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正式发布

2008-10-31 10:3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0月25日,《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依据这一规划,到2020年,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建成,我国将建设完成覆盖全部路网里程的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为行业、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 
    交通运输部规划司副司长于胜英表示,作为第一个有关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乃至统计工作的专项规划,《规划》的出台对于提升路网运行监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公众出行的信息服务能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多元化管理体制制约交调发展 
    于胜英告诉记者,开展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采集交通流量、车速、交通密度、轴载等信息,能够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公众出行以及应急处置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而目前,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的体系建设滞后、工作水平不高,无法准确反映高速公路路网的交通运行特征,与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展极不相称,难以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需要。 
    为使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部在《关于加强高速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调查站点全面覆盖、调查方法实现自动化,信息采集和发布准确及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工作目标,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起以连续式调查为主、间隙式调查为辅的高速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体系。 
    而目前相当一批高速公路路线、路段还没有设置交通量调查站;已经设置了调查站的路段,交通量数据仍然以人工方式为主获取,自动化交通量调查站数量仅占全部调查站的10%,平均布设间距达到了400公里;各省面向需求的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于胜英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高速公路多元化的管理体制,造成交通主管部门对于游离于交通系统以外的企业化经营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主体管理力度不足,推动交通量调查工作开展的效果不好,加上企业化运作的高速公路公司其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只重视收费系统建设,对于监控系统、交通量调查站的建设往往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其次是部分管理部门在管理需求、管理理念上仍然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对开展交通量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交通量调查工作也不够重视。 
每4公里布设交调站 
    此次《规划》明确规定,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采用连续式调查方式;采用自动化调查站为主、利用监控数据和收费数据为辅的综合调查方法。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架构为金字塔状四层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一类及二类调查站、高速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 
    自动化调查站按功能分为一类调查站和二类调查站。一类调查站的调查数据以反映路网宏观交通量特征为主;二类调查站的调查数据以反映道路运行状态和运行质量为主,主要为路网监控、应急处置、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据悉,国家高速公路网共需布设一类调查站2100余个,平均布设间距40公里。布设二类调查站22000余个,平均布设间距4公里。东部地区(除海南外)按2公里平均最大间距考虑,中部地区及海南按4公里平均最大间距考虑,西部地区按6公里平均最大间距考虑。 
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现有设施 
    交通量调查站与高速公路监控、收费系统以及已经建设的黄金周公路交通量调查站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实现资源共享?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信息所所长杨建国解释了记者的疑问。 
杨建国说,在监控系统已建成的国家高速公路上布设调查站时,新建调查站应充分利用高速公路供电及通信系统,并将数据融合至监控系统中;各高速公路公司建立的监控系统经检测合格,完全可以作为二类调查站点,以节省大量投资;在新、改建国家高速公路上布设调查站时,调查站应纳入监控系统中,一并考虑交通量调查与主线监控的需求,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时,通过收费系统转换的路段交通量数据可作为调查站调查数据的参考。 
    在应对今年极端气候时,交通部建设的黄金周公路交通量调查站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实时的交通数据。各地区在国家高速公路上建设的黄金周公路交通量自动化观测站将按交通运输部的有关技术要求检测后,纳入规划体系。 
    杨建国告诉记者,今后,还将把通过高速公路交调站采集的实时交通数据导入目前正在应用的“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将即时交通信息和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相结合,为百姓出行提供服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