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设华北经济核心区

2008-11-15 1: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环渤海地区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三极”。京津冀晋蒙五省区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可喜进展。当前又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北京奥运会大大提升了首都经济发展水平,天津滨海新区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曹妃甸开发为河北省经济发展装上了巨大引擎。五省区市如何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共同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严峻挑战,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与会人员关注的焦点。 
    “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区域合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由南向北梯度转移,京津冀晋蒙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合作潜力十分巨大。”与会人员提出,但目前与长三角、珠三角合作的强劲势头相比,五省区市合作进展有明显滞后,各自为政、市场分割、产业雷同等痼疾依然存在。 
    北京市政协委员刘桓认为,华北经济圈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充分总结以往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历程,少走弯路。华北地区具有更多的优势,如有口岸,有加工能力,有高科技的优势,有就近取材资源优势。只要运行得当的话,华北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潜力肯定要超过长三角、珠三角。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熊大新提出,为加速京津冀晋蒙经济圈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而促进区域产业融合,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推动作用,建立区域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消除限制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壁垒。积极拓展要素流动和产业融合的有效方式,包括产业转移、行业协调、产品协作、联合开发、组建集团等。要合理解决要素流动和产业融合过程中的经济利益问题,建立促进区域产业转移与融合的利益引导机制。 
    河北政协副主席赵文鹤建议,要加强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按照“强化通道、构建网络,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突出枢纽、港路一体,统一市场、提升服务”的原则,加快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和运输服务体系,构筑一体化基础设施,加强一体化管理,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交通支撑。“区域经济合作首先要实现的就是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第一位的就是降低交通成本。”河北省政协特邀委员杨连云认为,降低交通成本以后物流才能加速,有了物流,才有资金流、信息流。这样区域经济合作才能更紧密,才能更快带动各种要素的流动。“要注重发挥各地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山西省政协副主席韩儒英认为,要坚持产业和行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坚持比较优势的原则,选择错位竞争的路径,发展特色化产业,实行差别化定位;遵循非均衡发展规律,促进优势产业和地区率先发展。 
    河北省政协委员马胜祥教授认为,实现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基本途径是新技术的应用,而这需要人才的支撑、资金的支持。可以借鉴欧盟对西班牙的支持方式,成立能源开发基金,用来调整五省区市对这项技术的开发,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