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剧增 外贸企业胆寒

2008-10-10 11:2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不是每一个企业在大订单面前都能露出笑容,至少福建天成集团就笑不出来。    美企破产频繁中企接单谨慎
  “由于美国大客户的破产,我们现在的货款只拿回了一半,损失惨重。”天成集团相关人士表示,近期,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不少知名美国大企业一夜之间就破了产,这让中国外贸公司在接美国订单时总是提心吊胆。
  该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此前来自美国的业务量超过50%,但现在接单特别小心。在看到一些“前车之鉴”后,不少同行甚至放弃了美国市场,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开拓欧洲和非洲市场上。
  他认为,美国如今已是中国外贸的“雷区”。不仅需求直线下降,并且付款时间也是能拖就托。
  另据福建一家服装上市公司外贸业务负责人透露,现在与美国做生意的首要条件就是能收到货款,不然就没得商量。至于产品价格和需求量,都是在保证有货款后才谈的。而此前出于承接订单的需要,该企业采用的都是赊销方式。现在考虑到美国经济下滑,美国客户采用拖欠货款的方式会转嫁危机,使该企业面临人、财、物和信誉“四大皆空”的困境。因此,企业一改往日作风,绷紧货物、资金安全这个弦,也止住了“订单饥渴症”。
  “美国企业至今赖账的规模已经不小了,但这还只是一个前兆,随着美国破产企业不断增多,这场赖账风暴将愈演愈烈。”该负责人表示,只要美企资金链出现问题,就容易牵连到中国出口企业。
  据记者从福建外经贸厅了解,今年已有500多家福建出口企业被拖欠高达10多亿美元的坏账,约占全省GDP的0.7%。
  浙江外经贸厅则表示,浙江的出口坏账在今年前5个月就已经突破了福建10亿美元的纪录。
  事实上,不论是福建,还是浙江,他们的烂账都只是冰山一角。
  商务部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一份报告称,中国企业被拖欠的海外烂账已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现在看来,这个数字因美国次贷危机被严重低估,正以滚雪球的速度扩大。
  “只要是与制造业相关的企业,一家美国企业破产、倒闭,就会牵涉到一大片中国企业。”中美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刘海善表示,虽然有的美国债务人公司未宣告破产,但赖债不给、欠债不还的情况增加了。
  购买信用保险寻求多元化结算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办事处主任周峰认为,买保险是当前规避风险最好的方法。不少企业误认为这是白花钱,或是认为企业本身就有能力控制风险。但这样认为的结果,最后导致事后后悔。
  “大的国企在这方面要做的好很多,小的民营企业则对此很不在乎。”周峰表示,2008年以前,全球贸易中有近14%的出口贸易得到了信用保险的风险涵盖,但中国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比率只占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5%左右。即使如今外贸风险被大家意识到了,投保的中国企业也没有超过10%。
  除了上保险,时刻了解客户资金状况也能有效规避掉一部分风险。周峰表示:“资金紧张是个普遍问题,如果客户单位倒闭,就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企业。所以要及时了解客户资金情况,该收的赶紧收,不该发的货不能发。”
  此外,在结算方面,争取本地船上交货价交易方式(FOB)。即所在的企业在货物装船后即可获取提单,客户凭提单复印件付款,然后才发船,不存在收账的风险。
  然而,虽然这种方式的安全性很高,但很多时候发货方式并不完全由中国企业做主,特别是在一些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为了争抢客户,有的企业只能冒险一搏。
  “不管怎样,企业在做外贸生意时都要考虑到风险,至少要通过一种途径确保能收到钱。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与风险对撞。”周峰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