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加大运力应对铁矿石海运费高涨

2007-9-22 10: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7年巴西、澳大利亚至中国铁矿石运费上涨均超过50%,形成了“面粉比面包贵”的格局——    据联合金属网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2007年巴西至中国平均铁矿石海运费达到41.89美元/吨,比2006年均价上涨51.62%;澳大利亚至中国平均铁矿石海运费达到17.82美元/吨,比2006年均价上涨50.16%。 
  9月17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了解到,中海召开第16次董事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新建4艘30万载重吨大型矿砂船(VLOC)的议案。 
  业内人士分析,面对高涨的铁矿石海运费,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大量进口铁矿石的国内钢企各显神通,与多方签订长期运输合约,甚至自建大型铁矿运输船舶,都是为了及时扩大散货船运力规模,保持在市场的份额与地位。 
  “面粉比面包贵” 
  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大陆铁矿石进口总量为3.26亿吨,2007年预计将达到3.55亿吨,按进口3.55亿吨铁矿石计算,就可给铁矿石航运企业带来100多亿美元的收益。目前,巴西到中国的海运费用已经超过铁矿石本身的价格。有贸易商戏称,海运费与铁矿石的关系是“面粉比面包还要贵”。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业的迅猛发展,铁矿石进口量逐年攀升。2006年,中国的铁矿石海运量占了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45%。专家表示,“除了庞大的铁矿石需求不断推升国际铁矿石海运价格以外,中国铁矿石专业运输船型偏小,运力上劣势明显,无法在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中占据主动。” 
  据了解,目前世界航运市场基本掌控在少数几个航运大国手中,中国虽是排名第四的航运大国,但铁矿石专业运输船型偏小。目前承运进口铁矿石的最大船型在16万吨左右,有的还是7万吨的巴拿马船型,这对于从巴西和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航线来说,算不上经济。此外,在全球720艘13万吨级以上的超大型海岬型船(CAPE)中,中国仅有30艘左右,在运力上劣势明显。 
  除此之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还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铁矿石海运替代谷物和饲料,成为决定全球干散货运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由于干散货货主分散,即期船比重过大;中国由煤炭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相应增加运量;巴西矿运往中国的比重不断上升,按吨海里计算,2004年至2006年平均每年增长6%,2007年预计增长5.8%;由于装船压港,按8-10天计算,损失运力5-10%。以上因素加上人为的操作,是造成铁矿石海运费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 
  应对方案异彩纷呈 
  5月份,在2007年进口铁矿石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种种应对方案,如加强钢厂与船东之间联系,多采取长期合同租船方式,减少现货租船;就一些恶意炒作市场套利的公司,甚至可以建立黑名单,各钢厂联合抵制;以及在2007年进口铁矿石工委会上提出的按区域划分、进行企业间海运协作的想法,具体分为五大区域:首钢-河北,鞍钢-本钢,山东-山西,华东,华中-西南。 
  据了解,中海将在继续主导沿海煤炭运输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大货主的战略合作,通过签订长期运输合同来发展大型干散货船队,重点发展23万吨、3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VLOC),积极参与中国进口矿石一程运输。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还了解到,2006年10月及2007年1月,中海分别与首钢及宝钢签署了铁矿石包运合同,进一步加强与大货主的合作并进军中国进口铁矿石运输市场。继续加强与大货主之间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了进口铁矿石运输市场的份额。 
  此外,8月初,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宝钢和中远签订了《进口煤炭运输3年合同》、《沿海运输9年协议暨3年合同》和《30万吨级巴西/中国铁矿石20年运输合同》。业内人士分析说:“这种国内钢铁领军企业和海运巨头的合作,一方面可通过长期合约,平抑涨幅过快的海运价格使钢企受益;另一方面,中远获得的长期订单也将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 
  专家表示,要真正实现对海运费定价权的掌控,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如果中国的干散货运输合约能大量以长期的形式体现,且保持一定比例在国内航运企业手中,就能适当阻击国际投机机构的炒作以及应对一些突发性事件,较好地避免海运费的异常波动。 记者 李金玲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