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招商局码头向综合性大港迈进

2008-10-18 2:1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漳州招商局码头成立于2000年9月,由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与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有限公司合资组建,香港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控股管理,主要经营集装箱、散杂货装卸及仓储业务,也是国家首批对台直航口岸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港口及港口相关业务,目前旗下码头分布香港、深圳、漳州、宁波、上海、青岛和天津等。漳州招商局码头成立以来坚持以客户满意为经营追求,不断完善港口设施,引进先进的装卸设备、信息化系统和凭借香港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持久的服务。 
  码头成立至今,发展非常迅速,仅用8年时间,就从一个仅有1个泊位、码头岸线263米、年吞吐量不足百万吨、大小设备不足40台套的小码头,一跃成为目前已形成拥有1770余米岸线,由万吨级、3.5万吨级、5万吨级、10万吨级等组成不同等级的8个泊位,6台桥吊,12台场桥,14台门机,大小装卸设备114台,90万平米堆场,年粮食仓储能力达200多万吨,港口年吞吐能力达1500万吨、100万TEU的现代化码头。码头吞吐量增幅始终保持在38%以上,其中集装箱增幅达50%以上。 
  今年上半年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583.07万吨,比增61.7%;其中散杂货吞吐量实现315.78万吨,比增24.6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97万TEU,比增100.6%。 
  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其迅速发展 
  招商局码头公司能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其保证。在码头的发展中,厦门、漳州和漳州开发区给予了不断的政策支持与扶持。 
  2006年1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厦(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门、漳州两港合并形成统一的厦门港,实现了厦门湾南北两岸同港同政策和港政一体化,厦门湾南岸码头享受与北岸同等待遇,给漳州招商局码头带来生机。去年初,在厦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7000多万元的航道一期工程如期开展并顺利完成。 
  2007年5月,漳州市九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实施依港立市战略的决议》。决议按照“一港七区”的发展格局,要求加快构建以招银港区(即漳州招商局码头)为龙头,古雷、东山港区为重点,石码、后石、云霄、诏安港区为补充的港口集群。随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依港立市战略的若干意见》(漳委发〔2007〕6号)和《关于实施依港立市战略的若干意见的任务分解表》和改善集疏运环境政策措施,将“依港立市”战略进行细化和分解,并具体落实到位。 
  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也坚决贯彻漳州市委市政府“依港立市”战略和招商局集团要求,以码头为龙头、大力扶持尽快实现“龙抬头”,设立港口发展基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起永大集团•凯西钢铁、创大太阳能、友联船厂、中集集团、诺尔公司、豪氏威马钢铁制品、金钱饲料、泰华交通设备等一批骨干企业,为码头发展提供强力货源支撑。 
  集招商局整体优势解决码头发展问题 
  近年来,码头最大的股东招商局国际作为公共码头运营商的整体优势,在漳州招商局码头发展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招商局国际旗下的码头间相互借鉴,经验共享。2007年4月,为解决码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招商局集团召开专门的漳州招商局码头发展问题座谈会。会上,就码头设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为主、增加为辅”和拾遗补缺的原则方针,并发挥招商局国际的团队、港口优势,通过租用、调拨等方式,从兄弟单位(SCT等)先后调来2台桥吊、6台场桥,形成了具有设备配置充足的专业化集装箱泊位,码头生产能力大大提高。面对漳州招商局码头集装箱生产经验不足的问题,同属招商局国际的深圳招商港务主动提供现场实习,细心传授经验,并先后派一线生产操作和管理人员到码头排疑解惑,传经送宝。 
  抓货源、拓市场,提升发展原动力 
  招商局码头起步比较晚,为了使码头保持良好的发展活力,近年,漳州招商局码头制定了“抓货源、拓市场,抓基础、练内功”两条工作主线,内抓管理,外拓市场,扎实工作,全力提升码头发展的原动力。 
  散货,是码头重要业务。为稳定码头粮食、木材、钢材等在港大客户,码头从服务抓起,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码头现场建立货主之家,随时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同时,通过走访、开座谈会等形式,随时了解客户心声,力求让“上帝”满意。 
  经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总局批准,“招商局(漳州)厦门湾国际粮食物流园区”正式落户招银港区,作为北粮南运的物流基地之一。针对粮食仓储能力较大码头装卸能力充足、北方盛产粮食、闽南粮食需求旺盛和散粮班轮少、运力不足的情况,漳州招商局码头主动出击,多次与锦州、营口、天津等港及船东货主协调开通新航线、加密班轮、增加运量事宜,保证了内贸进口粮食的高速增长。 
  发展集装箱是码头的主要方向。扩大货源腹地,增开航线,引进大船,加大中转,是增加码头货物吞吐量、加速集装箱发展的重要途经。中远、中海、华青等航运公司近年在漳州招商局码头增开航线,特别是成功开通国内最大的内贸集装箱航线。此航线的开通也带动了其它一些内贸航线的发展,使内贸集装箱网络布局更加完善,码头集装箱作业量大大增加。通过调整和引进市场开发人才,全方位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初见成效,在做细闽南腹地货源的基础上,码头货源腹地逐步扩大到闽西、粤东等地。 
  开拓思路,创新工作,增强码头生存发展能力。近年来,漳州招商局码头公司不断寻求新的发展途经。码头甘当喂给港,在海关、港口管理局等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初开展了厦门湾港内海上驳运业务。此业务的开展,对提高码头乃至整个厦门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对集装箱外贸线的完善和物流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码头起步晚,货量不足,影响航线稳定,同时一些市场上的外贸货又因码头没有外贸航线而另走他港,即增加货主运营成本,也给货主带来极大不便。为此,码头从去年开始,积极争取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并于今年4月分获海关和交通部批准,成为厦门港8大港区众多港口企业中第三家获得此类资格证书的港口企业。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业务对航运公司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有明显作用。同船业务的开展,码头、船公司、货主等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良好的内外环境,海西战略,台海形势的积极变化等宏观形势,都将给漳州招商局码头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目前,漳州招商局码头人正积极顺应形势变化,细化工作思路,外拓市场,内抓管理与服务,向着集装箱兼做散杂货的综合性大港迈进。(转自国际商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