的商贸业带动了一大批人走上致富的道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围绕临沂批发市场从事餐饮、运输、旅店等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达10万人。
临沂市市长张少军介绍,2008年上半年,临沂市已经实现生产总值944.8亿元,同比增长15.1%,综合实力已经跃居鲁南经济带五市第一位。在《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临沂位居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第5位,成为全国唯一进入前十名的革命老区。
临沂蓄势打造现代物流基地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商业形态的发展变化和超市、连锁等新型商业形式的冲击,传统的批发业态日渐萎缩。临沂人也在积极探索市场发展的新路。
“你们以后要来临沂买家具,再运回济南,肯定比你在济南买便宜,因为很多济南的家具都是从临沂批发的。而且,临沂的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低30%-40%,是全国最低的。”同行的临沂市政府的同志说。
从2004年开始,临沂市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商城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建设“中国物流名区”、打造“中国商贸物流基地”的现代物流总体构架。短短不到四年时间,立晨物流、香港华药、香江物流园、澳龙国际物流城等一大批现代物流项目纷纷落户临沂并已初具规模。
目前,全市注册的物流企业近200家,形成了以立晨、澳龙等国际物流企业为龙头,20余处大型客货运市场为主体,40余家第三方物流公司、2000多配载业户为支撑的综合运输网络,每天发车6000多个班次,货物运输从业人员11.3万人,年物流总额达到1500亿元。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