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灾频 港路何方?

2008-10-11 2:2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使西方世界陷入一片风声鹤唳及混乱恐慌之中。美国及欧洲等老牌资本主义金融大国政府纷纷抛出救市措拖,被迫出手干预市场,彻底地摒弃“市场万能”论。这给香港带来一些什么启发和警示?

  狭隘单一结构 潜伏无限危机

  香港号称亚洲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是香港的经济命脉,但在经济一体化,已到了“美国打一个喷嚏,香港就会感冒”的地步。美国金融海啸,对香港金融和经济的冲击、影响之大,可想而知。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经济面对极大困难,要不是有中国经济蓬勃利好的因素,以及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香港难有近两年的繁荣好景。但是,就在这片繁荣好景的背后,政府07年的统计却显示:当前金融业已占本地生产总值的13%左右,就业人口却仅占人口总数的5%;每月少于八千元收入的家庭数目,在过去十年增逾5成。可见金融业的兴旺并未有大大改善民生。香港的总体竞争力不升反降。中央是十分清楚看到这一点的,为此,温家宝总理明确提点港人:“香港须通过科技创新、培养人才等努力,应对日增的外部竞争。”

  可惜,港人并未重视,一场来势更为凶猛、更具杀伤力的金融海啸,铺天盖地袭来,股价狂泻,债券失值,人心惶惶。更甚者,香港未来一两年可能面对经济下挫、失业回升、楼价暴跌、市道萧条等严峻局面,市民大众,尤其是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低下层市民,能不忧心忡忡吗!这些经济困境之重临,事实上再一次暴露香港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那便是以金融业为主的狭隘单一、极不合理的结构滋生的缺陷危机。

  香港发展多元经济的必要性

  董建华任内,曾提过发展高新科技和高增值产业,提过建数码港、中药港及设计中心、物流中心等思路。然而,在反对派的干扰下,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社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议中,错过了发展多元经济的最佳时机。以致过去十一年来香港都没有发展科技的政策,比之三小龙乃至很多发展中的国家都要落后。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的实践经验一再证明,高新科技具有占地面积少、产品附加价值高、成长持续期长等特点,堪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重振香港制造业,带动和促进香港的服务业,避免产业空心化,减低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有效抗御外来金融、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促进贸易、物流、金融和信息业展;纾缓香港社会结构性失业。只有发展多元化经济,香港经济才是有根之本,有源之水,才能长期持续发展!

  面对这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不少经济学者指出:未来的世界经济,将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巨变,我们必须了解,构建多元化经济模式势在必行,这个构建和进程,绝非一蹴而就,政府不仅要大力倡导和扶持本港高新科技产业,更应制定一套完整进取的新工业政策,激励、培植、引进一批新的高增值企业,鼓励资助回归工业。政府各部门要从多方面求新求变,摒弃不合时宜的政策,积极地发挥领航、推动、协调、串联的作用。

  长远而言,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入和培养人才,多层次地在社会积极加强对R&D的投入。香港未来,路在多元化的发展,路在港人团结一致,上下一心,不要再争论不休,切实把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香港人,不要再犹豫等待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