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今要建大西南枢纽

2008-10-13 11:1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关于重庆交通的概念,可以数出很多。比如“8小时重庆”、“4小时重庆”、“二环八射”、“8小时周边”、“大西南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等等。这些纸上的东西,一步步成为现实。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到周边“比原来快多了、方便多了”。    在交通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概念串起的是重庆交通30年发展史。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滕宏伟说,这30年,重庆交通从起步,进入了现在的快车道。 
  1978年: 重庆没有一级公路 
  30年里,重庆经历了计划单列、区划调整、直辖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然而无论如何,重庆交通的发展,都避不开1978年这个节点。 
  6日上午,市交委的一间会议室里,滕宏伟公布了1978年的重庆市公路里程:15421公里。与现在的104706公里比,那时的公路里程,差不多就是个零头。 
  77岁的重庆交通大学教授何景华,与交通打交道51年。“1978年,重庆没有一级路。够标准的二级路,只有5%左右。绝大部分道路,属于低等级道路。80%以上的行政村,没通公路。”何景华说,在印象里,1978年前,城口、巫溪、巫山连一条正规水泥路都没有,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泥巴路。 
  “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运输需求急剧增长,运输矛盾日趋突出。”滕宏伟说,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重庆交通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大建设。公路、水运、铁路和民航,开始同步发展。 
  1990年: 开建首条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曾很难让交通人想象。滕宏伟说过一件旧事,辽宁的沈(阳)大(连)高速通车后,全国各地的交通人蜂拥至现场考察。 
  重庆交通人也不例外,于是有了1990年9月2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成渝高速(重庆段),举行全线开工典礼。这是重庆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投资18亿元。 
  从1990年开建第一条高速公路,在17年时间,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050公里,形成“一环六射”高速路网。规划中的“二环八射”,将在2010年变成现实。 
  1990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正式投运。鞋跟被卡的事永远成为历史。重庆机场旅客吞吐量,从17年前的21万人次,上升到现在1000万人次,成为全国10大繁忙机场。 
  2000年: 提出“8小时重庆” 
  2003年12月26日,长(寿)万(州)高速通车典礼在垫江举行,标志“8小时重庆”基本实现。 
  “8小时重庆”,是市委市政府在2000年的小泉会议上提出来的。目标是,从重庆任何一个区县政府所在地,开小车到内环高速,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 
  “8小时重庆”实现了,重庆交通又面临着“4小时重庆”的考验。即要实现从重庆任何一个区县政府所在地,开小车到内环高速,时间控制在4小时内。 
  滕宏伟说,到2012年,城口以外的所有区县,都将通高速路,实现4小时抵达内环。还将修建一条60公里的快速路,连接城口和四川万源。届时,城口通过60公里快速路,以及330公里高速路,4小时内到主城。 
  2008年: 建大西南交通枢纽 
  在市交委提供的一份文字材料上,有这样的表述:今年2月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先后3次到市交委视察。 
  滕宏伟6日在一次新闻通报会上说,薄熙来书记在视察时强调,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必须形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 
  据了解,“8小时周边”、“8小时出海”,是形成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的基础。除公路外,这个枢纽还包括铁路、民航、水运等。比如,“8小时出海”的目标,就要借助快速铁路来实现。 
  兰渝铁路、南涪铁路等已开建。2017年,重庆计划形成“一枢纽十一干线三支线”的铁路网络格局。届时,重庆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将构成一个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 
  数字交通 
  高速公路 
  1978年:0公里 
  2007年底:1050公里 
  民用航空 
  1978年:旅客吞吐量39380人次 
  2007年底:突破1000万人次 
  公路总里程 
  1978年:15421公里 
  2007年底:104706公里 
  内河航道里程 
  1978年:444公里 
  2007年底:4337公里 
  水运货运量 
  1978年:365万吨 
  2007年底:6600万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