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

2008-10-24 1:0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当代中国的变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当代中国钢铁工业的变化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而河北的钢铁业尤其是河北民营钢铁业的迅速发展崛起,也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河北民营钢铁业从无到有迅速崛起。改革开放时代造就了河北民营钢铁企业,河北民营钢铁又推动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发展。这是一个新阶层在河北大地上的产生,而又在发展中影响着河北经济社会的变化。河北民营钢铁企业家不仅是社会的物质财富创造者,而且也是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精神财富创造者。
    总起来说,河北民营钢铁企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乡镇企业而产生、90年代随着各市县国有钢铁企业退出市场而扩张、本世纪初随着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旺盛而迅速崛起的。
    上世纪80年代,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乡镇企业中,一些个体企业开始创办,但当时发展较慢。90年代初,主要是1992、1993两年,乡镇企业中小钢铁厂迅速膨胀,个体小钢铁企业也随之大量兴起。1994年国家整顿钢材市场,小钢铁业发展迅速降温,优胜劣汰的无情市场竞争,开始发挥正常的作用,从发展态势上讲,当时民营钢铁业第一次面临发展战略转移、走出困境问题。到1994年底,全省民营小冶金(小钢铁)企业为613家 (其中矿山企业223家);当时为集体企业(后来逐步转为民营冶金企业)有2110家(其中矿山企业751家)。这些民营钢铁企业到1995年底主要产品产量数:粗钢为96.6万吨、钢材100.6万吨、生铁286万吨;实现利税4.25亿元,实现利润6906万元。由于当时发展民营钢铁企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发展一度失调,结构很不合理。
    从1994年始,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整个国内经济景气周期处于下行通道,河北民营钢铁企业连续5年效益下滑,到1998年亏损1.03亿元。一批中小民营钢铁企业处于亏损和停产半停产状态,1996年前后只有11%的小钢铁企业能坚持正常生产。以唐山国丰钢铁企业为例,1996年底即亏损9600万元;唐山半壁店钢铁厂当时亏损8000多万元。这时,市场导向和市场竞争已成为各市县属中小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推动力。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全省以民营冶金企业为主的地市县属冶金企业为1461家;1999年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列入常规统计的企业为321家,而2000年初调查,按各市县属实际生产的钢铁企业统计仅为118家,其中盈利企业仅为79家。这就是说,入统企业321家中到2000年初至少有63%家民营小钢铁厂被市场竞争淘汰掉。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6年前后,正当全省民营钢铁企业普遍处于不景气之中时,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唐山津西钢铁厂“一枝独秀”,当时该企业为迁西县属企业,四个100立方米高炉,从1993年以来连续三年利税突破3000万元,2800名员工,到1996年底实现利润2008万元。笔者给津西钢铁厂长韩敬远出了一个题目 “2008万元利润是怎样实现的?”让他们自我剖析在大会上发言,于1997年5月由笔者主持在津西钢铁厂召开了全省重点地方钢铁企业学邯钢生产经营现场会,提出全省地方钢铁企业开展学邯钢、学津西活动。这次会议,首先促进了唐山国丰钢铁公司的迅速崛起来。唐山国丰是一家与港商合资的乡镇企业,从1994年投产后,连续三年亏损累计达9600万元,如果加上潜亏,实际亏损1.5亿元,当时港商控股方,已对该企业不寄予希望。1996年底,张继国先生走马上任总经理,于1997年5月亲自带领张震(现任总经理)等3名干部到津西钢铁厂参加现场会,并住厂三天学习津西经验。回去后理清了思路,大胆实施,一次性大投入,进行改革改造,扩建配套,形成了1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到1997年底即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320万元,1998年实现利润5321万元,1999年实现利润1.36亿元,2000年3000名员工的企业利润达到4.32亿元,在河北省冶金行业排在邯钢之后列第二位。而同时河北省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市县地方冶金工业在1997年亏损2804万元、1998年亏损1031万元、1999年仍亏损623万元,由此当时在民营钢铁企业中创出了一个迅速崛起的“国丰神话”。1999年4月,笔者又主持全省以民营冶金企业为主的地方冶金企业到唐山国丰召开现场会,提出学邯钢、学津西、学国丰。一大批县属冶金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从唐山津西发展和唐山国丰崛起的活生生的现实中,看到一个既有国有企业管理、又有合资企业机制、还有乡镇民营企业灵活性的典型,笔者曾在会上把它总结为“唐山国丰模式”。从1999开始,形成了包括唐山津西、遵化世盟钢铁、松汀钢铁、武安新金、武安东山等一批县属国有钢铁企业引入民间资本改制为民营钢铁企业新趋势。由于先津西后国丰发展成功的效应发挥作用,到2002年,一批民营钢铁企业实现利润,如津西为5.13亿元、国丰为4.07亿元、建龙为3.21亿元、银丰为2.46亿元、宝业为1.42亿元、松汀为1.16亿元、滦河为1.06亿元、宝新为0.97亿元等。
    到“九五”末的2000年,据不完全统计,以民营钢铁企业为主的全省地方钢铁企业主要产品产量:粗钢为280万吨,比1995年增长189.85%;生铁完成474.5万吨,比1995年增长65.9%;钢材完成328.9万吨,比1995年增长227%;经济效益主要指标实现利税在1996、1998年两年呈下降走势、在1997、1999、2000年呈增长态势基础上,到2000年底,实现利税达 5.79亿元,比 1995年增长36.24%;实现利润在1996、1997、1998年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到1999年呈现回升趋势,减亏4080万元;到2000年底实现利润2.24亿元,比1995年增长225%。
    2000年国家强调控制钢铁总量、关闭小钢铁厂和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但此时河北一批民营钢铁企业都在跃之欲试上新项目。
    从2001年始,在“十五”期间乃至“十五”期间,河北民营钢铁企业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新世纪到来和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在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强劲拉动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如果说河北民营钢铁于1992~1993年底期间纷纷投资兴办钢铁业为第一次投资热潮,那么可以说,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到2001、2002年初步形成,贯穿整个“十五”期间,成为河北民营钢铁企业的第二次投资热潮。当时的直接压力和动力是国家出台了钢铁企业关小和淘汰落后的产业政策,而在客观上市场需求又很旺盛,如果不投入调整结构,不提高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不进行工艺装备升级,就要被关掉淘汰。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民营钢铁企业还迈出国门走向世界。2004年3月2日,河北津西钢铁股份公司组建中国东方集团在香港挂牌上市,德龙钢铁公司在2004年6月经国家批准重组为外资企业的基础上,2005年3月在新加坡联交所成功上市。
    经济效益主要指标,2005年底河北民营钢铁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385.49亿元,实现利税206.45亿元,实现利润130.61亿元,分别占全省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总额的72.16%、68.91%、74.46%。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