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企业苦练内功“破冰”

2008-10-30 1:0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金融危机带来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原材料和用工费用上升使得企业制造成本增加,国际汇率变动频繁招致交易风险加剧……种种内外压力让广大出口企业不堪重负,而欧美等国家市场不断提高的准入标准更如一道道“紧箍咒”绷紧着出口企业的神经。
  对此,10月27日,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特联合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在广交会期间举办“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解读及应对讲座”,帮助企业了解这今年8月刚刚通过的美国市场新标准,以此推动企业在目标国市场的产品出口和质量提高。
  外贸司副司长梁树和强调,目前正是企业“爬坡越槛”的关键时期。企业应该抓紧机会转型升级,增强信心积极应对,抓住危机中的机遇,开拓多元化市场,同时更要从改进生产工艺上下功夫,苦练内功打好基础,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商务部将继续密切关注轻工行业的出口动向,推动和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出口氛围。
  屡遭“质量门”
  从去年开始,“中国制造”频频遭遇“质量门”。从养殖水产品到牙膏,从沙滩车到汽车轮胎,从玩具到手机,从食品到药品……一时间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引发“信任危机”。
  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统计,今年6月,美国共拒绝进口来自74个国家(地区)的产品1648个批次,其中,中国产品182次,居首位;而2008年1~6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共召回问题产品198次,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产品被召回118次,占被召回产品总数的59.6%,居第一位;同期,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共针对不安全产品发布通报685次,其中涉及中国产品365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8.1%,为涉及通报产品数量最多的国家。
  一轮轮的质量风波反映出我国部分出口企业不了解国外相关产品的最新标准和要求,在产品质量管理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麻痹疏忽,缺乏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有力措施。目前我国企业对国外现有质量安全标准还缺乏足够了解的同时,金融危机助长了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一些贸易伙伴国纷纷仍借机对我国出口产品设限,欧美等国还大幅提高产品的准入门槛,我国出口产品将经受更大考验。
  政府商会协助“破招”
  进入2008年,在商务部等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组织领导下,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呈整体上升态势,但我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此次“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解读及应对讲座”正是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这方面的难题。扬州玩具进出口检验所刘炘对法令中即将调整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汉江在讲座上表示,商会今年对箱包、鞋、玩具、家具、陶瓷和塑料制品发布的《质量安全手册》将陆续发布,指导企业了解各类轻工产品的国际标准。有关专家也建议玩具产业,可以通过和动漫产业、创意产业联系起来,谋取更大的发展。
  以质取胜“跃龙门”
  在104届广交会的玩具展区,一家有着十多年出口经验的民营企业显得“人气”格外地旺。风格独特的品牌展位,做工精美的婴幼儿产品无不给人以温馨、舒适、静恬的感觉,也吸引了大批国外采购商,熙熙攘攘的客商川流不息。
  该公司总经理李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的主要目标市场是欧美、日本,产品的定位是高档婴幼儿用品,一直走的都是高品质、高端的经营路线,在欧美等地区市场准入标准日益提高的今天,公司并没有太大压力正是得益于此。通过对广交会上其它企业的采访,记者也明显感觉到企业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应对国际日益提高的准入标准。
  有关专家指出,在目前出口市场不太景气的时候,企业练好内功,以更加优质的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应定位在品质、品牌上,而不是像以前靠量大、低价取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