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参与物流全球化竞争 无处不在U战略

2007-9-24 16:0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谢飞波——“无处不在”的U战略 
  9月16日,第七期信息化大讲堂在广州开讲。作为第四届中博会中小企业信息化与RFID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大讲堂以“信息化时代中小企业的危机与生机”和“RFID技术应用推广”为主题,国家信息产业部、省信息产业厅领导出席论坛,各路信息化专家作了精彩演讲。
  大讲堂上,国家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谢飞波副局长提出,“现在全世界发达国家已不再提E战略,而提U战略,何为U,是无所不在的意思。”这是一个新的层次,标明已从电子阶段进入到了无所不在的阶段,是社会信息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值得所有企业和全社会的关注,U战略将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
  社会信息化到今天为止,今天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网络,实际上是通过U战略,做信息的采集、储存、运用。目前,我们的信息化在大多的情况下停留在室内,十分有限。未来我们的信息化第二阶段,就要走向世界和空间的交替,任何时间和空间都可以实现信息的采集储存和应用。这也就是现实的三维空间,在这个三维空间,除了无线没有第二个手段可以实现。这就决定了电子标签和RFID将是未来信息化最低成本的信息采集方式。
  谢飞波指出:“当我们把RFID(无线射频技术)、IPV6(下一代互联网)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三个技术的结合,就会产生一次革命,将把全世界所有的东西联结在一起,也就是说产生了现实互联。 
    殷建松——Web2.0的两级化应用
  9月16日,第七期信息化大讲堂在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日中小企业博览会期间开讲。国家信息产业部、省信息产业厅领导出席论坛,In-Stat China总经理殷建松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和生机作了深入剖析。  
 
 
  殷建松认为,信息时代中小企业危机主要表现在人少事繁,信息更新慢,数据多而杂及个人能力未完全转化为公司发展力,同时持“拥有计算机就拥有信息化”观点的老板大有人在。中小企业要改变生存危机,数据危机,信息危机,更重要的是转变经营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让员工以IT模式工作,老板以IT方式思考,企业以IT方式经营。当前,Web 2.0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改变与生机的机会,它是以主动利用网络为本质特征,以贴近消费者市场,满足不同地域需求,熟练使用网络工具类来推销企业和产品为主要内容。Web2.0的两级化应用指的是应用过程中以差异化产生殊途同归的效能,其中正极包括融合技术碎片和按照产品、区域和客户进行市场区隔化;运用管理和影响力启动项目和明确目标,并在各个市场实现最优化和地方化价值。负级主要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来节约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效率。两极化的应用产生的均衡力道让企业拥有了为客户服务的优势:脑力的IT思考带动信息化的提升;体力负担的减轻舒缓了企业的压力。
  殷建松提出,未来如何发展,有“四个化”可以帮助理解,第一个是运营化,今天做的生意不能简单是产品,而是要运营起来,把产品变成电影,和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第二个是虚拟化,没有很多的固定资产投入,你要做出品牌来,推广到市场。第三是草根化,你离消费者的心越近,你的机会就越多;第四就是社区化,让网络上的社区讨论你的产品。你有没有这样的思考,有没有这样的胸襟“运营虚拟草根社区”,你的价值就在这里,所以你的思想所有的资源都要准备好迎接信息化的Web2.0。
  活动还邀请了唐志鸿、梁家礼及弗雷泽.詹宁斯等信息化专家对“RFID技术应用”主题作了精彩的演讲。

  邹生——力建中国第一张RFID物联网
  在9月16日的第七期信息化大讲堂上,围绕“RFID技术应用推广”主题,省信息产业厅邹生副厅长阐述广东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情况,提出了要建立全国第一张物联网的目标。
  邹生副厅长指出,物联网是以信息化技术管理分销,实现物流智能化的信息平台。目的是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产生信息核心竞争力。当前经济的全球化,全球的信息化带来了产业分工。全球的产业分工把制造业转移到劳动成本比较低的发展地区。广东抓住了改革开放这个机遇,所以成了制造业大省。所以广东先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出口给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消费,把生产转移到低成本的地区,把原材料流向了这些地方,产品又流向发达地区,这一过程涉及了物流、运输、配送等流程的协调,只有靠信息化技术如RFID等才能实现。
  目前,广东电子产品占全国的1/3,有很好的信息化基础和产业基础;广东的GDP占了全国的1/8,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省委省政府又高度重视,政府已经准备出资支持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技术。这一切标明广东已经具备了发展物联网的条件。邹生指出,广东已经建立了全国第一个RFID试点,当前要加快RFID中心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邹生透露,广东未来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发挥科研院校作用,促进产销研相结合,加快RFID公共技术支持中心及物流工作平台建设,率先建设完备的广东物联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本期大讲堂上,国家信息产业部领导及信息化领域知名专家唐志鸿、殷建松及弗雷泽.詹宁斯等还对“信息化时代中小企业的危机与生机”进行了深入探讨。
    唐志鸿——以信息技术参与物流全球化竞争
  如何应对物流全球化,提升企业内功?如何形成服务价值链,服务企业客户?针对上述两个问题,香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唐志鸿总监在本月16日于广州举行的第七期信息化大讲堂上作了精彩阐述。 
  应对物流全球化,提升企业内功的关键在于提升信息技术管理水平。由于全球化经济的融合,中国的物流企业只有依靠信息技术来提高他们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如:在企业应用的防伪、数据仓库、仓储管理元素;在商业过程的货盘化、内外物流、跟踪、标签、运输和验证等元素;在基础设施上网络安全、财务监视、数据安全、流程控制、标准化标示和包装规范等。
  在形成及完善服务价值链的过程中,RFID支持与可视全域供应链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它包括RFID系统、平台与基础设施和RFID中间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包括电子货品代码地址、智能服务和全域活动存储。RFID中间件是生产,仓储、补货,可以帮助企业以最少精力与成本对RFID系统与企业系统进行缝合,帮助企业使用不同标准有效地连接全球供应链基础设施,将数据及时传输到全球。此外,科技能力的提升还需要企业在应用物流研发技术时,通过基于RFID互换闸——RIG连接众多服务平台,推动形成跨区域与服务的价值链。
  唐总监在本期大讲堂上的演讲,为“信息化时代中小企业的危机与生机”活动主题注入了新的理念,昭示了服务价值链对中小企业在产品配送和分销上所起到的增效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