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175米蓄水后通航安全面临新考验
2008-11-13 11:1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1月5日,三峡蓄水172.5米,新增库容近200亿立方米,三峡变成一个巨型水库。记者看到,过去坐落在山腰的巴东县城如今已在水边,熟悉的小山包悄然没入水底,已经分不清哪是干流、哪是支流。重庆朝天门的沙滩被江水彻底淹没,只露出一段石梯。
三峡175米蓄水后,三峡水库通航条件更加改善。目前,库区呈高水位运行,水上水下新的碍航物显现。这无论是对航行库区的船舶,还是对海事部门来说,都是一个新挑战。
横江渡船航程更远增加危险性
三峡库区9月28日零时开始实施试验性蓄水,从145米汛限水位基础上提升。39天后,水库水位蓄至172.5米,三峡大坝至重庆港660公里库区成为深水航道,万吨级船队可从宜昌直达重庆。
总体来讲,蓄水172.5米后,三峡库区深度增加,水面宽阔平稳,上游河段大量的碍航礁石被淹没;蓄水后的库区水流流速减小,流态变好。据测算,枯水期库区航道的平均流速约0.5米/秒。洪水期,即使是峡谷河段的流速最大仅约2.5米/秒,通航条件更加改善。但是,通航环境的重大变化、新碍航物的显现等是三峡通航安全的最大考验。
175米蓄水后,三峡干流变深、变宽,支流、溪河延伸后通航环境变得更复杂。其中,干支相联的最大宽度可达6000米,一些支流延伸30至60公里;进入通航支流的货船也更加多样化,500吨级、1000吨级、3000吨级船舶都会出现。此外,当通航水域扩大后,横江渡船航程更远了,这也增加了三峡行船的危险性。不少渡船从干流进入支流有近10公里的航程,横越时间更长,横越船与顺航道航行船避让关系更复杂。
船民熟悉的航行参照物变化大
受蓄水影响,通航桥梁、过江架空电缆垂直净空缩小,支流部分桥梁的桥墩也将没于水中,从而形成新的碍航点。如万州长江公路大桥拱座和部分拱圈被淹,桥区通航宽度进一步变窄;巫山县旧龙门大桥通航净空高度减小。这些通航环境的变化,都将给给航行、停泊船舶带来困难。
目前,三峡水库上游河段大量礁石被淹没,船员原先熟悉的两岸参照物也发生变化,一些明礁石变成暗礁。一旦船员对新的通航环境不熟悉,船舶就极易发生触岸、触礁险情。对海事部门来说,水位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对水上浮标等助航设施的调整也需要一定时间。随着蓄水期间下泄流量减少,大坝下游河段的航道变化会更加剧烈。此外,由于三峡成巨型水库,其平湖水域流速缓慢,白色污染物不易流走,油污难以清除,漂浮物也势必会增多。这些漂浮物受风向、江面增宽等影响,会由原来的洄水区域向局部聚集,扩散变为带状漂浮物,影响航船安全。
长江海事紧急应对保畅通
依照175米蓄水保畅通预案,长江海事局发挥长江海事一条链和联动执法的优势,加强现场盯防,增加船流高峰时段及夜间海巡艇的巡航频次,使三峡库区蓄水抬升到高水位时行船仍畅通。
长江海事局针对175米蓄水后跨江建筑物净空减少的新情况,及时发布《关于控制三峡库区船舶水线以上最大高度的通告》。该通告规定,凡航行三峡库区的船舶,其水线以上船舶最大高度与跨河建筑物所在地当时水位(吴淞高程)之和不得超过192米,否则一律不得通过三峡库区所有跨河建筑物。
按上级有关部署,宜昌海事局及早应对,组织专家与蓄水同步对库区辖段实行巡航,对库区船舶通航大桥的高度,过江电缆高度,支流、溪河延伸情况进行实际调查。重庆海事局针对巫山旧龙门大桥通航净空高度减小的情况,果断采取封桥措施,并新设立临时汽车渡口,保障封桥后来往车辆渡运畅通。
多地海事联合执法保安全
重庆、三峡、宜昌三地海事则启动联动执法,对重点水域、重点桥粱、重点渡口实行驻点监控,消除隐患。库区600多名执法人员进驻34个巡航搜救点,实行24小时监控;社会救助船随时待命,发生险情快速救助。由于新的危险源增多,航行三峡库区的短途客船、渡船一律实行夜间禁航,船长20米以下客渡船乘客过江强制穿救生衣。
三峡水库蓄水过程中,库岸所处的水文地质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原先的自然平衡条件遭受破坏,岸坡表层岩土体一般结构较松散,加之蓄水后的波浪淘刷,易产生浸泡崩解、剥离,从而引起岸坡稳定性的变化,易产生滑坡和塌岸。宜昌海事局针对巴东县黄土坡老城区危房变形加剧、地形变化的情况,及时启动三峡库区滑坡应急预案,向船员发放《巴东三峡库区滑坡险情船舶安全应急须知》,要求船舶迅速撤离该水域,在安全水域靠泊。此外,长江海事部门对投入的清漂船进行安全检查,要求清漂船作业时应及时避让航行船舶;同时督促将堆在岸边的清漂物用汽车转运到175米以上处,防止出现第二次污染。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