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企业供应链信息共享中的应用(一)
2008-11-17 10:0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增加等环境的变化,当今世界已经由以机器和原材料为特征的工业时代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原有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开始探索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型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应运而生。然而,供应链的协调运行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共享的基础之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相关概念
1.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001年,我国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供应链的概念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并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从供应链整体考虑,供应链管理是在优化整个产销环节中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主导企业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进行高效、科学的控制与管理,使整个供应链总体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并能全面提高供应链系统内相关的企业、环节和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满足顾客需求,取得经济利益“共赢”的目的。
2.供应链中的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地协调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使供应链的效率达到最佳。
在供应链中,这三种流是相互联系的。物流服从于资金流,物流的畅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流是否畅通,而信息流的存在则以物流的存在为前提,是物流和资金流的体现。资金流则随着物流和信息流的变化而变化,是物流和信息速的结果。只有物流、信息流的顺畅流动,才能确保资金流的完成。因此要想减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提高供应链的总体性能,就必须加强对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同管理。而信息流是供应链中流动最频繁、流量最大、变动最快的一种流。只有管理好信息流,才能为物流和资金流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才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二、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基础
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的,他们以信息作为沟通的载体,信息顺畅地流通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关键。但由于涉及的成员较多、供应链结构各异,信息在传递过程遇到了诸多问题,这给供应链的成功运作带来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大量实践表明,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并提高信息共享的程度,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与挑战。
1.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是一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但由于它们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各自的工作方式也因组织管理方式、思维模式和组织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这给供应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通常面临两种不确定性:因缺乏对目前所发生事件的了解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当事件发生时,不知道如何应对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这些不确定性主要包括:顾客提交订单的时间和数量不确定;供应商交货提前期、交货数量、货物质量的不确定;货物运输时间和运输状况的不确定。究其原因,是由于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无法进行有效地信息沟通或实现有效地信息共享,从而削弱了以信息作为沟通载体的作用,导致整条供应链的效率下降。若能在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此问题将迎刃而解。
2.降低委托一一代理机制带来的信息风险。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关系中,代理人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以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最大利益。由于两个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因此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会出现两种代理问题:一是逆向选择。即在制造商〔委托人)选择供应商(代理人)时,供应商掌握了一些制造商所不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制造商不利,供应商因此与制造商签订了对自己有利的契约,致使制造商蒙受损失,从而出现逆向选择——制造商误选了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供应商。二是败德行为。假设供应商与制造商在签订契约时各自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约后,制造商无法观察到供应商的某些行为,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为供应商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供应商会在有契约保障之后,采取不利于制造商的行为,进而损害制造商的利益,这就出现了“败德行为”。因此,信息不对称也使供应链信息共享成为企业成功运作供应链的必要条件。
3.缓解牛鞭效应。牛鞭效应也称需求放大效应,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Lee教授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牛鞭效应是供应链本身固有的特性,它非常不利于供应链的协调运作,会造成分销商、零售商的订货量和生产商的产量远远高于客户的需求量,进而积压产品,占用资金,降低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随着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增多,此效应越发明显,整条供应链的管理将变得十分复杂、困难。虽然牛鞭效应无法避免,但可以使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或技术来减少牛鞭效应的不良影响。对企业而言,以Internet技术为支撑在供应链上实现信息共享就是有效减少牛鞭效应的根本途径。因为归根结底牛鞭效应是由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扭曲造成的,而供应链信息共享恰恰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时延和信息失真。
4.协调供应链的目标冲突。供应链是由相互之间存在供需关系的企业组成的。而这些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利益主体,其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论企业是单兵作战式地独立地在市场中与其他企业直接竞争,还是集团式地整体地在市场中与其他供应链展开竞争,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各节点企业间的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在供应链中,要满足某些目标就必须牺牲其他目标。
三、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
在世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体现得越来越重要,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实现信息共享,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系统功能和结构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对信息系统的定义、设计、实施,以及建立连续的实验、检测方法;实现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计划信息的集成:运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供应链系统运作的可靠性,降低运行总成本,确保信息要求与关键业务指标一致。为此,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依赖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涉及面很广,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I技术、XML技术等均与其相关。相关度较大的是这样两类:一是自动识别技术;二是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用于信息的产生,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用于信息的控制与处理。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有:条码技术(Barcode)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条码技术不仅在国际范围内为商品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体系,而且为产、供、销等生产及贸易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技术,为实现商业数据的自动采集和EDI奠定了基础。条码技术实现成本低但识别精度受限于识别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其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信息,防伪功能。射频识别技术可实现“非接触式”识别,但费用较条码技术高而分别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供应链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主要有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I技术、XML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工技术和XML技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将企业内部信息、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市场中的相关信息有效地组织与集成:电子商务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也不仅仅是电子商务,而是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在Internet和Extranet结合的应用,它不仅包括自接带来利润的商品买卖活动,而且还包括所有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支持利润产生的其他活动: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按照协议的结构格式,将统一报文标准的经济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它是为提高信息流的速度和准确性而设汁的。而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为了适应Internet的快速发展而最适合于WEB开发的信息标准化技术,为WEB数据带来了结构化、智能化与互操作性,可以大大降低数据管理与交换成本,能以更好的成本效益与灵活性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处理。
参考文献:
[1]张予川主编:物流信息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陶文源寇纪淞等: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的影响系统工程学报,2002年第6期
[3]姜方桃:基于EDI的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经济师,2003年第9期
[4]刘建勋胡涛张申生:基于工作流与XML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框架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一CIMS,2001年第6期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增加等环境的变化,当今世界已经由以机器和原材料为特征的工业时代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原有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开始探索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型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应运而生。然而,供应链的协调运行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共享的基础之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相关概念
1.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001年,我国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供应链的概念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并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从供应链整体考虑,供应链管理是在优化整个产销环节中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主导企业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进行高效、科学的控制与管理,使整个供应链总体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并能全面提高供应链系统内相关的企业、环节和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满足顾客需求,取得经济利益“共赢”的目的。
2.供应链中的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地协调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使供应链的效率达到最佳。
在供应链中,这三种流是相互联系的。物流服从于资金流,物流的畅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流是否畅通,而信息流的存在则以物流的存在为前提,是物流和资金流的体现。资金流则随着物流和信息流的变化而变化,是物流和信息速的结果。只有物流、信息流的顺畅流动,才能确保资金流的完成。因此要想减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提高供应链的总体性能,就必须加强对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同管理。而信息流是供应链中流动最频繁、流量最大、变动最快的一种流。只有管理好信息流,才能为物流和资金流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才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二、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基础
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的,他们以信息作为沟通的载体,信息顺畅地流通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关键。但由于涉及的成员较多、供应链结构各异,信息在传递过程遇到了诸多问题,这给供应链的成功运作带来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大量实践表明,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并提高信息共享的程度,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与挑战。
1.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是一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但由于它们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各自的工作方式也因组织管理方式、思维模式和组织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这给供应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通常面临两种不确定性:因缺乏对目前所发生事件的了解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当事件发生时,不知道如何应对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这些不确定性主要包括:顾客提交订单的时间和数量不确定;供应商交货提前期、交货数量、货物质量的不确定;货物运输时间和运输状况的不确定。究其原因,是由于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无法进行有效地信息沟通或实现有效地信息共享,从而削弱了以信息作为沟通载体的作用,导致整条供应链的效率下降。若能在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此问题将迎刃而解。
2.降低委托一一代理机制带来的信息风险。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关系中,代理人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以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最大利益。由于两个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因此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会出现两种代理问题:一是逆向选择。即在制造商〔委托人)选择供应商(代理人)时,供应商掌握了一些制造商所不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制造商不利,供应商因此与制造商签订了对自己有利的契约,致使制造商蒙受损失,从而出现逆向选择——制造商误选了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供应商。二是败德行为。假设供应商与制造商在签订契约时各自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约后,制造商无法观察到供应商的某些行为,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为供应商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供应商会在有契约保障之后,采取不利于制造商的行为,进而损害制造商的利益,这就出现了“败德行为”。因此,信息不对称也使供应链信息共享成为企业成功运作供应链的必要条件。
3.缓解牛鞭效应。牛鞭效应也称需求放大效应,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Lee教授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牛鞭效应是供应链本身固有的特性,它非常不利于供应链的协调运作,会造成分销商、零售商的订货量和生产商的产量远远高于客户的需求量,进而积压产品,占用资金,降低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随着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增多,此效应越发明显,整条供应链的管理将变得十分复杂、困难。虽然牛鞭效应无法避免,但可以使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或技术来减少牛鞭效应的不良影响。对企业而言,以Internet技术为支撑在供应链上实现信息共享就是有效减少牛鞭效应的根本途径。因为归根结底牛鞭效应是由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扭曲造成的,而供应链信息共享恰恰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时延和信息失真。
4.协调供应链的目标冲突。供应链是由相互之间存在供需关系的企业组成的。而这些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利益主体,其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论企业是单兵作战式地独立地在市场中与其他企业直接竞争,还是集团式地整体地在市场中与其他供应链展开竞争,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各节点企业间的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在供应链中,要满足某些目标就必须牺牲其他目标。
三、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
在世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体现得越来越重要,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实现信息共享,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系统功能和结构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对信息系统的定义、设计、实施,以及建立连续的实验、检测方法;实现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计划信息的集成:运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供应链系统运作的可靠性,降低运行总成本,确保信息要求与关键业务指标一致。为此,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依赖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涉及面很广,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I技术、XML技术等均与其相关。相关度较大的是这样两类:一是自动识别技术;二是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用于信息的产生,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用于信息的控制与处理。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有:条码技术(Barcode)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条码技术不仅在国际范围内为商品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体系,而且为产、供、销等生产及贸易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技术,为实现商业数据的自动采集和EDI奠定了基础。条码技术实现成本低但识别精度受限于识别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其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信息,防伪功能。射频识别技术可实现“非接触式”识别,但费用较条码技术高而分别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供应链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主要有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I技术、XML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工技术和XML技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将企业内部信息、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市场中的相关信息有效地组织与集成:电子商务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也不仅仅是电子商务,而是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在Internet和Extranet结合的应用,它不仅包括自接带来利润的商品买卖活动,而且还包括所有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支持利润产生的其他活动: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按照协议的结构格式,将统一报文标准的经济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它是为提高信息流的速度和准确性而设汁的。而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为了适应Internet的快速发展而最适合于WEB开发的信息标准化技术,为WEB数据带来了结构化、智能化与互操作性,可以大大降低数据管理与交换成本,能以更好的成本效益与灵活性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处理。
参考文献:
[1]张予川主编:物流信息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陶文源寇纪淞等: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的影响系统工程学报,2002年第6期
[3]姜方桃:基于EDI的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经济师,2003年第9期
[4]刘建勋胡涛张申生:基于工作流与XML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框架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一CIMS,2001年第6期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增加等环境的变化,当今世界已经由以机器和原材料为特征的工业时代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原有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开始探索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型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应运而生。然而,供应链的协调运行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共享的基础之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相关概念
1.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001年,我国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供应链的概念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并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从供应链整体考虑,供应链管理是在优化整个产销环节中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主导企业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进行高效、科学的控制与管理,使整个供应链总体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并能全面提高供应链系统内相关的企业、环节和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满足顾客需求,取得经济利益“共赢”的目的。
2.供应链中的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地协调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使供应链的效率达到最佳。
在供应链中,这三种流是相互联系的。物流服从于资金流,物流的畅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流是否畅通,而信息流的存在则以物流的存在为前提,是物流和资金流的体现。资金流则随着物流和信息流的变化而变化,是物流和信息速的结果。只有物流、信息流的顺畅流动,才能确保资金流的完成。因此要想减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提高供应链的总体性能,就必须加强对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同管理。而信息流是供应链中流动最频繁、流量最大、变动最快的一种流。只有管理好信息流,才能为物流和资金流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才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二、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基础
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的,他们以信息作为沟通的载体,信息顺畅地流通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关键。但由于涉及的成员较多、供应链结构各异,信息在传递过程遇到了诸多问题,这给供应链的成功运作带来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大量实践表明,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并提高信息共享的程度,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与挑战。
1.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是一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但由于它们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各自的工作方式也因组织管理方式、思维模式和组织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这给供应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通常面临两种不确定性:因缺乏对目前所发生事件的了解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当事件发生时,不知道如何应对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这些不确定性主要包括:顾客提交订单的时间和数量不确定;供应商交货提前期、交货数量、货物质量的不确定;货物运输时间和运输状况的不确定。究其原因,是由于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无法进行有效地信息沟通或实现有效地信息共享,从而削弱了以信息作为沟通载体的作用,导致整条供应链的效率下降。若能在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此问题将迎刃而解。
2.降低委托一一代理机制带来的信息风险。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关系中,代理人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以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最大利益。由于两个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因此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会出现两种代理问题:一是逆向选择。即在制造商〔委托人)选择供应商(代理人)时,供应商掌握了一些制造商所不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制造商不利,供应商因此与制造商签订了对自己有利的契约,致使制造商蒙受损失,从而出现逆向选择——制造商误选了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供应商。二是败德行为。假设供应商与制造商在签订契约时各自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约后,制造商无法观察到供应商的某些行为,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为供应商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供应商会在有契约保障之后,采取不利于制造商的行为,进而损害制造商的利益,这就出现了“败德行为”。因此,信息不对称也使供应链信息共享成为企业成功运作供应链的必要条件。
3.缓解牛鞭效应。牛鞭效应也称需求放大效应,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Lee教授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牛鞭效应是供应链本身固有的特性,它非常不利于供应链的协调运作,会造成分销商、零售商的订货量和生产商的产量远远高于客户的需求量,进而积压产品,占用资金,降低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随着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增多,此效应越发明显,整条供应链的管理将变得十分复杂、困难。虽然牛鞭效应无法避免,但可以使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或技术来减少牛鞭效应的不良影响。对企业而言,以Internet技术为支撑在供应链上实现信息共享就是有效减少牛鞭效应的根本途径。因为归根结底牛鞭效应是由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扭曲造成的,而供应链信息共享恰恰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时延和信息失真。
4.协调供应链的目标冲突。供应链是由相互之间存在供需关系的企业组成的。而这些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利益主体,其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论企业是单兵作战式地独立地在市场中与其他企业直接竞争,还是集团式地整体地在市场中与其他供应链展开竞争,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各节点企业间的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在供应链中,要满足某些目标就必须牺牲其他目标。
三、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
在世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体现得越来越重要,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实现信息共享,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系统功能和结构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对信息系统的定义、设计、实施,以及建立连续的实验、检测方法;实现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计划信息的集成:运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供应链系统运作的可靠性,降低运行总成本,确保信息要求与关键业务指标一致。为此,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依赖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涉及面很广,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I技术、XML技术等均与其相关。相关度较大的是这样两类:一是自动识别技术;二是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用于信息的产生,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用于信息的控制与处理。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有:条码技术(Barcode)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条码技术不仅在国际范围内为商品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体系,而且为产、供、销等生产及贸易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技术,为实现商业数据的自动采集和EDI奠定了基础。条码技术实现成本低但识别精度受限于识别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其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信息,防伪功能。射频识别技术可实现“非接触式”识别,但费用较条码技术高而分别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供应链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主要有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I技术、XML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工技术和XML技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将企业内部信息、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市场中的相关信息有效地组织与集成:电子商务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也不仅仅是电子商务,而是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在Internet和Extranet结合的应用,它不仅包括自接带来利润的商品买卖活动,而且还包括所有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支持利润产生的其他活动: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按照协议的结构格式,将统一报文标准的经济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它是为提高信息流的速度和准确性而设汁的。而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为了适应Internet的快速发展而最适合于WEB开发的信息标准化技术,为WEB数据带来了结构化、智能化与互操作性,可以大大降低数据管理与交换成本,能以更好的成本效益与灵活性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处理。
参考文献:
[1]张予川主编:物流信息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陶文源寇纪淞等: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的影响系统工程学报,2002年第6期
[3]姜方桃:基于EDI的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经济师,2003年第9期
[4]刘建勋胡涛张申生:基于工作流与XML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框架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一CIMS,2001年第6期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增加等环境的变化,当今世界已经由以机器和原材料为特征的工业时代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原有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开始探索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型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应运而生。然而,供应链的协调运行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共享的基础之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相关概念
1.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001年,我国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供应链的概念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并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从供应链整体考虑,供应链管理是在优化整个产销环节中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主导企业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进行高效、科学的控制与管理,使整个供应链总体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并能全面提高供应链系统内相关的企业、环节和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满足顾客需求,取得经济利益“共赢”的目的。
2.供应链中的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地协调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使供应链的效率达到最佳。
在供应链中,这三种流是相互联系的。物流服从于资金流,物流的畅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流是否畅通,而信息流的存在则以物流的存在为前提,是物流和资金流的体现。资金流则随着物流和信息流的变化而变化,是物流和信息速的结果。只有物流、信息流的顺畅流动,才能确保资金流的完成。因此要想减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提高供应链的总体性能,就必须加强对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同管理。而信息流是供应链中流动最频繁、流量最大、变动最快的一种流。只有管理好信息流,才能为物流和资金流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才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二、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基础
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的,他们以信息作为沟通的载体,信息顺畅地流通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关键。但由于涉及的成员较多、供应链结构各异,信息在传递过程遇到了诸多问题,这给供应链的成功运作带来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大量实践表明,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并提高信息共享的程度,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与挑战。
1.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是一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但由于它们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各自的工作方式也因组织管理方式、思维模式和组织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这给供应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通常面临两种不确定性:因缺乏对目前所发生事件的了解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当事件发生时,不知道如何应对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这些不确定性主要包括:顾客提交订单的时间和数量不确定;供应商交货提前期、交货数量、货物质量的不确定;货物运输时间和运输状况的不确定。究其原因,是由于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无法进行有效地信息沟通或实现有效地信息共享,从而削弱了以信息作为沟通载体的作用,导致整条供应链的效率下降。若能在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此问题将迎刃而解。
2.降低委托一一代理机制带来的信息风险。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关系中,代理人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以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最大利益。由于两个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因此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会出现两种代理问题:一是逆向选择。即在制造商〔委托人)选择供应商(代理人)时,供应商掌握了一些制造商所不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制造商不利,供应商因此与制造商签订了对自己有利的契约,致使制造商蒙受损失,从而出现逆向选择——制造商误选了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供应商。二是败德行为。假设供应商与制造商在签订契约时各自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约后,制造商无法观察到供应商的某些行为,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为供应商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供应商会在有契约保障之后,采取不利于制造商的行为,进而损害制造商的利益,这就出现了“败德行为”。因此,信息不对称也使供应链信息共享成为企业成功运作供应链的必要条件。
3.缓解牛鞭效应。牛鞭效应也称需求放大效应,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Lee教授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牛鞭效应是供应链本身固有的特性,它非常不利于供应链的协调运作,会造成分销商、零售商的订货量和生产商的产量远远高于客户的需求量,进而积压产品,占用资金,降低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随着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增多,此效应越发明显,整条供应链的管理将变得十分复杂、困难。虽然牛鞭效应无法避免,但可以使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或技术来减少牛鞭效应的不良影响。对企业而言,以Internet技术为支撑在供应链上实现信息共享就是有效减少牛鞭效应的根本途径。因为归根结底牛鞭效应是由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扭曲造成的,而供应链信息共享恰恰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时延和信息失真。
4.协调供应链的目标冲突。供应链是由相互之间存在供需关系的企业组成的。而这些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利益主体,其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论企业是单兵作战式地独立地在市场中与其他企业直接竞争,还是集团式地整体地在市场中与其他供应链展开竞争,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各节点企业间的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在供应链中,要满足某些目标就必须牺牲其他目标。
三、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
在世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体现得越来越重要,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实现信息共享,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系统功能和结构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对信息系统的定义、设计、实施,以及建立连续的实验、检测方法;实现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计划信息的集成:运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供应链系统运作的可靠性,降低运行总成本,确保信息要求与关键业务指标一致。为此,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依赖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涉及面很广,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I技术、XML技术等均与其相关。相关度较大的是这样两类:一是自动识别技术;二是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用于信息的产生,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用于信息的控制与处理。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有:条码技术(Barcode)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条码技术不仅在国际范围内为商品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体系,而且为产、供、销等生产及贸易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技术,为实现商业数据的自动采集和EDI奠定了基础。条码技术实现成本低但识别精度受限于识别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其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信息,防伪功能。射频识别技术可实现“非接触式”识别,但费用较条码技术高而分别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供应链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主要有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I技术、XML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工技术和XML技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将企业内部信息、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市场中的相关信息有效地组织与集成:电子商务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也不仅仅是电子商务,而是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在Internet和Extranet结合的应用,它不仅包括自接带来利润的商品买卖活动,而且还包括所有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支持利润产生的其他活动: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按照协议的结构格式,将统一报文标准的经济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它是为提高信息流的速度和准确性而设汁的。而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为了适应Internet的快速发展而最适合于WEB开发的信息标准化技术,为WEB数据带来了结构化、智能化与互操作性,可以大大降低数据管理与交换成本,能以更好的成本效益与灵活性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处理。
参考文献:
[1]张予川主编:物流信息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陶文源寇纪淞等: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的影响系统工程学报,2002年第6期
[3]姜方桃:基于EDI的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经济师,2003年第9期
[4]刘建勋胡涛张申生:基于工作流与XML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框架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一CIMS,2001年第6期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增加等环境的变化,当今世界已经由以机器和原材料为特征的工业时代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原有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开始探索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型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应运而生。然而,供应链的协调运行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共享的基础之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提供可靠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相关概念
1.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001年,我国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供应链的概念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并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从供应链整体考虑,供应链管理是在优化整个产销环节中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主导企业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进行高效、科学的控制与管理,使整个供应链总体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并能全面提高供应链系统内相关的企业、环节和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满足顾客需求,取得经济利益“共赢”的目的。
2.供应链中的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地协调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使供应链的效率达到最佳。
在供应链中,这三种流是相互联系的。物流服从于资金流,物流的畅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流是否畅通,而信息流的存在则以物流的存在为前提,是物流和资金流的体现。资金流则随着物流和信息流的变化而变化,是物流和信息速的结果。只有物流、信息流的顺畅流动,才能确保资金流的完成。因此要想减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提高供应链的总体性能,就必须加强对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同管理。而信息流是供应链中流动最频繁、流量最大、变动最快的一种流。只有管理好信息流,才能为物流和资金流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才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二、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基础
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的,他们以信息作为沟通的载体,信息顺畅地流通是供应链成功运作的关键。但由于涉及的成员较多、供应链结构各异,信息在传递过程遇到了诸多问题,这给供应链的成功运作带来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大量实践表明,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并提高信息共享的程度,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与挑战。
1.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是一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但由于它们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各自的工作方式也因组织管理方式、思维模式和组织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这给供应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通常面临两种不确定性:因缺乏对目前所发生事件的了解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当事件发生时,不知道如何应对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这些不确定性主要包括:顾客提交订单的时间和数量不确定;供应商交货提前期、交货数量、货物质量的不确定;货物运输时间和运输状况的不确定。究其原因,是由于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无法进行有效地信息沟通或实现有效地信息共享,从而削弱了以信息作为沟通载体的作用,导致整条供应链的效率下降。若能在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此问题将迎刃而解。
2.降低委托一一代理机制带来的信息风险。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关系中,代理人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以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最大利益。由于两个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因此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会出现两种代理问题:一是逆向选择。即在制造商〔委托人)选择供应商(代理人)时,供应商掌握了一些制造商所不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制造商不利,供应商因此与制造商签订了对自己有利的契约,致使制造商蒙受损失,从而出现逆向选择——制造商误选了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供应商。二是败德行为。假设供应商与制造商在签订契约时各自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约后,制造商无法观察到供应商的某些行为,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为供应商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供应商会在有契约保障之后,采取不利于制造商的行为,进而损害制造商的利益,这就出现了“败德行为”。因此,信息不对称也使供应链信息共享成为企业成功运作供应链的必要条件。
3.缓解牛鞭效应。牛鞭效应也称需求放大效应,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Lee教授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牛鞭效应是供应链本身固有的特性,它非常不利于供应链的协调运作,会造成分销商、零售商的订货量和生产商的产量远远高于客户的需求量,进而积压产品,占用资金,降低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随着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增多,此效应越发明显,整条供应链的管理将变得十分复杂、困难。虽然牛鞭效应无法避免,但可以使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或技术来减少牛鞭效应的不良影响。对企业而言,以Internet技术为支撑在供应链上实现信息共享就是有效减少牛鞭效应的根本途径。因为归根结底牛鞭效应是由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扭曲造成的,而供应链信息共享恰恰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时延和信息失真。
4.协调供应链的目标冲突。供应链是由相互之间存在供需关系的企业组成的。而这些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利益主体,其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论企业是单兵作战式地独立地在市场中与其他企业直接竞争,还是集团式地整体地在市场中与其他供应链展开竞争,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各节点企业间的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在供应链中,要满足某些目标就必须牺牲其他目标。
三、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
在世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体现得越来越重要,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实现信息共享,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系统功能和结构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对信息系统的定义、设计、实施,以及建立连续的实验、检测方法;实现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计划信息的集成:运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供应链系统运作的可靠性,降低运行总成本,确保信息要求与关键业务指标一致。为此,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依赖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涉及面很广,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I技术、XML技术等均与其相关。相关度较大的是这样两类:一是自动识别技术;二是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用于信息的产生,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用于信息的控制与处理。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有:条码技术(Barcode)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条码技术不仅在国际范围内为商品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体系,而且为产、供、销等生产及贸易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技术,为实现商业数据的自动采集和EDI奠定了基础。条码技术实现成本低但识别精度受限于识别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其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信息,防伪功能。射频识别技术可实现“非接触式”识别,但费用较条码技术高而分别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供应链信息交换及管理技术主要有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I技术、XML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电子商务技术、ED工技术和XML技术。Internet/Extranet/Intranet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将企业内部信息、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市场中的相关信息有效地组织与集成:电子商务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也不仅仅是电子商务,而是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在Internet和Extranet结合的应用,它不仅包括自接带来利润的商品买卖活动,而且还包括所有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支持利润产生的其他活动: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按照协议的结构格式,将统一报文标准的经济信息,经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商业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它是为提高信息流的速度和准确性而设汁的。而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为了适应Internet的快速发展而最适合于WEB开发的信息标准化技术,为WEB数据带来了结构化、智能化与互操作性,可以大大降低数据管理与交换成本,能以更好的成本效益与灵活性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处理。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