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滦区交通建设规划

2008-10-25 12:1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前言 
  近年来,双滦区公路交通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地形地貌的影响,使得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还存在差距。为了实现双滦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必须加快交通的规划与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发展,谋求大发展,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我区的公路运输取得大的突破。
  一、公路现状
  双滦区地处承德西北部,总面积251平方公里,人口11万。所辖4个镇、43个行政村,至十五期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95.24公里,乡级以上公路密度为40.53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干线公路状况
  目前全区干线公路达4条61.9公里,占通车里程的31.7%。其中,国道2条16.7公里,省道2条45.2公里。干线公路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61.9公里,干线路网虽初具规模,但通而不畅,布局走向不尽合理,与相邻县区道路衔接不配套、不流畅,造成城区交通压力过大,不能形成大能力的交通通道。
  (二)地方道路状况
  全区共有各级地方道路133.34公里,其中县道19.14公里,乡、村道路114.2公里。地方道路技术等级低,三级公路19.14公里,四级公路111.6公里,等外公路2.6公里,分别占地方道路总里程的14.35%、83.7%、1.95%;路面铺装率低,有路面里程仅79.84公里,占地方道路总里程59.88%。此外,地方道路防护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其状况影响了资源优势的发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十五”期交通建设情况
  1、打破了全市没有一级公路的历史。
  双滦区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承德市第一条一级公路市城管界至应营子段,全长11.1公里,从而结束了承德市没有一级公路的历史。
  2、基本解决了城市出入口交通瓶颈问题。
  “十五”期我区共完成了京承线至双塔山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11.1公里;京承线双塔山段(应营子至丝绸厂)二级公路改建工程4.2公里;承围支线大三岔口至北梁段三级公路改造工程26公里;112线东山头至西地段二级公路新建工程7.3公里。随着这些高标准公路的建成通车,我区的整体路网质量大幅度提高,公路运输紧张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缓解。同时也使承德市西出口通行能力提高了四倍。
  3、改善农民兄弟的出行条件,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十五”期间,地方道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共完成通村公路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71公里,使得区内农村公路网络得到了改善,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有了显著提高,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对拉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填补了行业空白,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
  “十五”期间,在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指引下,在原啤酒厂车队院内组建了二类驾校一所。满足了我区运输市场对驾驶员的需求,满足了人们的再就业需求及出行需求,为发展我区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培养了专业人才。在十里报务街组建了一家A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实现对所有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监管,保证汽车安全行驶,充分发挥运输车辆的性能,降低运输成本,对车辆实行择优选配。通过汽车维护检测降低运输成本,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和限制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了管理部门对运输市场的监控水平。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和驾校的建立填补了我区交通行业空白,同时也完善了我区交通运输管理职能。
  5、投放运力,规范出租客运市场管理。
  为缓解我区客运市场运力紧张,解决出租客运市场“黑车”运营问题,在区政府、承德市城市客运管理处和承德市拍卖行的共同努力下,
  成功组织了两次出租汽车经营权竞拍工作,共投放运力116个。经营权竞拍给经营者创造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竞争环境和氛围,同时使我区的国有资产转让上升到了一个正规、法制的轨道上来,为我区客运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开通客运班线,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针对群众提出的出行难问题,通过多方协调努力,以双塔山为中心开通了双塔山至偏桥子、双塔山至大庙北梁、双塔山至红旗小营三条客运班线。对营运车辆的车况及运价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又要保证了运输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五”期的建设,我区交通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同全区“十一五”经济和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路网尚不健全,城区交通压力过大。
  区内现有主要公路都是穿城区而过,没有避开城区的外环公路,各种大型车辆穿城而过,既影响着公路通行能力,又污染了城市环境,也给行车和行人带来极大的不安全因素。
  2、路网的技术等级偏低。
  连通外界的两条主要通道承围支线和偏狮线均为三级公路。随着区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工矿企业猛增及南菜北畜项目的实施,这些低等级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
  3、与外界道路衔接不配套、不顺畅。
  目前区内与外界连通的道路只有几条干线公路技术等级较高,其余的大部分还是等外路甚至断头路,严重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同外界的交流。
  4、路网通达深度不够。
  随着这几年农村公路的逐步改造,区内行政村基本实现了通油路或水泥路,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但因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和地形、地貌的影响,我区的行政村均由几个自然村组成,村民居住较为分散。所以,今后几年仍要加快农村公路改造,提高农村路网的通达深度,以更好的方便群众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5、运输市场场站建设不足,客流、物流不畅。
  区内缺少运输场站、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造成客流、物流不顺畅,也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十一五”期间的建设计划
  (一)建设原则和总体思路
  1、我区“十一五”公路交通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发挥交通带动战略的原则;
  (2)充分发挥我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原则;
  (3)通过局部建设发挥整体路网功能的原则;
  (4)近期和远期、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
  2、我区“十一五”公路交通建设的总体思路为:通过五年努力,提高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加快地方道路建设,逐步建成“十通、一环、两贯穿”公路网总体框架,形成连通外界、沟通乡村、辐射周边地区的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建设发达、快捷、安全、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高交通运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公共服务的能力、依法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交通支撑,创造和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二)建设重点
  十一五综合交通建设的重点和目标是“十通、一环、两贯穿”。
  1、“十通”
  ①(a)改造偏狮线单塔子至狮子园段,开通双滦区与市中心区北环的通道。
  ②(b)建设大元宝山经磨盘山、碾子沟至牛圈子沟段,打通双滦与市中心区南环的通道。
  ③(c)建设大贵口经长北沟、平房至牛圈子沟段,打通一条偏桥子镇至市中心区的捷径。
  ④(d)建设二道沟门至大庙段,开通双滦与滦平县和承德县资源联系途径。
  ⑤(e)改建小大线小营梁至小三岔口段,开通双滦与滦平县资源联系途径。
  ⑥(f)改建宫滦线宫后至三道河段,打通滦河与滦平的通道。
  ⑦(g)建设大王线大龙庙至滦平王营子路段,开辟一条滦河北岸至滦平的通道。
  ⑧(h)建设中营子至滦平瓦房路段,打开承围支线通往滦平的大门。
  ⑨(i)完善滦河大桥增幅工程,使中心大街与京承高速公路及112线正式贯通。
  ⑩(j)改建滦河大街、十里服务街,使我区城市道路更加完善贯通。
  2、“一环”
  ①(k)改造承围支线大龙庙至大三岔口段,形成我区北外环,减轻城区交通压力,扩大我区向北的城区面积。
  ②(l)建成东山头至八里庄路段,形成我区南外环,减轻城区交通压力,方便承钢、滦电公路运输要求,扩大我区向南的城区面积。
  3、两“贯穿”
  ①(m)改造承围支线大三岔口至北梁段,满足沿线工矿企业和北畜工程公路运输要求。
  ②(n)改造偏狮线偏桥子至双塔山段,满足南菜工程运输要求。
  [m、n两项工程的实施,形成贯穿我区南北的绿色通道,同时实现我区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均为二级以上。]
  ③(o)建设宫后至达连坑段滦河北路,与112线遥相呼应,形成贯穿我区东西的滦河北岸观光大道。
  4、运输市场建设
  ①(p)建立承德双滦汽车客运站,依托112国道及京承高速双滦出口,利用地处承钢、滦电工业区的区位优势,综合开发集客流、物流、商业等多种经营于一处,逐渐形成辐射京、津、唐及其他省市的长途客运市场,既做为双滦区的客运枢纽,又可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②(q)建立各乡镇简易站、配套多功能候车亭、招呼牌等客运设施,加快发展农村客运。
  ③(r)组建物流有限公司,形成双滦区物流龙头,利用区内重工业、工矿企业不断增多的优势,带动相关经济发展。
  ④(s)组建双滦区小型货车联合车队,为区内餐饮业、各种批发超市等商品行业提供运输,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⑤(t)协调组建双滦客运实体,方便群众出行要求,填补区内客运空白。
  ⑥(u)培育发展出租车市场,到十一五期末,全区拥有出租车运力500辆,其中中高档车达到35%以上。
  ⑦(v)建立营运车辆调度指挥中心,提升营运车辆科技含量,进一步促进行业管理,保障车辆运输安全,提高车辆营运效益,更有效服务于社会。
  (三)双滦公路交通“十一五”建设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到“十一五”期末,全区主干道公路全部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标准,与邻县区连接的主要通道全部达到三级公路以上标准,乡级以上公路密度将达到58.54%。届时,以主干道公路为依托的“十通、一环、两贯穿”的公路主骨架将初步形成,乡村公路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路网状况将大为改善,通行能力显著提高,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健全,行业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推进全区“十一五”经济和发展总体目标顺利实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