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路的新标杆:品质型公路

2008-10-13 9:5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公路跳,浙江到”曾一度是浙江公路的生动写照。今天,浙江公路人明确提出打造“品质型公路”,并将此作为浙江公路建设的新标杆。在这种变化和跨越的背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本报今日起陆续推出一组报道,敬请关注。 

  ■聚焦浙江“建设大路网、打造五型路”之一 

   从杭州湾到瓯江边,从东海之滨到浙西山区,热火朝天的公路建设如春潮般席卷浙江大地,浙江公路人正以大手笔书写着浙江公路的辉煌史篇。 

   “公路跳,浙江到”曾一度是浙江公路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浙江公路人在基本扭转公路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面后,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的同时,将着力点放在提升公路的品质上,明确提出打造“品质型公路”,并将此作为浙江公路建设的新标杆。 

   据浙江省公路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打造“品质型公路”就是要立足品质提升,打造与现代化其他交通方式全面对接的,公路网络全面完善、公路等级全面提升、公路路况全面改善、公路通行能力全面提高的,在功能与质量上满足多样化公路交通需求的公路公共产品。打造“品质型公路”,不仅需要量的有效供给,更需要质的全面提高。供给的规模,要满足并适度超前于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总体要求;供给的质量,要满足提升人们现代化生活质量的要求。 

  品质,体现在丰富的内涵中 

   品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赋予丰富的内容,才具有真正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浙江在打造“品质型公路”中,围绕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技术等级的进一步提高、运行质量的稳定优良等目标,以公路网络化指标、公路等级指标、公路质量指标等3大类10多个指标构建了“品质型公路”的评价体系,从而为“品质型公路”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根据“品质型公路”的评价体系,浙江确定了通过五年努力打造“品质型公路”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公路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公路里程增加1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新增普通国省道及重要县道2000公里以上,新增农村公路7000公里以上; 

   ——公路网面积密度达到108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人口密度达到23.7公里/万人; 

   ——实现与港口枢纽、铁路枢纽、机场枢纽、物流基地等重要节点的无缝对接,达到公路与水路、铁路、航空、管道等现代化其他交通方式的全面对接,实现路网结构和网络配置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及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 

   ——公路网实现与邻省的全面对接,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状况达到或优于相邻省境内的公路,形成融入长三角的大开放的公路网; 

   ——国省道(含高速公路)平均技术等级达到1.2,乡道及以上公路网平均技术等级达到3.0; 

   ——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比例达到16.2%; 

   ——国道(含高速公路)中一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力争达到90%; 

   ——省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力争达到90%; 

   ——高等级路面到达率为90%; 

   ——建设项目竣工优良率为85%、大中修项目优良率为75%; 

   ——全省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80%以上,普通国省道好路率达到90%以上,高速公路优等路率达到95%,全省公路养护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每年对13%-18%左右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实施大中修,对5%-10%左右的农村公路实施大中修; 

   ——公路通行舒适度要实现社会公众对公路通行速度、公路路面平整度等方面满意。 

   这些目标,为浙江打造“品质型公路”指明了方向,并且让原来抽象的概念赋予了具体的实质内涵。 

  品质,全力建设大路网 

   打造“品质型公路”的根本任务是构建“大路网”。没有四通八达、高度发达的公路网,“品质型公路”就成了无皮之“毛”。 

   近五年来,浙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245亿元,自2003年来连续五年投资居全国首位。浙江高速公路以平均每年新增三四百公里的速度延伸,并且完成了连接长三角及本省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辐射;载入世界桥梁史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使浙江以更明显的区位优势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沪杭、杭浦、申苏浙皖和申嘉湖杭高速铺就了接轨大上海的四大黄金(203,5.85,2.97%,吧)通道;甬金高速推动了“山海协作”,也为世界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开辟了通向世界大港的便捷通道;杭新景、龙丽、丽龙等高速为浙西南欠发达地区奋起急追提供了交通保障。 

   据统计,到2007年底,浙江全省公路总里程达99812公里,公路密度为98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14.5%。全省公路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90%,位居全国前列。令人振奋的是,浙江高速公路主骨架已经成形。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新增高速公路1456公里,拓宽改造223公里,总里程达到2763公里,位居全国第6位,形成了覆盖除舟山外10个地市及75个县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今后几年,浙江将围绕疏港公路建设、出省通道建设、服务三大产业带和浙中城市群公路建设这三大重点,着眼于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公路交通运输保障,着力从三个方面构筑大开放、大立体、大民生的现代公路交通网络。 

   ——构筑以省级中心城市辐射全省并融入长三角、畅通周边省的大开放路网。以杭、甬、温都市圈及浙中城市群,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三大产业带为中心,加密服务于这些区域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网密度,力争打通13项413公里的“断头路”,建成53项1682公里的“联网路”,改造36项614公里的“瓶颈路”,实现骨架干线高速化、次干线快速化、支线密化,带动公路沿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畅通与沪苏皖赣闽的接口,在现有40个与外省接口的基础上,完善其中的15个接口,新建12个接口,加快长三角“半日交通圈”建设进程,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服务于区域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构筑与现代化其他交通方式全面对接的大立体路网。加快与我省4个主要港口、7个机场相连的公路集疏运网络的建设,无缝衔接港口枢纽、铁路枢纽、机场枢纽。规划建设直接为大港口和大物流服务的疏港公路及通港口码头、通物流基地的公路项目22个,新建连接铁路站场、机场的公路约60公里,增强港口和物流基地的集疏运能力,加快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之间的立体成网,实现路网结构及网络配置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构筑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大民生路网。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并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管养,使交通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品质,首先应该是精品 

   公路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既需要具有安全、耐久的实体质量和高效、方便的功能质量,还需要具有可以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外观质量和为沿线群众提供方便、降低负面影响的社会质量。这就要求公路工程必须是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一切让位于精品工程,这是浙江公路建设从设计到施工各个环节中一条铁的原则。浙江在公路建设中,首先从设计开始,提升工程品质。要求按照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进行工程设计,倡导精细设计和作品设计,同时建立了设计质量责任制。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控制工程建设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努力提高公路使用的耐久性和使用周期。在管理方面,各建设单位、项目部门树立了全过程、无缝隙的工程管理理念,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从而保障了工程整体质量水平。 

   申嘉湖高速是浙江打造品质公路的一个范例。 

   申嘉湖高速嘉兴市杨庙镇勤丰村有一个通道。通道里车来车往,而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在通道里行走,这是因为通道里专门设了人行道,还安装了钢扶手,行人在这里行走非常安全。据介绍,这个通道高3.5米,宽8米,通道的两旁各设有宽1米的人行通道。在通道的出口处,有一个安装着防盗门的“泵房”,如果遇到通道积水,泵就能自行排水,及时把通道内的积水排出。在申嘉湖全线,为方便群众出行,这样的通道共有134个,平均每440米就有一个便民通道。另外,还共设置了跨线桥18座,平均3.7公里设置一个跨线桥,出口共设置8个,主线平均每7.3公里一个,其中有5个出口设置了连接线,既方便了群众,又保障了安全。高标准的通道等设施是申嘉湖高速公路精品化中的一个环节。 

   在整个工程的施工期间,申嘉湖项目部还对施工单位标化工地、安全生产、现场质量控制情况进行了多次专项检查,并列入劳动竞赛的主要考核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具整改通知书,限令整改,从而使全线各合同段的项目部、预制场和拌和场地及施工现场环环相扣。规范操作、精心施工、保障了工程质量。2007年10月25日,申嘉湖高速观音桥枢纽终于通过了交工检测。该设计方案曾“三易其稿”,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就是为了确保枢纽区内的乍嘉苏高速和申嘉湖高速双双成为精品工程。为此,枢纽工程的开工被延后了十多个月。 

  养护,科技应用见成效 

   头戴草帽,手拿扫帚;车过灰尘舞,汗滴柏油路。这曾是浙江公路一线养护工人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科学养护观念的树立和养护资金投入的稳步增长,浙江的公路养护,处处可见采用新技术的景象。 

   近几年来,浙江公路部门全力推进科学养护、预防性养护工作,用创新养护手段,提升养护水平。原先浙江的道路病害检测,主要依靠养护工的经验和肉眼;如今,浙江已引进了全国最先进的路况智能检测车,检测员开车在路上一走,路面上的裂纹、坑洞等病害都能被精确地记录在案。这些信息再通过路面检测系统处理,可以立即分析出路面平整度、强度等各项指标,从而为公路养护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洞察预防性养护对公路高品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浙江交通部门已经将养护工作的重点从以前的病害修补和处理,转变为提高整条道路路况水平的预防性养护。如上三高速对高标墙、高边坡实行监控,科学制订软基养护方案;甬台温高速在全线设置观测点,实时关注每段路面的沉降隐患,一旦公路出现病害征兆,各观测点在第一时间反馈有关信息,以便及时处理。 

   养护装备方面,扫雪车、高压喷雾泵等新装备早已代替了原来的锄头、扫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公路养护管理系统被广泛采用,科学养护已经成为浙江公路提升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