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港口群:压力下如何发力

2008-11-11 10:5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就仿佛堂吉诃德想挑战大风车般,上海一货代公司的季林站在已经开始萧瑟的秋风里,揪心地望着眼前广袤的海域,多么地希望能在这个没有形成传统集装箱出口旺季的季节里,让当下的海运业务如同风车也可以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 

  专门跑上海跟宁波两大港口的季林告诉记者:“现在好几家大的航运公司都开始封船了,海运费下调得厉害,跑欧洲线的话小箱就差不多只有800美元。”即便季林称眼下并未出现大量货船停靠岸边晒太阳的现象,但是今次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低迷却已显然传导到长三角的几大港口。 

  各种探寻行业救赎机会的会议随之密集召开。从上个月初长三角16个港口掌门人齐聚虹桥经济开发区内磋商航运发展大计,到上月底的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峰会,以及近两日举行的全球海运峰会。 

  哪怕高层在会议上一再强调经济基本面依旧良好,但弥漫在航运业中的悲观气氛,并非那么空穴来风,尤其是当新的挑战已经来临之际。 

  减缓的数字 

  季林做海运货代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对于几次港口行业发展的波谷,她都很清楚那是在宏观经济下滑和对外贸易额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发生的。 

  “以往这个时间都会非常繁忙,欧美的圣诞订单有大量要走,但是今年我们的业务几乎减少了一半都不止。”季林郁闷地说,尤其从宁波港出去的货物,主要以轻工业的贸易类产品居多,减少得也更快,“上海港相对好一些,实在不行也是好几个班轮的货物整到一个大货轮上,不得已,运输的性质也会发生点点改变”。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外贸顺差累计为990.3亿美元,同比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规模明显缩小。依托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及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建设,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上半年港口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当然,长三角地区给出的数字也显示了某种回落。上半年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522.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增速稍有回落。其中,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分别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575.7亿美元、1023.9亿美元与1923.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2%、27%、21.7%。虽然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外贸进出口总值在全国各省市分别位于第二、第三位,但增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省增幅更是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外贸出口增速则低于进口增速3.2个百分点。 

  从港口经济运行规模看,全国上半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9.53亿吨,同比增长15.5%,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1.78亿吨,同比增长14.9%,内河港口完成7.75亿吨,同比增长17.3%。其中,长三角地区上半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3.55亿吨,同比增长9.8%。 

  不过,作为连续多年成为我国五大港口群中集装箱发展最快的长三角港口群,尽管增速下降了3.3个百分点,但长三角港口吞吐量占全国比重还是在进一步提升,高达40%。只是对于拥有16大港口的整个长三角片区来说,这样的数字并不能让人乐观,国际经济局势的跌宕起伏显然增加了长三角应对国际经济环境挑战的复杂性。 

  即便如此,原先在海运货代领域玩得一直很顺手的季林虽然深谙宏观经济与自己行当的相关性,今年也还是忍不住抱怨行情。“其实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早在去年就已经初露端倪,加上国内出口政策的系列调整,吞吐量早期就已经出现增速下滑的迹象。” 

  数据当然也是支撑了她的这一观点,我国港口行业吞吐量增速在2004年的时候还有26.2%,到了2007年却滑落为14.5%。中信证券港口水运行业首席分析师于军在新近的月度报告中预测,今年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速仍将呈下滑态势,预测将下滑到12%。“由于港口吞吐量基数较大,因此判断下滑趋势将趋缓,预计2009~2010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于军指出。 

  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明问题。作为吞吐量规模最大港口之一的宁波,有着110家水运企业,拥有741艘船舶,目前也有着70%以上船舶营运受到冲击。宁波市交通运输协会航运委员会秘书长高学透露,其中约有30%的船舶正处于停运或半停运状态。 

  十六港压力 

  金融海啸危局之下,需求减缓带来的外贸出口显著下滑,对于我国港口密度最大的长三角地区的冲击显然已经非常明显。光外贸货物的吞吐量,上半年仅完成3.44亿吨,同比增长11.7%,增速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 

  一份关于长三角地区上半年港口运行形势的报告指出,长三角地区除个别港口(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域、温州港、嘉兴港、连云港、扬州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外,其他港口增速急剧回落,部分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出现下降趋势。集装箱方面,上海港和浙江省港口受到冲击最大。其中浙江省港口完成547.7万标箱,同比增长17.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增速下降幅度近54%。同样,上海港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82.1万标箱,同比增长10.4%,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增速下降幅度超过57%。 

  面对外需不足引起进出口贸易放缓超预期的现状,大力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似乎又成了一剂被各方认可的药方。继10月国务院批准铁道部新增2万亿元铁路投资计划后,近日又有消息传出,交通运输部也正在酝酿未来3~5年内新一轮针对公路、水路、港口和码头建设投资5万亿元的新计划。 

  虽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近期一会议上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港口建设并没有过热,从某个角度看,目前还是不足的,但业内亦有人士表示,在生命周期与外部需求不足的叠加效应下,港口局部过剩的局面实际已经显现。 

  “从这一轮的危机影响很明显可以看出此前产能过剩带来的效应,尤其内贸的几大港口,增速下滑非常厉害。”沿海某港口招商局码头的一位负责人称,货船压港这几年就已经经常出现了。 

  长三角港口建设是否过剩的问题一直有待深入研究,但目前“春秋战国”局面导致的地方利益为主导的竞争格局,在短期内难以复苏的经济形势下,“区域港口供给能力与运输需求需要动态平衡,功能布局也更需要进一步优化。”该人士表示。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该指导意见对长三角港口群的定位有了一个明确说法,即“加快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加强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尽快建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虽然相关内容的表述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但这却是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下发,对上海港中心地位的确定,对整个长三角港口群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尽管对于长三角各港口的运输体系早前已经有所说明,但由于功能划分的不精确,长期以来港口的竞争一直非常激烈,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而在眼下全球经济可能进一步下滑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大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都在普遍下降,以上海港为代表的长三角港口群仍能取得业绩增长,而能否抓住此番世界范围的产业转型和转移的重大机遇,这对长三角港口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新的竞合关系 

  上海证券分析师冀丽俊指出,虽然进出口未来可能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内的出口政策的调整,预计后期的出口增速会进一步减缓,对外依存度大的港口会受较大影响。 

  “但毕竟长三角有着华东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腹地,业务结构相对均衡的长三角港口比如上海港,优势还会继续存在,吞吐量的增长甚至有可能维持并超出平均水平。”冀丽俊说。 

  但是从全国的总体情况看,不少专家预计我国今年全年的外贸出口增速可能低于20%,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将在15%左右。而长三角地区受到外贸出口增速减缓的影响,预计全年将完成货物吞吐量28亿吨,同比增长10%左右。集装箱吞吐量将达4800万标箱,同比增长16%,增速明显低于去年的25%。 

  此番不乐观的景象当然也带来港口各招商局很多措施的出台。上述地方招商局人士就向记者坦承,他们不得不对内进行成本控制,裁减了30多名员工。“现在僧多粥少的局面,我们不得不这么做,不然以后困难更多。”他说,同时他们也加大了对新市场开发的力度。 

  而这种做法也只能说是短期成本控制,如何进一步优化长三角港口群的功能布局,规范港口竞争秩序,互补中谋求共赢似乎才是上策。 

  相对于今次金融漩涡带来的伤害,近日在台北签署的《海峡两岸海运协议》,似乎能令长三角港口群感觉欣慰许多。本次协议双方同意相互开放主要对外港口作为直航港口,大陆方面开放了包括上海、嘉兴、宁波、舟山等在内的63个港口。由于长三角有较多著名港口,将会成为这次协议的受益者。 

  一个大背景是,长三角落户了不少台资企业。比如宁波地区,就有包括台企、奇美等大型企业在内的2000多家台资,引用台资多年来一直位居浙江省首位。即便处于吞吐量中下游位置的嘉兴港,目前也有1100多家的台资企业。 

  在这组台资企业数据的辐射下,协议中的直航一旦执行,不仅避免了曲折绕圈,对于燃料以及时间成本的节约非常显著,这对于长三角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台湾地区的实质性帮助会立竿见影。 

  不仅仅因为国家宏观政策对长三角的发展绘就了蓝图,也因为面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促使长三角各港口不得不思考抱团御寒,发展新的竞合关系。 

  一直因货源腹地重合而在吞吐量上“火拼”的上海港和宁波港,在功能定位、腹地范围等方面就一直存在竞争关系。两港日前亦公开表示,将共同组建一家联合投资公司,依托两港的品牌、资源、资本优势,加强资本合作共同进行码头建设与投资。 

  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金坤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坦陈:“我们提出的一个想法就是‘冬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相互之间抱团取暖,优势互补有利于我们抗击危机,减少对我们港口的冲击。”据了解,成立该公司的目的就是旨在加强双方在资本市场的合作,使两个集团互相成为对方的战略投资者,现在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公司的重点业务将做股权投资,经营范围为港航业务和金融业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