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高调减产不如潜心“治病”

2008-10-7 11:1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王萍
    为应对钢厂困境,9月29日,河北钢铁、首钢、济钢、莱钢、安钢等大钢厂共聚河北邯郸,对当前钢市及企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此同时,有消息称河北钢铁、首钢、山东钢铁、安阳四大钢厂10月减产20%。
    面对钢价的持续下跌,钢厂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减产以求渡过难关。此次河北钢铁、首钢、济钢、莱钢、安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的掌门人齐聚河北邯郸,共谋 “御寒”之策。
    针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市场形势和企业经营状况,大家认为:各钢厂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市场变化,首先是控制产能,维护供需平衡。据悉,上述企业在近期根据各自情况控制产能,经汇总约20%左右;其次,进一步降低原燃材料采购价格,消化库存,控制进厂节奏;第三,加强企业高层之间的信息沟通,确保渠道畅通;第四,强化钢厂自身及经销商的销售行为的约束;第五,实行以销定产,适时适当调整产品结构及资源流向,避免地域间价格无序竞争。
    由于欧、美经济滑坡,以及受季节性影响,全球终端钢需求急剧下滑。在经历了1~7月份的持续上涨后,8月份,国内钢铁价格出现了高台跳水,钢厂进入了成本高企、销量减少的困难时期,纷纷通过降价吸引买主,但似乎一直未见起色,无奈钢厂只得采取 “限产”这种 “自救”行动。一方面适当减产虽然将有利于使价格、需求和供应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但另一方面,则暴露出钢市的“病症”反应。
    钢厂的减产实在是无奈之举,相较于上半年钢价的一路高歌,钢铁生产企业并未 “居安思危”谨慎审视钢铁行业的发展,而是大有 “乘胜追击”的心理,一而再地将高企的成本转嫁到下游,这使得下游生产企业对此苦不堪言,另一方面下游生产企业又遭遇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最终导致了钢厂下游用户的减产甚至停产,那种靠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上涨让 “大家都赚钱”的发展模式不复存在。
    “限产保价”已经成为钢市的常用词,每当遇到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的不景气周期,钢厂便会将其搬出来“保驾”,我们在高调大唱 “限产保价”的同时,不如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一下如何应对钢市的 “病症”更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