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高地”建设正当时

2008-10-26 14:0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开放的西部 美好的未来 第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特别报道

  ——写在第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前夕(二)

  十月,成都,西部如约相聚。

  这是一次延续了9年的约会。

  9年前,这个占据中国国土面积71.4%的地域,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

  9年中,这里的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1.6%、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增速,孕育出新的希望。

  今日的西部,开怀相会世界。今日的四川,正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新西部孕育新希望

  对比一组数据: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初,西部地区吸纳投资3943亿元,仅为东部地区的28.1%左右;2007年,西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攀升至28194亿元,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超过38.9%。

  西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如此多的世界目光——

  139户世界500强企业落址四川;

  广西之手,跨过北部湾与东盟紧紧相扣;

  内蒙古以资源招商,吸引国内国际投资者纷至沓来……

  西博会最新统计数字很有说服力。5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著名经济组织官员、驻华大使来了,近200家跨国公司 “领头人”来了,300多家海外华侨华商和侨资企业来了……搭乘西博会这辆“快车”,他们走进一个日新月异的西部、一个充满活力的西部、一个创造奇迹的西部!

  西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

  论基础,过去8年多,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近1.5万亿元,国债、预算内建设资金和部门建设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7300多亿元。这些资金,有力推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至47455亿元。西部基础设施、教育基础、生态环境、产业基础显著改善,对接世界经济的底气更足。

  论前景。对世界而言,中国西部不仅有充沛的资源、广袤的市场、与14个国家接壤的门户地位,在来势汹汹的国际经济危机面前,富有发展活力的西部成为天然“避风港”。这不是偶然:700多家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来到西部,他们中的大多数,希望重拾当年在东部沿海的“创富梦”。

  西博会为所有追梦人搭起平台。过去8届,(紧接第一版)超过1500亿元资金签约达成,1300亿元贸易握手成交;平台之上,“西西合作”更加深入、“东西合作”更加紧密,“中外合作”不断突破。

  新四川托起新高地

  东道主四川,以一种意味深长的方式,亮相西博会展馆——

  两条弧形大道攀沿而上,环状隆起于上空。环内,“机遇的四川、安全的四川、日新月异的四川”,凸显震后四川依然美丽,依旧是兴业的乐土;环外,四川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战略、以“7+3”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构想逐一呈现——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信心与决心明朗。

  “高地”内核包括: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

  打造枢纽是核心: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四川计划将现有的4条铁路出川大通道增至10条,与周边省会城市贵阳、兰州、昆明、西安、武汉构成4小时交通圈,进而与整个大西北和大西南贯通,架起从中国沿海经西南西北、进入东南亚、中亚,走向欧洲的新欧亚大陆桥;将出川高速公路增至14条,打通与周边省份连接,彻底改变目前西部深处内陆通道不畅问题。

  构建中心是关键:形成西部物流、商贸、金融中心。本次西博会重要议题之一,是商讨构建泛亚物流网络。四川希望形成服务整个西部的物流、商贸、金融网络,为西部融入世界搭建平台。

  做强基地是根本: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增强西部产业的吸引力和承接能力。

  开放合作是出路:借势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突出“三向拓展”。突出南向,以西南出海大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为纽带,扩大与东盟和南亚国家的经贸联系;加强东向,依托通江达海快速通道,强化对日韩等东亚市场的开拓,积极拓展欧美市场;畅通西向,大力开发中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新高地构筑新未来

  “盆地”变“高地”,不仅是四川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四川对西部的使命所在。

  建设新的“高地”,我们才有能力成为引领西部大开放战略的 “龙头”:交通,四川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走廊;物流,四川一直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作用,是云贵藏青甘等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优势,战略资源丰富,现代工业基础雄厚,科技资源深厚,发展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四川经济带来了重创。然而,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投资规模达1.67万亿元的巨大商机,令人无法忽视。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如此描绘灾后西部的吸引力:这里正在诞生大量的产业投资机会,并有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措施,在公共事业和国际合作模式方面,也有出人意料的创新。

  “借力四川的市场机遇,互补共赢。”率团前来的云南、宁夏两省代表团团长,想法不谋而合。

  长期依托西北发展的甘肃人产生了“向南梦”,一个最优取向,是借道四川,向南再向南。

  陕西人萌发了寻求 “盟友”的想法:西安和成都可以携起手来,打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双子星”。

  “高地”,不仅是四川的高地,更是西部共同拥有的高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