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港的成熟之路

2008-10-24 13:0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996年,常熟港诞生。经国务院批准,步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行列,正式拉开了对外开放序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常熟港迅速崛起。2001年,港口吞吐量从突破1000万吨开始起飞,一路扶摇直上:2005年突破2000万吨,2007年又突破3000万吨,2008年有望实现突破4000万吨的新跨越。常熟港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内河小港,逐步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的现代化中型港口,跻身全国十大内河港口之列。那么,这种飞速发展是如何实现的呢?
靠特色发展
    常熟港走的是一条全新的特色发展之路,在错位发展的港口定位上,实行内、外贸并举,集装箱、件杂货并重的发展策略。重点发展件杂货、散杂货;建立以纸浆、钢材为主要外贸货种的多元化货种结构;保持了华东地区钢材、纸浆重要集散地的地位;投融资体制以外资和民资为主,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口岸综合管理模式,加速了码头泊位的建成和港区经济规模的扩大。
    2007年,常熟港创下了开港11周年来的最好记录:全港货物吞吐量超过33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6万标箱,各项生产指标都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且同比大幅增长。该港钢材、纸浆等特色货种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木材等新货种成为常熟港货种结构调整中的新亮点。
    货源是常熟港的生存线,航线是常熟港的生命线。近几年来,常熟市港口局坚持 “错位发展”理念,加强政企、港企互动合作,不断加大揽货组船工作力度。通过调研走访、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帮助港口企业广开货源渠道,帮助港口企业组揽货源年约200万吨。与此同时,还成功开辟了常熟港-香港、澳门、欧洲、美洲和中东的近远洋件杂货定期班轮航线8条,填补了常熟港发展历史上没有近远洋航线的空白,开辟了内外贸集装箱班轮支线33条。
    目前,常熟港已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255个国际港口实现了通航通商,这为港口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运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现有码头泊位设计吞吐能力已不能适应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需要。经过反复调研、分析、研讨和评估,常熟市港口管理局以超前的前瞻性战略眼光,构思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了完整解决方案。他们编制了常熟港的近、中、远期规划思路和方案,设计了铁黄砂并陆成岸工程、常熟港进港航道及边滩整治工程、白茆小沙圈围成岛工程等。
    在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常熟港进港航道及边滩整治工程完成了论证,并于2007年11月17日开工建设,工程将于2008年底全面完工。据了解,该工程竣工后,将取得开通航道长8公里,拓展岸线约5.3公里,围垦土地约1800多亩,可建万吨级泊位20多个和千吨级泊位3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约3000万吨。该工程的实施将夯实常熟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
创服务品牌
    近几年来,常熟市港口局和口岸委以立足港口、服务大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 “引导、指导、协调、服务”的管理原则,开展 “三服务”(窗口服务、现场服务和跟踪服务),构建 “和谐口岸”,全力营造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港口物流市场环境。
    2006年,常熟市港政监察大队挂牌成立。这是江苏省第一支港口动态执法队伍,开创了静态审批与动态监管相结合的港口行政管理新模式,强化了港口经营人依法经营的法制意识。同时,充分发挥了口岸联检服务中心的 “一条龙”、 “一站式”服务功能,口岸通关环境不断优化。通过积极搭建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口岸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全面推进。
    常熟港将建设港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利用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代化高新技术,提高港口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常熟港向 “数字化”转型进入关键时期。
    港口局依法履行港口规划建设审批、港政许可、执法管理、安全监督、规费征收和港口统计等职能。这些职能要求面广量大,时效性高,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已不能保证港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这势必影响到政府监督和服务能力的提高。走数字化道路,向科技要效益,实现向数字化港口转型,既是常熟港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当今世界港口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常熟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常熟港口局牢牢把握发展机遇,通过广泛调研,创新思路,及时启动了常熟港港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该项目同时被江苏省港口局列为2008年度全省港政管理信息化创新试点。
    常熟港港政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遵循 “新老整合、自主创新、优质高效”的原则,选择有资质、有能力、有技术、有信誉的公司负责开发。整个平台系统核心功能强大,操作方便,主要建设内容有以下项目:
    在港船舶AIS管理系统。利用数字航道、电子地图和GPS定位技术,实时显示在港船舶的动态。包括船舶基本资料,靠泊计划,进出货物的品种和数量等情况。便于相关部门安排调度计划和引航计划,进一步提高港口泊位利用率。
    远程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覆盖
    全港内外贸码头,为口岸查验单
    位、港口管理部门提供视频服
    务共享平台。可以有效降
    低监管成本,拓展监管区
    域,提高监管效率。
    可视化指挥中心。
    用于处置全港突发性事
    件,组织常熟港港口设
    施保安演习,启动重特
    大事故应急预案等,通过
    构建动态、可视的音视频
    决策指挥系统,充分调动平
    台内台的数字化资源,达到立体指挥的效果。
    无线执法系统。在日常的巡查中,港政执法大队对发现的违章违法行为,通过港务通进行查询、拍照、取证,作出警告、罚款、扣证等行政处罚;并现场打印处罚通知书,通过无线网络传回局本部信息中心备案。通过执法车车载无线千里眼,能将现场视频发回局指挥中心,供指挥中心决策参考。
    业务统计管理系统。港口码头单位通过申报系统录入船舶作业的原始数据,系统自动形成相对应的吞吐量统计表格,提供给相关用户或报送给上级管理部门。同时建立包括港口、港口经营企业等在内的主题数据库,通过设置权限实现分级查询。
    规费征收系统。以业务统计管理系统采集数据为基础,计征货物港务费、港口建设费、港口设施保安费,确保国家港口规费按时足额到位。
    港政管理平台建成投运后,将覆盖常熟境内37.5公里岸线,成为全省行业领先,国内功能一流的港政管理信息平台。这一平台和常熟电子口岸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将实现港口业务管理实时化、港政管理动态化、政务公开网络化、规划决策科学化、机关办公自动化,进一步塑造港口管理形象、优化港口通关环境、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突显竞争优势
    常熟港的兴起为沿江开发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平台,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载体,吸引了许多外资项目纷纷在沿江落户。
    常熟港共招商引进省内外进出口贸易商50多家,近远洋航线的船公司5家,内外贸集装箱班轮公司16家,形成了功能比较完善的港口物流配套服务体系。可以说,港口物流服务业总体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发展后劲逐渐增强,对沿江产业和全市开放型经济的辐射力愈发明显。
    目前,常熟沿江已经形成了以钢铁、能源、造纸、精密化工、汽车零配件为主导的五大规模产业群体,港口产业的聚集效应由此而不断显现。特殊钢、热冷轧钢、不锈钢和大型油气储罐等向本港上下游配套和相关产业延伸的项目越来越多。常熟港已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临江产业群体的聚集地,成为构建常熟新产业基地的主战场。
    常熟港凭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吸引了一大批从事与港口物流服务业相关的企业。连续3年,全港服务业增加值年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市年均18%的增长水平,共实现全港服务业增加值约26亿元。其中,2007年约10.13亿元,约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2.67%和GDP的1%。
构建物流平台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常熟港编制、出台并实施 《常熟港控制性详规》,配合常熟边滩整治,为常熟港岸线资源提供后备保证。目前大工程有,常熟发电厂码头扩建工程,常熟海轮锚地建设工程,芬欧汇川码头二期工程和常熟信息化建设工程等。这些工程为进一步优化口岸环境,建设大通关、大物流创造必要的条件。
    按照国家级开发区服务业投资指南,全力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平台,配合招商引资和常熟国际物流园建设,致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业。到2010年,争取形成常熟港有色金属市场、化工市场和木材交易市场。
    未来3年,常熟港还将建设海轮锚地1个、万吨级泊位10个、千吨级泊位11个,将有6个万吨级泊位完成对外开放。到2010年,将新增年设计吞吐能力约25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0万标箱和具备8000万吨的货物吞吐能力;将新开辟集装箱内外贸支线5条,近远洋件杂货定期班轮航线2条;实现全港服务业增加至约16亿元,约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3%。在常熟港的大开发和大发展中,其港口物流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实现新的跨越。 (常熟市港口管理局供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