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地税局创新服务涵养物流税源

2008-10-20 10:1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我市财政收入在全省名列前十,但一般预算收入却落在后面,其主要原因是服务业贡献率的不足。最近,省委省政府启动财税改革,要把服务业新形成的税收100%留存在地方财政,这对我们是压力,更是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把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优先选择,借此大力推进丹阳‘二产三产化’,壮大城市经济,充实地方财力。”

  ——摘自市委李茂川书记在市十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在我市广大地税干部看来,这正是市委给他们出的一项重要课题。短短两个月后,他们交出了方案。
  众所周知,物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项目之一,更是我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市长王常生曾调研指出:“没有现代物流的制造业是血脉不通的制造业,制造业的绝大部分利润空间产生于研发、物流、营销三大环节,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我市现代物流的巨大发展潜力,把生产性服务环节的利润更多地留在丹阳。”    
  市委市政府如此重视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这当然是科学研判之下的有的放矢。据了解,随着我市经济的提升,物流货运业务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我市从事货物运输的经营户(包括自开票和代开票纳税人)达97家,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但其税收贡献却未能得到同步增长,2007年我市征收入库的物流运输业税收仅1000万元,这与我市的产业结构、经济总量极不匹配,
 物流业税收究竟流向了何方?其原因又是什么?今年6月起,市地税局便进行了深度调研。调研发现,目前我市物流市场发育尚不健全,存在许多“三无”经营户,他们既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货物运输许可证》,又无货运车辆,纯属“中间商”的配载角色,过路车辆提供的发票基本上是在外地开具的,“大头小尾”甚至假发票现象充斥其中。另一方面,我市部分物流业务根本不开发票,即便出具发票也是不在我市纳税的异地发票;部分企业在委托物流劳务时很少向对方索要发票,甚至以不要发票为由压低运费;还有部分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他们的大笔采购销售业务大多由外地物流公司承运,导致税收严重外流。一项统计表明,我市自产自流式的物流成本约占工业产品总成本的20%以上,高出发达地区一倍左右。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现状,如何才能留住进而壮大物流业税源?市地税局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对症下药,拿出了四条应对之策。其一是“借力”,通过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主动参与与外地优秀物流企业的沟通协调,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吸引他们到丹阳落户生根。其二是“整合”,通过政策和服务手段,配合有关镇区和部门将分散经营的物流户纳入专业物流市场,并给予统一开票管理,遏制异地开票现象。其三是“培植”,鼓励并引导上规模、有条件的企业自主或联合组建自己的物流公司,将物流成本转变成新增利润,同时将货运营业税留在丹阳。其四是“管控”,在强化监管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开票、代开票资质的纳税人,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并以“跟踪式”管控促其规范经营。
  上述“四策”目前已初显成效,物流业税收秩序得到了一定的规范。据了解,大亚集团成立的物流运输公司目前已经承担了本集团1/3的物流业务,每年上交税收40余万。大亚科技计划财务部主任马云东介绍说:“组建物流公司,一是节省了企业支出成本,增加了产品竞争力。二是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能够在自身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协调其他物流公司,及时组织运力。三是自建物流公司,在本地开票,在本地纳税,能为丹阳地方财政做出贡献。”
  对于地税局的这项创新之举,市委书记李茂川日前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市地税局在不增加本地企业负担的情况下,立足于优质服务,立足于工作措施的调整,自加工作量,为丹阳培植地方税源,增加可用财力,其经验和做法均值得机关部门借鉴和学习。”他同时要求政府各部门要上下协同、大力助推,确保这些创新之举能取得最大成效。 (朱晓华 陈爱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