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买方市场来了?

2008-10-16 9: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刘卓平
    每年一次的国际铁矿石谈判一直都受到格外的关注,2009年的谈判即将拉开帏幕,价格涨跌如何?谈判机制是否能延续?市场已经对此热切关注着。每年的铁矿石谈判都是一个漫长而且复杂的事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博弈权衡。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我们难以对谈判作出预测,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数据对大体趋势作出方向性的预测。
    2009年的谈判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点:价格、机制,其中价格是谈判的核心内容。影响协议价格谈判结果的因素很多,在此我们将主要影响因素列举如下: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矿业巨头左右价格;汇率变化影响价格;海运费影响价格。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
    根据经济学的需求理论,供给大于求,即供给过剩时价格下跌;供给小于求,即供给不足时价格上升;供需关系平衡时价格稳定,即为均衡价格。
    铁矿石的供需关系决定了未来价格的走势。从供给方面看,前文阐述的全球铁矿石供给稳定增长,未来3年的复合增长率在4.8%左右,未来3年国际铁矿石贸易市场铁矿石增量在7000万吨以上,可以说是供给充足;此外不可忽视的是我国铁矿石产量增长迅速,增速远高于粗钢产量增速,必会对进口铁矿石产生越来越大的替代效应,减少国内钢企对进口矿的依赖。
    需求方面,全球钢铁产量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由于是欧美地区的钢铁产业处于成熟期,增产难度较大,近几年的主要增量部分还是来自中国,我国钢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近40%,增量占据了全球总增量的近70%,因此可以说从一定程度看对铁矿石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国;由于2005~2006年钢铁投资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因此2007~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处于减缓趋势,我们预计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增速为4.3%,2009年粗钢产量增速将继续放缓至2%。
    因此,从以上层面分析铁矿石市场处于供给趋向过剩趋势。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的是三大矿业公司的铁矿石产量占比不断提高,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 “价格话语权”不断提升,目前全球铁矿石贸易市场份额70%以上被三大矿业公司占据,即目前的贸易市场处于严格的寡头垄断市场。所谓寡头垄断,就是少数几个企业控制整个市场,他们供应的商品占这个市场最大最主要的份额。寡头垄断的最大危害就是他们往往通过控制产量或者相互勾结来左右价格,使之达到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在寡头市场上的供给是有弹性的,当供给过剩导致价格下跌时,他们会通过联合限产来维护价格。因此,铁矿石市场处于供给趋向过剩趋势是暂时的,未来的走势很有可能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样会使铁矿石价格走势相对稳定。
矿业巨头左右价格
    现在的铁矿石贸易市场属于寡头市场,三大矿业公司控制了全球70%以上的铁矿石贸易市场份额,他们在“操控”价格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
    三大矿业公司在谈判进程中经常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来影响价格,如往往在谈判中实行限产,导致现货市场价格暴涨,为谈判增添筹码;或者是利用矿难等偶然因素乘机减少或停止矿石供给,造成铁矿石供应紧张的假象;或者实行寡头勾结,联合对钢铁企业施压,达到谈判目的。
    另一方面,作为铁矿石需求方的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远不及矿业公司,我国钢铁产量前10名的市场占有率不到40%,且在谈判中一直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谈判优势不明显,合力相对较弱。
    2008年的谈判结果正是遭受到了矿业公司的集中 “围剿”。在漫长的拉锯谈判中,日本出于本国利益率先与巴西达成了粉矿涨价65%、块矿涨价71%的协议,以宝钢集团为代表的中国谈判团不得不被动接受了这一协议结果。然而,谈判并未就此完成,澳大利亚的 “两拓”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额外要求提出所谓的 “海运费补偿条款”,原因是澳矿运程较短运费较低,要求澳矿FOB价格应比巴矿较高,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最后在6月下旬谈判最后期限时,宝钢不得不与力拓达成了PB粉矿、杨迪粉矿和PB块矿将在2007年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和96.5%的结果。虽说这一结果维护了长期以来的 “传统框架”,实行离岸价结算,而没有之前澳方提出的到岸价或者是 “运费补偿”,但价格涨幅与巴矿完全脱节,传统的被动接受原则最终瓦解。
    因此,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也同样会面临这些问题和压力,需求方需要团结一致才能有效抵制矿业巨头施加的种种压力,否则将很难达成满意的谈判结果。
汇率变化影响价格
    国际汇率变化也是影响铁矿石谈判价格的一个恨重要的因素,因为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格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的走势强弱直接影响到本国铁矿石进口价格。
    近年来由于美国实行了弱势美元政策,使美元相对其他各国货币是贬值的,这样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在美元贬值下呈现上涨趋势。在国际贸易中,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对于出口方是不利的,因为美元贬值使其要承担汇兑损失,兑换成本国货币就相应减少购买力;而对于进口方是有利的,美元贬值意味着本币升值,则相同金额的本币可兑换更多美元来购买到更多的美元商品。因此,在美元的持续贬值中,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只有通过涨价来抵消美元贬值带来的汇兑损失,这也是近年来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总的看来,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对我国进口铁矿石是有利的,但矿业公司试图通过涨价来补偿汇兑损失,使铁矿石价格受此影响。
海运费影响价格
    国际铁矿石贸易量90%以上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海运费往往也成为矿业公司设定铁矿石价格谈判的一个砝码,尤其是巴西矿,由于其运程较远,运费往往占了到岸价的很大比例,因此是否把铁矿石“绑架”运费成为近年来铁矿石谈判的一个重要议程。一般需求方是要求实行离岸价的,他们会通过与航运公司单独签订航运协议来锁定运价,以避免矿业公司从运费上再钳制钢企;而矿业公司则是主导到岸价的,希望能在运费上再获得利益。
    但海运费不决定矿石价格,海运费的走势与运量呈直接关系,反而成为了一个助涨助跌的 “推动器”。当铁矿石需求量大的时候,运力紧张使海运费暴涨;当铁矿石需求疲软时,运量下降又使海运费暴跌。近月来,由于国内钢铁需求疲软,钢铁产量下降使铁矿石需求也相应疲软,铁矿石现货价格和数量都在大幅下降,海运费也呈现急剧下跌行情。
    铁矿石作为钢铁冶炼企业的原料,其价格走势直接关系着钢铁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盈利状况,近年来的协议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大幅上涨使钢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钢铁企业只能通过钢材涨价来消化铁矿石价格上涨压力。
    就目前的钢铁行业形势看,处于面临较为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全球经济放缓趋势明显的情况下,钢铁需求减缓将不可避免。单就我国经济形势看,经济进入放缓周期的迹象已经较为明显,钢铁下游的房地产进入衰退周期、汽车行业持续低迷、机械和造船也面临着景气度下滑的风险。在此情况看,钢价大幅下挫、钢铁产量减少,对铁矿石的需求也自然会相应减缓,这对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是一个有利的谈判背景环境,给钢铁企业一个良好的谈判契机。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即将拉开帏幕,市场普遍关注,对谈判价格的预测是十分困难的事,谈判涉及到众多力量的博弈和权衡,我们在此也仅仅是对历史上以及未来的铁矿石市场做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尚属于冰山一角。
    2009年铁矿石谈判同样是供需双方的一场智慧与影响力的较量,仅根据以上资料分析,铁矿石供给充足、需求减缓、现货价格大跌、钢价下跌、全球经济放缓..这些因素综合来看对谈判的需求方即钢铁企业是有利,但谈判结果会受到矿业巨头的联合操控。
    总的来看,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天平会向需求方倾斜,根据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我们认为铁矿石上涨的空间已经被限制了,而下跌的空间却不断打开,因为铁矿石协议价格处于高处不胜寒的高位。粗略预测2009年铁矿石涨跌幅度在+10%之间,如果全球经济进一步衰退,不排除铁矿石协议价跌幅超过10%的可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