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应加强与东盟的农业经济合作

2008-11-11 20:1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随着该协议的实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2006年7月,广西提出了推动形成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重点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这个战略构想的意图,就是在中国与东盟“10+1”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次区域的合作,推动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前沿、中国与东盟的交汇点,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点区域,这一态势将地处两大市场板块结合部的广西及广西农业推向了前台,区位优势、自然优势、政策优势和文化优势非常明显。在中国-东盟‘10+1’的框架下,如何发挥优势,转化优势,探索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双赢模式,已成为当前广西对外开放工作中和农业战略性调整中一项十分迫切而重大的任务。广西与东盟的农业生产水平及产业结构比较在
  东盟成员国中,除了新加坡外,基本上都是传统的亚热带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和农业增长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东盟各国中既有比较优势又有市场竞争力的只有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农业上具有相对富饶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而菲律宾,柬埔寨,缅甸和老挝自90年代中期以来产品竞争力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逐渐丧失优势。新加坡和文莱由于受农业资源缺乏的约束,农产品处于比较劣势。从总体上看,东盟农业具有资源丰富,外向型特征明显但生产分散,规模小和农村贫困问题严重的特征。
  从当前主要农业指标的比较来看,广西是一个农业省区,GDP的26%来自农业,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的82%,这是广西的基本国情。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凭借着亚热带资源优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广西的农业生产条件、生产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亚热带高效农业和水产畜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广西农业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色彩十足,市场化程度不高,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抗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有限,国际竞争力不够强,农业基础地位仍然很脆弱。
  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广西的农业比重较大,种植业略多,比重高于缅甸和柬埔寨,低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尼。林业在广西农业中的比重不大,虽然高于泰国和越南但却比缅甸、印尼和马来西亚低。畜牧业的比重总体高于东盟国家。广西的稻谷和水果比重和产值低于泰国和越南。而广西蔬菜的比重达到20.78%,远远大于泰国和越南的3.7%和8.3%。由此知道,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是错位发展的,体现了农业合作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的潜力。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的现状广
  西与东盟农业自然资源禀赋相似,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因此,农业合作的竞争互补性是两地发展现代农业取得双赢的基础。通过合作,可促进产业升级换代,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当前双方合作的领域包括农、林、牧、渔等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方面。农业合作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农产品贸易、学术及技术交流和培训,其中以贸易和投资的合作为主。双方目前已有相当程度的人员、资金、技术、品种、产品的合作与交流,达到了互惠互利,然而距双方农业进一步整合或深度分工的目标而言,仍有相当的距离。
  一、农产品贸易合作:广西通过边境贸易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进口热带水果、水产品、优质大米和畜产品,向东盟国家出口蔬菜、水果、饲料、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用生产资料,进口额稍大于出口额。当前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东盟已连续6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保持快速增长,发展最快的是水果、蔬菜贸易。
  二、农业科技合作:广西有许多农业技术成果和实用技术特别适用于东盟国家。近年来以农业科技输出为重点,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技术的发展。农业学术及技术交流实施的方式包括举办研讨会、考察、讲学、访问、座谈及服务团、调查、试验、合作开发,涵盖主题相当广泛,包括生产、加工、运销、贸易、推广、农民组织、病虫防治等。
  三、农业教育和科技培训:目前中国与东南亚的留学教育合作发展得很快,东盟国家的学生占了到中国留学的15%。广西大学农类专业和广西农业技术专业学院多年来为东盟国家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人才。广西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商学院把中国与东盟的经济技术合作研究作为科研重点,专门建立了中国东盟电子商务数据库。同时,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广西为合作国培训了大批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广西加强与东盟农业经济合作的针对性措施广
  西与东盟开展农业合作虽然有很多年了,但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为顺应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发展的趋势,提高合作水平,扩大规模,从简单的贸易向科技领域合作发展,就应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做好政策的配套服务,推动合作的深化。具体的要从政府宏观、行业中观、企业和农户微观三个层次来落实。
  一、加强政府在合作中的宏观调控。政府在农业合作中主要起舵手的作用,其决策将会影响合作的方向。当前还是要发挥政府的规范作用,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加大干预力度,使当前一般的贸易合作升级为政府间农业合作,把农业合作上升到产业合作的高度。
  二、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广西农产品过去在东盟市场上一直没有"露脸"的机会,主要原因就是"品牌缺位"、"包装粗糙"。为提高竞争力,农民在生产时首先应注重选育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品种,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化学肥料,加工过程中严禁滥用添加剂,要强化产品质量检验,推广产品的绿色包装。其次,要规范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农户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东盟各国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再次,应该争创农产品品牌。无论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土地密集型产品,规模化生产都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所以以东盟市场为导向,加快出口基地和产业化建设,可以扩大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潜力。在当前的合作中,存在着合作范围窄、质量低的问题,我区的农业企业应必须加快产业化进程。根据我区当前的生产规模,可采取加工企业带动、商贸企业带动、中介人带动和农民合作组织带动等组织方式来实现规模生产。
  三、完善出口产销体系,营造国际性运销网络。促进产销衔接,构建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关键所在,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产品结构性过剩、增长农业产后效益的必要手段。农产品作为时效性较强的产品,更要加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建设,加速形成流通企业、行业协会、农民紧密联合的产业化经营的农产品出口渠道。
  四、提高农民素质并培养农业科技和国际经济管理人才。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离不开科技人才,农业生产进步离不开农民。农民作为生产主体,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务之急。所以应大力发展各类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