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进出口:“寒流”未到已觉冷

2008-10-24 12:3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进入10月份后,威海同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贸易一部经理王晓英就有种“找不着北”的感觉:以往能够按合同规定期限付款的欧美客户变得“不守信用”;有些客户已面临倒闭或被兼并;用美元或欧元结算越来越觉得亏本;拿不准该与哪些客户续签合同,与哪些客户中止合作……这场从美国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给该公司带来的除了“看得见”的损失外,还有“看不见”的担忧。    “真正的寒流还没有到来。”尽管公司的日子如今已经有些难过,但在王晓英看来,春节过后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进出口企业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企业如今能做的,就是慎重选择客户,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王晓英的说法,得到威海市纺织服装协会执行会长黄福海的认同,他说,这是一场谁也看不透的风暴,会影响到许多企业乃至市民生活。当“寒流”真正到来时,会有一批外向型中小服装企业倒闭,当务之急是,企业应从现在开始着手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外商由“提前付款”到“分期付款” 
  威海同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进出口贸易为龙头,以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外向型、工贸一体化企业集团。主要产品有梭织服装、针织服装、羊毛衫及床上用品,共四大类上百个品种。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也有一部分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客户为保罗、李维斯、杰克·琼斯、沃尔玛等。 
  据王晓英介绍,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该公司的经营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在下半年以前,仍能维持不错的利润空间。然而进入6月份以后,公司明显感觉到客户开始不像以前那样守信用。一般来说,该公司与客户签订合同时都要求“货到20天内付款”,而客户通常会在第17天或者第18天就交付全部货款。可是从下半年起,客户在到货20天内常常无法付款,需要该公司不断催促,有的客户还提出分期付款,有时分三四次才能付清。这样,客户有时会将货款拖欠两个月以上。 
  上个月,该公司的一个美国客户迟迟不能付货款。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这个美国客户自身经营困难,而是因为其资金存放的银行出了问题,无法正常取款结算货款。无奈之下,该客户通过其在马来西亚的分公司,才付清了这笔货款。而在8月份,同泰集团的一个英国客户反映,该公司面临银行的不支持以及自身经营的危机,已经并入另一家公司。对于同泰集团来说,这两次交易虽然算是有惊无险,却使他们意识到,公司以后对于客户的选择,要慎重再慎重,一旦客户抗不住风险倒闭,自己无疑要蒙受损失。 
  无独有偶,产品主要出口欧美的威海外贸富泉服装厂也已感受到“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该服装厂业务二部经理朱海涛告诉记者,由于美国人购买力下降,其产品在美国出现卖不动的情况,所接订单比去年同期减少。昨日上午,记者随机电话采访的我市三家纺织服装进出口企业均表示,已经感受到“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 
  销售虽增 利润降低 
  几天前,王晓英去乳山的一些服装加工厂考察时发现,很多在春节后热火朝天地开工的工厂,如今已是冷冷清清,工厂裁员的情况更是非常普遍。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因为“金融风暴”的冲击以及美国今年以来的经济不景气,个别大中型的服装加工厂被迫转行,而小服装加工厂稍有不慎就要关门。 
  而据王晓英介绍,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外的需求量减少。过去两年形势好的时候,服装订单量非常多,进出口公司往往需要找服装加工厂帮自己完成订单,而今年特别是最近两个月,因订单骤减,加工厂甚至托关系找进出口企业要活干。因为对于工厂来说,接不到订单就意味着没有活干,继而出现工人下岗。而由于工人下岗情况的出现,如今一些经营不错或尚能坚持的服装厂招聘变得容易许多,长期困扰他们的“招工难”现象有所缓解。 
  尽管如此,依靠进出口公司提供订单的服装加工厂仍然不能安心干活。与进出口公司一样,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客户“一夜破产”。王晓英坦言,因为现在形势几乎“一天一个变化”,同泰集团已经将生产周期由原来的3个月调整为2个月。“万一形势突变,生产周期长容易使我们措手不及,造成更大的损失。”王晓英表示,生产周期缩短,企业就能更灵活地应对突变的形势。 
  同时,美元和欧元对人民币的贬值对于用美元和欧元结算的进出口企业来说,也意味着利润的“缩水”。“举例来说,400万美元的业务量,我们今年的利润仅相当于去年的70%。”王晓英告诉记者,从目前她所经手的业务状况而言,虽然业务量仍保持增长,利润却在减少。记者从另一位业内人士口中了解到,我市一家纺织服装进出口公司去年销售收入提高了30%,利润却降低了30%。 
  纷纷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应对危机 
  李术龙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烟台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威海地区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一年前,李术龙到各进出口公司拓展业务时经常遭遇“闭门羹”,去年10月仅签订了两份保单。而今年,主动找到他表示要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的进出口企业负责人“排起了队”,从10月1日至今,他已签下了十几份保单。“今年从我手中买出口信用保险的数量,与去年相比增长了近90%。”李术龙还说,上半年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的进出口企业还不是很多,下半年尤其是9月底至今,则直线上升。 
  王晓英告诉记者,过去为了拓展业务,公司千方百计吸纳客户,如果有客户找上门来,公司很少拒绝;而现在,贸易部的工作人员会提前调查对方的财务状况,估算其抗风险能力,如果把握不准,宁可放弃。因此,最近一段时间,被该公司拒绝的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不但如此,以前一些业务量较小的订单,公司很少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但如今几乎每一个订单都购买了出口信用保险来“以防万一”。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所做的客户自信情况调查表明,欧美客户的自信度普遍降低。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购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好处,除在不可避免地蒙受损失时得到赔偿外,还在于保险公司可借助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在事前帮助企业筛选出口对象,并给出保险额度的建议。而如果出现买方不配合或沟通无果的情况,保险公司还可协助追讨资金。 
  面对“金融风暴”,接受采访的几家进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均预测,真正的“寒流”恐怕会在春节以后出现。如今各进出口企业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增强自身抵抗力,除了吸纳客户更谨慎、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外,还开始“节衣缩食”。威海外贸富泉服装厂在日常的管理中,已经着眼于节省水电费、维修费、车费等,且在具体的工序中,增加每个环节的检验,做好订单之间的衔接,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黄福海则表示,如果春节过后“寒流”到来,纺织服装进出口企业能否挺住,一要看企业自身的实力,二要看企业的客户在欧美市场上的实力,还要看欧美各国老百姓的心理与购买欲。目前,我市纺织服装进出口企业采取措施、增强抗风险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出口退税率的提高、银行的“两降一免”等政策措施都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场“寒流”过后,“挺住”的企业将会积累更多的经验教训,从而能谋求更好的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