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初具规模

2008-10-29 0:5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0月28日电 (记者沈文敏)今年12月,洋山深水港三期二阶段将建成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主体工程全面建成。接下来小洋山西港区的建设也将全面展开,并规划2013年建成,届时洋山深水港将成为国际货轮和江海联运的集散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和功能更加凸显。

  随着洋山深水港三期二阶段3个深水集装箱泊位的建成,并于今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洋山深水港北港区全面建成。今天上午,记者在小洋山最东北侧看到,红白相间的大型桥吊正在安装,相关设备正在进行调试。相关负责人员告诉记者,这刚刚建成的三个泊位,是洋山港最深的泊位,水深达负17.5米,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舶可以全天候的在此停泊。随着这三个最深泊位的投入使用,上海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进一步增长。

  据了解,洋山深水港区于2002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2005年12月建成投产一期工程5个集装箱泊位,2006年12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4个集装箱泊位,2007年12月建成投产三期一阶段4个集装箱泊位,随着今年12月三期二阶段3个集装箱泊位的投产,全长5.6公里的小洋山北港区将全面建成。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主体工程的建成,使上海港第一次具备了水深达负15米以上的集装箱专用港区,缓解了上海港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不足及码头前沿水深不足的矛盾,加快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据悉,港区的总面积达到了299万多平方米,这16个集装箱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为930万标准箱,而实际的吞吐量远远超过设计吞吐能力,预计今年洋山港的吞吐量便将突破1千万标准箱。

  据介绍,随着北港区的建成,接下来洋山港的建设重点将转向靠近东海大桥方向的西港区的建设。据了解,由于西港区的天然条件比北港区较差,且水流等情况复杂,建设的泊位级别将比北港区要低。根据规划西港区将建设10-12个5-10万吨级别集装箱船的专用泊位,将在2013年前陆续建成。在4公里多的沿线上,还将建设工作船码头、小洋山客运中心等配套功能,并对其北侧港区进行开发,形成一片10-15平方公里的陆域,进行港口、物流、加工区、综合服务区等配套服务。

  据专家介绍,西港区中小型泊位的建成,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与长江等内航的合作,形成江海联运的集散中心。届时,重庆、武汉、南京等沿江港口的中小型船舶将通过西港区集散,再通过北港区转运至世界各地,大大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西港区的建成还将进一步提高“水水中转”的能力,即通过江海联运减少集装箱直接从洋山港上岸经东海大桥走陆路,以大大减轻上海市区和东海大桥的交通压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