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中撑起不断的“生命线”

2008-10-10 11:0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0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曾经为公路抢通保通和运输保障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交通运输部公路司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在部党组坚强领导下,争分夺秒,团结奋战,积极协调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全力保障抗震救灾“生命线”的畅通,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按照应急预案,公路司承担了抢通和保运两项艰巨任务,负责与国务院应急办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工作,全程参加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基础设施组及前方指挥部工作,直接指导、协调和服务灾区公路抢通及运输保障工作,组织、协调跨省救援。公路司全司总动员,取消休假,打破处室界限,全司资源统一调配,根据需要随时重组,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团员冲锋在前。 

    5月12日地震发生当晚,公路司就起草下发了《关于紧急应对并做好四川汶川地震抗灾救灾工作紧急通知》,对全行业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之后相继起草下发了30多份文件,对抢通、保通、保运、保安全工作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对组织、指导和协调公路抗震救灾的全局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 

    根据实际情况,公路司第一时间提出从成都、兰州、西安三个方向抢通通往重灾区的三条救灾物资运输主通道方案,为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转折和突破奠定了基础。在通向重灾区的四条公路相继抢通后,公路司又及时提出抢险抢通与保通保运并重、抢通干线公路与抢通通乡通村公路并重等建议。 

    通向重灾区的干线公路打通后,公路司紧急组织甘肃、湖南等12个省、区、市交通系统的力量组成抢通保通突击队,及时组织全国交通系统和大型交通企业为四川、甘肃两省捐赠262台设备,紧急从重庆等周边5个省份调集1195辆应急运力入川,第一时间开通抗震救灾“绿色通道”。 

    公路司副司长徐亚华5月13日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带领四川省交通厅和武警部队抢通队伍,于5月15日夜打通“西线”(317国道理县至汶川段),开辟了通往震中汶川的第一条生命线,成为第一个进入汶川的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副司长李华5月15日带领甘肃省交通厅抢通救援队从兰州出发,行程1000多公里,边抢通,边行军,于5月17日21时打通“北线”(213国道甘肃境内至茂县段),成为第一个进入茂县的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司长戴东昌5月底至6月中旬在灾区工作14天,在危险山区行程超过3000公里,协调指导公路保通、抢通工作,带领专家对灾毁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副司长陈胜营跑遍所有重灾干线公路和重灾县,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对受灾公路进行全面评估,为恢复重建和灾后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抗震救灾期间,公路司全体同志放弃了节假日和周末,放弃了出国、学习和培训机会,坚守岗位,凝心聚力。许多同志超负荷工作,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到凌晨。据统计,公路司正式在编人员只有39人,全司先后共有22人、26人次,累计213人天工作在灾区一线,其中在灾区工作10天以上的就有9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