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港口:“群龙”怎样共舞?
2008-10-9 0:1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国庆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周五,长三角16个港口管理部门的“掌门人”齐聚上海。在上午进行了简短的学术研讨后,这16名当家人闭门谢客,整个下午都将自己锁在虹桥经济开发区内的某个酒店里,磋商航运发展大计。尽管这场会谈的细节没有对外公布,但人们依然能从东道主———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的只言片语里品出些味道:“长三角港口将群策群力,协调发展,共迎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显然,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尤其是当新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来临之际。
明确定位
长三角港口群的发展的确迎来了新的机遇,因为整个长三角发展蓝图已然绘就。
上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其中对长三角港口群的定位有一明确说法,即“加快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加强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尽快建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专家认为,“一体两翼”的表述虽然不是第一次提出,却是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下发,这对上海港中心地位的确定,对整个长三角港口群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记者了解到,尽管有关部门多年前就曾提出,长三角要以上海港为核心形成集装箱运输体系,以宁波、舟山等港为核心形成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中转体系和长江南京以下港口组成江海转运体系,但是由于功能划分不精确,长期以来各大港口竞争激烈,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比如在长三角港口群中,上海港和宁波港作为中国两个吞吐规模最大的港口,目前货物吞吐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四,两港在功能定位、腹地范围等方面就一直存在竞争关系。而此次国务院提出以上海港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框架,使各方分清了功能定位,明确了发展方向,有利于长三角港口在互补中谋求共赢。
定位明确的同时,沿海港口发展总体规划也即将编制实施。该规划将以交通部公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为基础,对包括长江三角洲在内的全国沿海港口定位进行详细描述,可以说是对国务院《指导意见》有关内容的进一步细化。专家表示,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集装箱运输布局将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干线港,包括南京、南通、镇江等长江下游港口共同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相应布局连云港、嘉兴、温州、台州等支线和喂给港口;进口石油、天然气中转储运系统将以上海、南通、宁波、舟山港为主,相应布局南京等港口;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将以宁波、舟山、连云港港为主,相应布局上海、苏州、南通、镇江、南京等港口。
种种迹象显示,长三角港口群真正“牵手”的日子已经不远。
危机潜伏
新的竞合关系即将登场,这不仅是政府高层的意愿,同时也是企业的呼声。
今年以来,面对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影响,长三角地区外贸出口增幅显著回落,长三角地区的港口业务由此受到较大冲击。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同比分别下降6个和13个百分点,而浙江、上海两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下降幅度均超过一半。
有关数据显示,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44亿吨,同比增长11.7%,增速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地区除个别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有所提升外,其他港口增速急剧回落,部分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出现下降趋势。集装箱方面,上海港和浙江省港口受到冲击最大。其中浙江省港口完成547.7万标箱,同比增长17.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增速下降幅度近54%。同样,上海港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82.1万标箱,同比增长10.4%,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增速下降幅度超过57%。
整体而言,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25.2万标箱,同比增长16.6%,增速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专家表示,受欧美经济下滑影响,全球航运业今年都遭遇了“寒冬”,世界各大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普遍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上海港为代表的长三角港口群仍能取得业绩增长,可以说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不过应该看到的是,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全球经济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此外,周边国家和地区港口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揽货力度,这对长三角港口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对于下半年的港口业形势,专家预计我国全年外贸出口增速可能低于20%。受此影响,预计全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将在15%左右。长三角地区受到外贸出口增速减缓的影响,预计全年将完成货物吞吐量28亿吨,同比增长10%左右。集装箱吞吐量将达4800万标箱,同比增长16%,增速明显低于去年的25%。因此,进一步优化长三角港口群的功能布局,规范港口竞争秩序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长三角港口才能“捏紧拳头”应对未来。
竞合不偏废
合作已是大势所趋。长三角16个港口的当家人齐聚上海坐而论道,这本身就表现出对建立合作协调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内耗的迫切渴望。但有识之士也同时指出,合作并不意味着取代竞争,港口发展还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港口竞争是必然存在的,只有竞争才能优胜劣汰,才能激励改革创新,关键是怎样引导竞争,怎样创造有序竞争的环境。
总体来看,长三角各地港口的合作多为行政区域内部的整合,如苏州把太仓、常熟、张家港加以组合等,或跨区域港口间码头公司的合作经营,如上港集团在长江流域各港的控股。专家表示,这样的合作固然可喜,但在目前,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急需转向港口功能建设,所以港口合作也需要向更深层次拓展。港口资源整合不应该仅仅是两港简单叠加形成“港口拼盘”,因为那样不仅无益,反而使规模庞大,行动变得迟缓,阻碍港口发展。
港口合作的目标应该是在长三角建立世界级的功能大港。具体而言,目前长三角港航信息共享方面与区域港口信息一体化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严重制约了区域内水运物流的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和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滞后,影响了区域内港口的协作联动和港口的辐射与集聚能力;在口岸通关环境、港航人才资源、现代航运服务业等方面都存在着薄弱环节或制约因素。这些软环境建设应该成为长三角港口群合作的当务之急。为此,上海港应起到带头转型的作用,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不一味追求吞吐量的节节攀升,而是力争在航运环境、集疏运质量上寻求突破。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