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低迷出口遇冷 外贸鞋服企业拓展内销市场

2008-10-16 10:0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进入深秋,众多鞋服品牌开始举办2009年春季新品发布会。在一场接一场的发布会中,除了大众熟悉的品牌以外,更增加了不少“生面孔”,这些“生面孔”并非新企业,很大部分还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企业,只是,他们原本主攻外销市场,因此在国内“默默无闻”。    原来,受出口退税调整、人民币升值、西方国家频设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我市诸多以外贸出口为主的鞋服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内,投入更多的技术研发力量,通过创立自主品牌或代理国外品牌,寻找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经营路线,开始拓展国内市场。 
  出口形势严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国,但自去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能源紧缺、国外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鞋类出口形势日益严峻。在鞋类产量接近全国一半的广东,今年以来鞋类出口结束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首次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受上述因素影响,作为中国四大鞋都之一的泉州,今年的鞋服出口也遭受重创。有关资料显示,今年1-2月泉州出口增速急剧下滑到10.9%%,之后虽有回升,但增长平台已比往年明显拉低。据泉州市统计局统计,今年1-8月,泉州市海关出口商品总值37.74亿美元,比增19.3%%,增幅同比减缓4.8个百分点。 
  今年的市场困境对制鞋行业的影响之深,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制鞋业正在经历的一个‘严冬’”。在感叹市场艰难的同时,众多鞋企考虑更多的自然是如何生存下去,如何突破困境。上月,晋江一家原本以外销加工为主的鞋企在其新创品牌2009春夏新品发布会上,打出“突破,崛起”的口号,这也许代表了众多鞋企的呼声。 
  创牌转向内销 
  山不转水转。外销遇冷,内销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目前,我国每年消费鞋品近23亿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鞋品消费国,开拓国内市场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记者发现,相当多的出口代加工型企业近年来纷纷成立开发部,打造自主品牌,或代理国外品牌,并依托自有研发力量,发展内销,不少产品已在国内市场出现。 
  “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面对,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中享有主动权。”一家鞋企的负责人这样说。转型、创造品牌、产业升级,无疑是当下众多处在彷徨状态的外贸鞋服企业的出路。 
  泉州精益鞋服企业长期代加工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但从去年开始,他们引进代理欧洲时尚生活休闲品牌YES(悦仕),全面进军国内市场。其日前召开的以“缔造奇迹”为主题的2009年春夏新品发布暨品牌战略研讨会,展示了悦仕2009年春夏“乐队时尚”、“英伦风尚”、“时尚户外”三个系列的鞋服产品,受到全国各地上百名经销商的关注。 
  宝峰从1995年开始征战国际市场,发展成目前国内最大的时装拖鞋生产出口企业。但从2005年开始,宝峰就确立新的发展规划,并聘请著名策划人李光斗为其品牌参谋,改变单纯外销的战略,实行“以外养内”,主推“宝人”品牌,进军国内市场。经过近三年的打拼,目前“宝人”已在国内初步建起营销网络。 
  自强以待崛起 
  实际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因为市场的低迷乱了阵脚,而是趁着这个时期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产品建设,稳扎稳打,为“春天”的到来“备粮囤草”,这无疑是明智之举。 
  在当前鞋业发展不景气的形势下,今年阿迪王鞋业在东北地区完成了近千家终端专卖店的建设。为了构建完善的营销网络,该公司还对经销商实行奖励政策,对重点客户加大扶持力度,以实现终端网络管理的系统化、销售人员的专业化,促进其终端销售网络的完善。 
  另一家鞋企温克王鞋业则从品牌战略到推广模式都进行差异化创新及深入。该公司负责人陈烽在其2009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表示,由于现在运动品牌的专业体育、娱乐休闲等资源已经被晋江大部分品牌占有,并且成跟风混杂之势,品牌很难标新立异、突出重围,只有另辟蹊径。他认为,“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的三大主题之一,绿色也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命题,该公司将利用自身优势引入绿色、健康、环保三位一体的品牌概念,将环保宣传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来,注重安全、优质、低耗能、少污染的绿色环保鞋服的开发和生产,打造“中国绿色健康运动第一运动品牌”。 
  其实,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市场,要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专业人士指出,不管企业的战略目标怎么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寻求差异化经营,都是不容忽视的,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