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行新政争议中上路

2008-10-22 11:2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刘世昕
    10月13日,北京正式试行 “五日制限行”——机动车按尾号每周停驶一天。事实上,从北京限行新政公布后至今,围绕这项政策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那么,如何看待此次限行?除了限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还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措施和方案?《市场报》
有车族忙于应对
    尽管拥有两辆车的单位、个人或家庭若同日被限行可更换车牌,并且相关管理部门会实施每月轮换停驶日,但多数拥有一辆车的车主还是要想办法解决每周一天停驶带来的不便。记者了解到:乘坐公交、回归自行车或是拼车出行已成了多数车主的应对之策,而这也将确保交管部门日停驶80万辆机动车的初衷得以实现。
    “尾号限行,油价上涨”,是最近不少北京车主挂在嘴边的话。为图方便省心,不少人选择像奥运期间一样乘坐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奥运期间,我用电动自行车代替了汽车,骑车时间和开车时间一样,但环保经济,感觉非常好。其实作为普通消费者,出行更多考虑的是怎么最快、最经济、最舒适。现在北京多条地铁线开通,交通便捷多了,家住轨道交通沿线的人们已没有太多开车的必要。同时,公交也以其低价格吸引了部分出行者。如果今后轨道交通线路增多,相信会吸引更多人乘坐。”车主刘女士这样对记者说。《人民日报》
不能只靠限行一种办法
    公共交通规划、管理都需要有一点超前意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老百姓的需求,引导公交。否则,始终落在问题的后面,无法真正实现引导公交或者疏导交通。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李俊认为,在我国大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交通拥堵的问题。为了缓解城市拥堵现象,一些地方采用了限行措施,只是实施范围和时间有所不同。李教授认为,限行在短时间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却不能作为长久之计。以按车号限行的方式控制机动车的流量,可能会造成一些人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弥补,比如购入多辆车等,这会突现出更多的问题。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教授杨新苗指出,目前欧美国家大多数采用“燃油税”或者提高停车费等办法控制机动车流量。如果情况没有缓解,还可以根据里程来收税。英国2003年在伦敦市中心划定拥堵收费区,对一定时段内驶入该区域的车辆征收 “拥堵费”,现在则试行 “行驶税”,卫星定位系统将跟踪汽车行驶路径,并记录里程,不同路况不同收费,以此作为税收依据。这些办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限制购买但限制使用,关键在于提高了使用成本。《中国青年报》
限行新政是否合法合理?
    如何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真正考虑民意,最大限度减少政策实施产生的负面效应?近日,在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举行的 “机动车限行”公共圆桌会议上,公众代表、公共政策学者以及法学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认为: “政府出台可能影响到公民基本权益的政策,不能简单的通过经济补偿手段来弥补。虽然限行新政中有规定,对停驶的机动车减征1个月养路费和车船税,但这种措施并不意味着决策者可以断然处置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 许多民众也注意到,这两次限行公告的法律依据也有所不同。奥运期间 “单双号限行” 《通告》的法律依据是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为顺利筹备和成功举办奥运会进一步加强法制环境建设的决议》,而机动车试行每周停驶一天 《通告》的法律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该通告并未指明具体依据哪个条款。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甘培忠认为这就表明后者的法律依据不太充分,否则,奥运期间限行的通告就可以依照这两个法律法规,无须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一个新决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