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08-10-7 11:1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长三角北翼,连云港以后来居上的发展姿态惹人注目。   9月28日,连云港市政府在上海举行投资发展说明会和国际服务外包客商座谈会。这次大规模招商活动的重大背景之一,是9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第一次将苏北纳入到长三角的规划版图,这对“带动江苏沿海和东陇海沿线发展,以及对连云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徐一平告诉本报记者。
  徐一平和连云港市副市长施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均强调,连云港的发展问题已经超越了苏北的范畴,而承担起了“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国家战略责任。
  国家战略高度
  《21世纪》:为什么说连云港的发展已经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徐一平:去年1月温家宝到连云港考察之后,江苏的沿海开发及连云港发展就上升为国家战略。温总理在连云港考察时摆出了桔子阵:因为连云港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东面是东北亚、西面是中西部地区,四个桔子中间就是连云港,温总理说连云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要好好规划加快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的讨论时说,连云港地理位置有优势,是涉及到全局的问题。从江苏省来说也非常关注连云港的发展,去年召开了省委常委会,决定举全省之力振兴连云港。
  今年5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江苏沿海开发课题组的报告,其中对连云港的开发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希望通过连云港的快速发展,在上海和青岛之间崛起一座特大型海港中心城市,从而更好地服务苏北、沿东陇海线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今年8月3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19个部委到连云港调研,从此启动了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规划,连云港在自身地理优势的基础上,在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新一轮的发展被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是一个新的机遇,9月7日公布的《指导意见》又是一个新的动力。
  我们这次到上海,也为了更好的承接长三角的产业布局,明确责任,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地区,融入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接受上海的直接辐射。通过接受辐射,合理布局,更好地使连云港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北翼,上海港的配给港。从地区角度来说,承接上海辐射加快自身发展同样为长三角地区更好地协调发展,辐射中西部,带动苏北发展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21世纪》:9月7日国务院颁布的《指导意见》对连云港的新规划有哪些影响?
  徐一平:连云港始终接受上海以及苏南的辐射,这次指导意见明确把苏北列入到长三角的范围内,从布局上来说更能接受产业辐射,使得布局更合理,更打通了合理布局基础上的产业、资本、人才、信息等要素沟通,通过这些要素的集聚和沟通,对连云港本身的发展就会起到更快的推动作用,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这对连云港发展是机遇,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连云港本身肩负着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任,尤其是我们的港口,吞吐量的60%是来自中西部地区的,从长远来看,这个量还要增大。就这点来看,对于连云港而言怎样更好的担负起带动沿海,推动东陇海线产业线的建设,以及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就有了更好的能力。国家在做长三角规划的同时,也在做江苏沿海的规划,所以我们的责任也很重大,不仅是推动长三角发展,同时也要为推动中西部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指导意见》的颁布对连云港最大的一个影响或者说变化在于,可以更主动、更积极、更有力地接受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辐射,同时更好更快提升连云港的战略地位,可以更好地带动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苏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21世纪》:连云港的区域发展定位将会做什么调整?
  徐一平:连云港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我们要根据自身的优势、责任以及发展对中西部的带动来定位连云港的发展。我们要把连云港目前发展的定位明确,“东西部协调发展的互动区”。
  产业选择新起点
  《21世纪》:我们注意到,这两年上海或苏南把一些能耗高或相对低端的产业向苏北转移,我们连云港在接受产业转移时怎么样选择项目,有哪些标准?
  施炎:产业选择我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连云港在长三角中的地位,连云港是长三角地区中潜力大的城市,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连云港的发展是和江苏沿海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另一个考虑就是连云港有哪些基础,我们已经有一些很好的产业基础。在这两个背景考虑之下,我们对产业选择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有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加快发展并集聚,比如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我们有基础有潜力;第二就是新型的临港产业,因为港口的优势和交通条件,使连云港临港产业的布局也符合国务院提出来的长三角协同发展的要求;第三就是现代装备制造业,在船舶修造、风力设备、物流设备的制造方面,也有很好的基础也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第四就是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以港口为主要载体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我们规划了22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差不多了。此外金融、IT等方面的服务业也在跟上。
  我们选择产业的标准是很高的,跟长三角发展比较快的地区相比,我们现在的标准要远远高于他们起步的阶段,因为我们要防止以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有后发优势,在更高的平台上承接产业转移。所以不是简单的转移,起码不是一种“平移”。
  徐一平:从连云港的城市定位其实就可以看出来:连云港要成为国际性海滨城市、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和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三个城市的定位也就明确了产业的格局,包括我们的城市规划也根据这个定位来规划。我们把最好的湿地、森林都留下来了。
  《21世纪》:拿融入长三角给连云港带来的新机遇来看,这次连云港和上海之间有哪些项目正在洽谈?
  徐一平:其实最大的合作项目就是港口。我们跟上海的合作项目很多,比如跟中远集团的合作,这些项目正在推进当中,一方面是加强我们港口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临港产业的发展。
  此外,我们在产业上也有一些合作。上海是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上海搞的是总部经济。有一些上海的企业跟我们合作合资建设码头,搞物流产业等等,一些企业通过在上海的总部来和我们进行具体项目合作。在新材料、机械制造、医药等方面都会有一些合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