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桥保税区"大小舰艇"有"避风港"

2008-11-11 20:2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如果把外高桥保税区比作一个港湾,在这里注册的各种企业就犹如靠泊于此的大小船只。它们中间既有“大舰艇”,也有“小舢板”。当全球金融海啸袭来,不少企业惊心不已之时,集聚了数千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外高桥依然保持着发展好势头。

  今年上半年,保税区完成进出口311.82亿美元,完成税收270.10亿元。换言之,保税区以浦东新区1/55的土地,创造了上海全市近20%、浦东新区超过40%的进出口额;半年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收获了近30亿元的税收。

  顶住金融海啸的不利影响,外高桥保税区这支“船队”继续前行的“秘诀”究竟是什么?通过采访记者发现,给予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扶持政策、营造企业“避风港”的“非常一招”,至为关键。

  提升“大舰艇”能级优化组合抗风险

  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司整合华南华北的销售业务后,在外高桥建起了统一配送的物流中心,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现在松下电器机电九成业务量的商品都经过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联想(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外高桥保税区建立了年产能超过600万台的生产型的营运中心,不但承担了联想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产品的全球生产,还为集团的全球业务提供物流配送服务。

  一个是贸易公司,一个是生产企业,都把不同的业务包括销售、生产、物流等集合在了一起,“营运中心”由此诞生。“单艘船只遇到大风大浪,难免不停摇晃,如果优化组合起一支整体舰队,抗风浪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浦东新区外高桥功能区域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顾军如此解释“营运中心”的作用。

  作为“大舰艇”的成熟公司,随着经营规模和管理职能不断扩大,产生了向“复合型地区中心”转型的需求,这不但能将企业做大做强,更能提升企业所在区域的产业能级和经济效益。顾军告诉记者,建营运中心并不能靠行政指令,“企业自主作决策,而我们政府提供一定的引导和财力支持。”

  对被认定为营运中心的企业,外高桥保税区给予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海关简化通关手续,提供预约式上门查验放行服务,定制监管模式,通过这些做法尽量帮助营运中心企业提高通关速度;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它们实行电子化管理,部分货物查验有望从一天缩短为一小时,对信用优良的营运中心企业降低最终产品抽检比例,降低物流成本;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向获得营运中心认定的企业推出配套外汇管理试点措施……

  记者了解到,营运中心支持政策的效应已初步显露,企业的贸易功能得到加强,经营规模得到扩张,盈利水平和上缴税收明显增加。截至目前,外高桥已认定的营运中心有77家。上半年,它们合计完成销售收入925亿元,同比增长28.8%,占保税区的30%;缴纳税收近30亿元,同比增长21.3%,占保税区的26.4%。绝大部分营运中心营运良好,有17家销售同比增幅超过50%,有5家上半年税收超过1亿元。

  接下来,外高桥将加大对营运中心的培育力度,力争至年底累计认定营运中心达到100家。据透露,除了发展贸易型营运中心,“生产型”、“物流型”营运中心的认定标准也有望出台。

  不让“小舢板”掉队 “多箭齐发”出新政

  在支持成熟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最近一系列财税新政策在外高桥“多箭齐发”,为的是不让保税区内的“小舢板”——中小企业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掉队。

  日前,外高桥公布了最新的“成长型”企业贷款贴息政策。据悉,这是上海第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政策。只要保税区内的企业获得“成长型”认定,每家每年最高可获30万元贷款贴息。截至目前,共有100多家企业递交了申请。

  目前外高桥保税区近7000家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半壁江山”。从今年起至2010年,政府每年将拿出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3年总共6000万元,用于对“成长型”企业的贷款贴息。

  所谓“成长型”企业,主要指工商注册、税收户管、财力结算均在外高桥保税区,连续经营满3年,且最近2年的经营收入、利润、上缴工商税收年增长率均达到20%及以上的企业。拥有民族自主品牌的生产性企业,可以不受经营年限、经营收入等年增长率的限制。据悉,企业可以提出贴息申请的借贷行为仅限于向经国家批准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贴息额度为规定利率计付的利息支出的30%。

  记者还了解到,经过连续调研,外高桥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政策有望在年内出台;相关政府部门还在考虑引导旗下的开发公司为注册企业降低租金。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也已摆上议程,这可从另一个侧面帮助企业渡过暂时难关。(唐玮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