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莞正确看“中国经济危机论”的另一面

2008-10-10 1:3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距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广东省深圳市西北70公里处,有个叫东莞的对韩国人有些陌生的城市。该城市距香港约80公里。
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广东省,东莞是轻工业厂家最集中的制造业基地,有4.6万家中外企业入住于此地,主要生产电子元件和皮鞋、服装、玩具等。因此,东莞素有“世界鞋、服装和玩之城”之称。
东莞原为惠州市所属小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逐渐成长为“世界工厂”。改革开放后港台的加工厂家看好东莞的廉价劳务成本后聚集此地。目前东莞企业的90%以上仍是加工厂家。随着这些加工厂家的剧增,从外地来打工的人也增加,这些人占该市人口的80%以上。
然而,今年以来东莞遭到来自世界经济萧条的迎头痛击。欧美市场的需求剧减,东莞的出口也随之大幅减少,导致该地区产品的主要出口港深圳盐田港的上半年物流量减少。据说,这是自1994年盐田港开港以来其物流量首次减少的。据了解,
今年宣告破产的企业有1600多家。若尚未倒闭但减产或停产的企业,以及为寻求廉价劳务成本移址内地的企业加在一起,占全体企业的10%左右。记者转游该市周边的工业园区,看到空厂房果真不少。
然而,世界经济的萧条只是东莞面临危机的一个侧面。中国政府从去年起对东莞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组,大幅限制银行的贷款,严管环境以免污染环境的企业落脚。
今年初中国政府公布进一步加强工人权利的新劳动法,这一举措也向中小企业施加压力。其间有些中小企业适当回避了社会保险义务,加班费也加在固定工资能少发就少发。然而,《劳动合同法》出台后,这些企业的负担一下子增加了。再则,因内地开发廉价的农村劳动人口流入也被迫中断,甚至出现劳工荒。
一言以蔽之,凡是能源耗量大、浪费资源多、污染环境严重的中小企业,和那些靠廉价劳动力出口的低付加价值的企业只能被淘汰出局。与此相反,中国政府对有高新技术和研发能力的企业,则不分内外积极引进,给予破格优惠。不久前,中国还派遣专家到韩国和台湾,探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和台湾如何摆脱单纯加工出口过程。
最近,随着中国经济面临困境,韩国国内出现了“中国经济危机”说法。但如果不考虑“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广东省等地正在进行的产业改革,光谈表面的危机现象,这种危机论只能是个传言而已。这样做韩国说不定会重蹈被三星、LG电子赶超的索尼、东芝的复辙。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