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让桥梁遍布中国

2008-10-20 9: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0月11日零时,杭州湾跨海大桥对货车“解禁”,浙江某水泥公司的总经理蒋先生喜上眉梢。以前他从嘉兴往宁波送水泥,得走海运,需要四五天的时间,而现在走杭州湾跨海大桥只需要几个小时,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公司的收益则大幅提高。货运司机胡师傅也有同感,他在上海至慈溪的货运线上干了十几年,现在他从沪杭高速改走跨海大桥,胡师傅算过一笔账,现在送货少走近100公里,少花1个多小时,节省100多元的油钱。
    一座大桥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远不止这些。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例,大桥把整个长三角物流业连成了一张大网,有专家认为,人流、物流所提升的市场力量将改变长三角旧的经济格局,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到今年6月底为止,中国公路的总里程达到358万公里的同时,公路桥梁已经建成57万座。跨径超过400米的桥梁,已经建成了54座,在建13座,加起来有72座。跨径超过1000米的桥梁11座。这样的统计数字不含港澳台地区。”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桥梁专家凤懋润总结说。

    据交通运输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已建的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最大跨径分别达到330米、550米、1088米和1490米,分别位居世界同类桥梁跨径的第一、第一、第一和第四位。

    伴随着江河湖海上一座座桥梁拔地而起,中国已迈进世界桥梁强国行列。中国百姓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华大地上演的盛世造桥的恢弘历史画卷。

    谈到伟大的复兴,凤懋润特别指出了“拱式桥梁”。该桥梁设计是中国老祖宗发展起来的一种工艺,并在现代桥梁建设者的手里有了巨大的发展。我国在钢筋混泥土桥的420米长、钢管混凝土桥460米长和550米钢拱桥的跨度均是世界跨度纪录的保持者。

    中国桥梁建设带来的惊喜一个接着一个。

    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处于世界三大强潮区,建设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重伤死亡事故。这座大桥建设中还开展了138项专题研究,获得了25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成为我国跨海桥梁的标志性工程。

    上海黄埔江上的卢浦大桥,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结构拱桥,首座除合拢接口、完全采用焊接的拱桥。这座桥得到了2004年美国桥梁大会的尤金菲戈奖。

    连接南通与苏州两市总长8公里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以“千米跨越”成为世界第一斜拉桥,是我国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超大型桥梁工程,代表了当前中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577米长的索,长度世界第一。不仅仅是最长的这一根,272根索中有56根的长度都打破了世界纪录,最长的一根重达60吨。索的材料和加工完全是中国制造。这是第一次。”凤懋润表示,“国外杂志把苏通大桥的建设誉为世界桥梁技术的财富。”

    凤懋润曾多次陪同外国代表团和同行专家访问中国的桥梁工程,有一个精品的参观路线就是从南京到上海之间。面对宏伟工程他们表示“难以置信”。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流域再到长江三角洲,展开了一场全球最大规模的公路桥梁建设的“三大战役”,使中国桥梁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开始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腾飞铺就跑道。在政府的支持下,1981年实现了“贷款建桥”的政策性突破,打响了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第一战役”,拉开了全国大规模桥梁建设的帷幕。

    上世纪90年代,“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战略决策,拉开了长江流域跨江大桥建设的“第二战役”。绵延3000公里的长江干流江段上展开了“百团大战”,座座跨江大桥拔地而起沟通南北。

    21世纪之初,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公路桥梁建设的“第三战役”在长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山区高原全面铺开。桥梁建设的“精兵强将”会战在千米级超大跨径跨江桥梁和数十公里超长跨海大桥的工地上。

    中国桥梁建设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2020年前,中国还将新建大中小桥梁20万座。桥梁建设者将继续修建东中部江河上的通道工程,挥师“西进”建设深沟峡谷、雪域高原的桥梁工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