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哪些信号

2008-11-13 11: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与十年前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情况相似,为应对本次金融海啸,央行货币政策的基调进行了调整。根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我国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自今年7月27日央行网站公布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声明中首度讳言“从紧”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已经历四个月“灵活审慎”过渡期。此次决策层的明确表态,可谓最终宣告了货币政策的全面转身。那么这样的转变意味着什么?会给经济注入多少活力呢?
重大方向性的转变
    “这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转向。”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指出,与去年以来从紧货币政策相对照,这次国家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方向性转变。
    “适度宽松意味着在货币供给取向上,以对资金供给的释放、信贷的放松为基调,最终是为了达到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目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10年前,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严峻的通缩压力,我国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地回收流动性和紧缩银根。到2007年年底,为抵御通胀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不过,这次调整并不意味着信贷的全面放松,国家将在适度放松信贷的同时,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社科院世经所副研究员张斌说。
坚定的经济增长决心
    从历史上看,货币政策的变化,始终与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凸显了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
    “这次调整是在传递国家提振经济的信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国内经济已经出现了增速下滑的苗头,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之策。
    自去年以来,我国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出现回落,沿海地区的一些工厂经营困难;同时,外需减弱使我国出口面临新的压力。
    与此同时,工业品价格、居民消费品价格继续回落。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0%,增速已连续6个月出现回落,通胀压力进一步减轻。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需要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4万亿元的投资安排,都是国家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提振经济的表现。”袁钢明指出。
宽松具体政策会出台
    9月底以来,全球主要央行已连续多次采取协同降息的方式,对经济进行扩张性干预。而我国央行也已在两个月时间内,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分析人士认为,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相应的具体措施陆续出台。
    央行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当前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张立群预计,未来还会有一系列放松信贷的政策出台。 “在具体政策操作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意味着信贷额度管理的放松,也意味着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空间会进一步打开。”张立群说。
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
    “从本周一中国A股市场的表现我们就可以看出,十大举措的出台,将对稳定经济增长、稳定金融市场起到重要作用。”彭兴韵认为,随着今后
    货币供应量的不断放松,
    企业融资成本将继续降
    低,同时银行的信贷风
    险也会趋于减弱,这些
    都有利于企业投资信心
    的回升,这都最终会传递到
    经济增长上来。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方面会对促进经济增长起
    到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会
    为将来经济健康发展打下坚
    实基础。
    “在 ‘宽松’前加上 ‘适
    度’二字,就是要强调信贷放
    松的规模不是全面放松,而是有保有压、有所选择。”张斌认
    为, “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
    质量和效益。”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
    十项措施也可以看出,这次宏
    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调整,不但
    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
    了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