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利用外资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分析

2008-10-12 11:3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作为改革开放、科学发展重要指标的“利用外资”,30年来,它促进了常州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增加了财政税收,加速了对外贸易发展,提高了常州市经济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然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对比苏州、无锡等先进城市发展状况,常州市利用外资的差距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进而促进常州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差距:规模、质量、效应、结构
  1、利用外资规模较小、质量较低
  协议利用外资偏小制约了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2007年常州到账外资183481万美元,比苏州和无锡分别低33.81%和75.14%,在苏锡常三市中排在最后一位。此外,吸引外资大企业、大项目进入本地会给本地相关产业带来发展机会,有助于这些企业借助外资企业的生产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及成熟的营销渠道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及企业实力,为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大企业来看,截至2007年12月共4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常州,而同期投资苏州、无锡的数量分别为118家和73家。从投资项目来看,2007年常州吸引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仅151家,其注册外资29.6亿美元,占全部注册外资总额的67.3%,而苏州超千万美元的大型外资项目多达1017个,注册外资167亿美元,占全部注册外资的90%多,常州引进的超千万美元的外资大项目不及苏州的15%,而同期无锡超3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就多达33个。可见常州引进的外资项目中小型项目仍然占据很大比例,这种外资结构限制了常州本地企业参与外资企业的分工合作,不利于常州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外资在促进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效应较差
  2007年常州市到账外资18.3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3.9亿元,到账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1.4%,处三市中最后一位。而同年无锡的这一比值为12.5%,苏州更是高达23.5%。这一数值偏低表明外资对常州市资本形成的促进作用不及上述两市大。同期常州市到账外资占该市地区生产总值的7.3%,略高于无锡居苏锡常三市第二位。而苏州到账外资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外资对常州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及苏州。
  3、外资来源结构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
  近几年来常州市外商投资来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资金来源地理结构仍不够均衡,主要投资来源集中于亚洲地区,其中又以港台地区为主。2006年末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账注册资本12.51亿美元,其中香港4.6亿美元,占全市注册外资总额的36.9%;台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虽然较少为0.41亿美元,但由于台湾对大陆50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需经过“当局”特批,因此台资企业常常绕道维尔京群岛对大陆进行投资,如果把这些投资考虑进去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投资也将占据很大份额。港台投资所占份额将接近50%,港台地区仍然是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外资来源地理分布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小。
  4、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较低
  外资服务业在提升当地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方便企业经营和丰富居民生活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苏州充分发挥与上海毗邻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外资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其中服务业领域吸收外资大幅度增长。2007年,苏州市服务业引进外资项目523个,协议外资42.8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账资金9.52亿美元。且苏州服务业利用外资已逐步向金融、科研、物流、卫生等行业延伸,领域不断拓宽。外资在苏州设立的独立研发机构已达15家。与苏州相比常州市服务业引进外资数量有限。2007年常州市全年新签服务业外资项目81个,协议利用外资16亿美元,两项指标分别是苏州的1/6和1/3。
  创新:观念、管理、增长点
  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常州利用外资在诸多方面与苏州、无锡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们需要:
  1、树立科学的引资观念
  常州吸收外资的工作方针必须真正转到重质量、重水平、重效益、重功能上来,进一步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观念和政策的转变。将优先发展制造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同优化经济运行整体水平、提升整体产业结构水平和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的目标结合起来。在注意引进外资数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外资的质量,在不断提高常州利用外资硬环境的同时,更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和完善,增强常州吸引外资的综合优势。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人才,把引资、引技和引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常州学习型城市的优势,增强常州市的城市创新能力,形成吸引外资和科技兴市良性互动的局面。
  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利用外资的管理水平
  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是政府有效决策的体现,也是政府制度安排的结果。政府在满足外资进入要求而改变自身运行机制和模式的同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也会同时展开,包括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模式等。在国际投资呈现新的地理和行业格局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得自身的调节机制更加灵活有效,也是目前政府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挑战。为此,常州市政府必须积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为吸引外资创造更好的环境。
  3、加快服务业领域开放,培育外资新增长点
  从2007年常州吸引外资的实践来看,常州服务业吸引外资的能力远远落后于苏州,这不利于总体上提高常州利用外资的水平。常州市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软环境,提高政策透明度,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为加快服务领域的开放,培育外资新增长点,建议制定有关服务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应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外资投向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行业。依靠长三角地区科技、文化的优势,大力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及国际互联网密切相关的增值电讯业。总之,要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力度,努力实现服务业吸引外资的跨越式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