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仓储业发展的八大特点

2008-10-9 0:0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文良
    (一)一批综合型物流公司加快了仓储设施建设速度,一批运输型、非资产型的物流公司调整发展策略、纷纷建设仓储基地。
    招商局物流集团2007年发生两个重大变化:物流集团由招商局的二级子公司变为一级子公司;集团长期没有确定的“建库与不建库”的问题得到解决,计划五年之内在全国各地征地2000亩,建造100万平方米仓库。
    (二)仓储地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国际地产业的几大巨头加快了在中国建设物流基地网络的速度,一些内资及民营企业也确定了发展的标杆与计划,呈良好发展态势。
    美国普洛斯公司(ProLogis)自2004年以来已经在中国6大港口、6大机场以及内地6个经济开发区、20个城市投资建设物流园(基地、库区),到2008年3月31日,公司运营的仓库面积达到111万平方米,还有126万平方米的在建仓库。美国安博公司(AMB)近年来也加快了发展进度,2007年先后在深圳、苏州、昆山以及宁波北仑港注册公司、投资建设物流基地(或城市配送中心)。
    (三)各地中小型仓储企业资源重组、企业改制速度加快,企业组织形式与经营业态呈现多样化,有些企业已经退出仓储市场。
    以北京、上海、广东、广州、云南等地的流通企业集团为代表,实行集团内部的仓储等物流资源重组,有的将原批发公司的仓库全部划入储运公司经营,有的集团将原分属商业、物资系统的物流资源集中起来、成立新的物流公司统一经营。
    以天津、西安、郑州等商储公司为代表,实施商业地产开发与物流服务双业态并举、分别运营。以成都、包头、哈尔滨、徐州等商储公司为代表,改制为民营企业,仓储的主业定位没有变化,有的企业改制后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还有一批企业通过企业改制、设施改造或资产划转,已经改行,或改名,退出了仓储市场。
    (四)仓储企业的服务功能正在发展完善之中,有的企业增值服务已经形成规模、创出了品牌。
    据中国仓储协会的会员调查资料,仓储地产企业普遍开展的设施租赁业务,2007年的设施租赁收入同比增长8.7%;仓储服务企业2007年货物配送量增加了11.4%,配送业务收入增长了17.1%,加工包装量增加了42.9%,加工收入增长了15.5%,信息服务收入增长了23.9%,质押监管贷款额度增加了96.1%。
    (五)食品、危险品等专业性仓储业引起业界重视,全国冷库业务普遍 “红火”,全国危险品仓库供不应求,各类现代冷库发展很快,各大中城市危险品仓库区纷纷由城内、近郊向远郊转移。
    我国冷库的总容量已经连续几年保持10%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底全国冷库总量已超过1000万吨/次,2007年产生了青岛“怡之航”、宁波“远东冷藏”、陕西“昌盛实业”等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适合现代物流要求的冷库设施,成为我国冷库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六)国家物资储备系统的仓库更新改造提上日程,市场化经营的规模大幅提升,成为仓储业发展的生力军。
    四川储备物资管理局某库区,去年投资6000多万元改造原库区、新建3万多平方米立体仓库,储备物资只占3000平方米仓库,其他全部对社会开放经营。去年的钢材吞吐量120万吨、全年社会经营收入2000多万元,在全国储备物资系统的库区中名列前茅。
    (七)配送中心一直是连锁企业的重点与核心设施,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都非常重视配送中心的发展,只是发展的策略有区别。
    以上海“华联”、“联华”为代表,包括“京客隆”、“苏果”、“新一佳”等,主要是自己建库、自己管理配送中心,并且配送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先进,已经基本形成体系。
    (八)生产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零配件与产成品是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体,我们检索了汽车、家电、日化、服装、饮料等行业的主要品牌企业的情况,共同的特点是2个:一是围绕库存控制实施 “JIT”、 “VMI”、 “循环取货”等,二是围绕成品销售优化配送中心网络、实施物流外包等,总的趋势是仓储与运输业务的外包比例逐年增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