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区工业强区跨越发展
2008-10-29 0:5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从郊区到九原,从农区到城区,从贫穷落后到繁荣进步,改革开放三十年,九原区委、区政府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一个新九原正向人们走来。
农业稳区工业强区
三十年前的九原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刚刚起步。在农业生产方面,大田社队以粮食种植为主,每年缴纳公粮剩余部分自给自足,有的社队自然条件差或遇到灾年,农民还得吃国家的返销粮。有着两百年蔬菜种植历史的九原,改革开放前蔬菜发展比较喜人,但是育苗、防虫害技术相对较低,蔬菜品种有限,蔬菜“淡季缺、旺季烂”。工业发展规模小速度慢,以原煤生产、砖瓦生产、轧钢生产为主的乡镇企业有所发展,但技术设备简单。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九原经济一路走来。2002年九原区区委提出了“农业稳区、工业强区、流通活区、科教兴区”的战略方针和“环包钢、环市区、环交通干线”的三圈经济战略构想,九原经济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传统的农业大区蜕变为如今的工业强区,财政收入五年翻十倍,名列自治区101个旗县区第6位。
工业发展成为九原经济腾飞的第一引擎,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大安钢铁、吉宇钢铁、华电包头发电、蒙电东恒热电、神华煤炭、神华煤化工等超亿元项目18个,形成了钢铁、电力、煤炭、稀土、化工五大支柱产业,两大园区为九原工业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双翼。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形成了无公害蔬菜、肉、乳、花四大产业,全区粮田面积达到26.14 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51 万亩。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另外以煤炭储运、石油运销、农产品流通、汽车服务、建材销售为主的物流三产异军突起,2006年,物流业入库税金达到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三十年前的九原区政府所在地二道沙河是一个由沙滩发展成的中心集镇,在这片不足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机关大院为核心,几条棋盘式布局的黄土路纵横交错,低矮的平房点缀其间,防风林是小镇唯一的一抹色彩,夜晚这里静悄悄、黑漆漆,政府食堂用录音机伴奏的舞会就是小镇最好的娱乐活动。
改革开放三十年,九原区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年来,九原区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九原城区实现“每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楼宇成群,道路宽阔平坦,公园广场绿树成荫。农业大区中心集镇的形象悄然淡出人们的记忆,新型的现代化城区正在崛起。
2007年,随着新都市区并入九原城区规划,九原区城区面积扩大到29平方公里,随着道路、管网和大部分旧街坊、闲置大院拆迁改造,以及城区绿化美化的逐步推进,目前该区道路面积由30.57万平方米,增加到68.59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由3.5平方米增加到11.5平方米。建成了设施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小区,先后完成了涉及医疗、教育、行政等服务的建设工程,城区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农村,先后实施了11个农牧新村、27项人畜饮水工程和108条、总计394公里乡村公路等一系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麻池镇等几个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较快的小城镇及其农牧新村的建设,现在,九原农村村容整洁,道路平坦,住宅楼拔地而起,健身游园生机勃勃。一项项殊荣接踵而来,金沙华府住宅小区被评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社区”、麻池镇获得“全国小康明星镇”称号……
救助体系日益健全
三十年前的九原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旗县,社会保障刚刚起步,保障的范围小质量低。住房上,更是一大家子挤一间土坯房,大多五保户则住在大集体时低矮阴暗的队房里凑合日子。在教育方面,家长们教育观念淡薄,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就辍学了。生了病,则更多采用硬扛、土办法治、请赤脚大夫,实在不行了才去几里之外的乡卫生院查一查。
改革开放三十年,九原区的社会保障事业突飞猛进,构建起了“困有所助、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城乡社会保障网,形成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65周岁以上老人养老救助、教育、医疗、取暖、廉租房补贴等专项救助为辅,以临时救济为补充,城乡一体化推进,高标准、广覆盖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新格局。
为了使困难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助,1999年开始,九原区全面推行了城市低保,到现在保障范围扩大到全体居民。2005年率先在全自治区建立了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几年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一直处于全市最高水平。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制度的建立,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使低保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条件极大改善。与此同时,九原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