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2007-9-17 16:0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和核心功能的提升,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初步形成。”这是大连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曲晓飞在9月14日辽宁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布的新闻。

    曲晓飞说,大连市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推进航运设施体系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航运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去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大窑湾保税港区,进一步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政策和功能支持。

加快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要求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大连港核心港区新增泊位56个,先后建成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100万台汽车物流码头、大窑湾集装箱码头等世界一流码头。港口通过能力达到1.56亿吨,其中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1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34万标箱。空港建设快速推进,机场二期工程顺利竣工、三期扩建规划完成编制。

港口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大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同比增长19.5%,增幅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三位。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航运往来,开辟了集装箱国际航线75条,承担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货物进出。大连空港开通119条航线,其中国际航线43条,与15个国家的99个城市通航;2006年完成旅客吞吐量6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4.5万吨,分别增长17.5% 和12.4%,增幅均居东北机场首位。

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烟大铁路轮渡——中国最长的跨海铁路轮渡工程,于2006年11月6日进入试运营,实现了我国东北至长江三角洲地区陆海铁路大通道正式贯通;使铁路运能提高到1亿吨的金窑复线铁路已建成通车;土羊高速公路、大窑湾疏港高速公路、沈大与丹大高速公路连接线、大庄高速公路西段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继续推动哈大客运专线、东北东部铁路、长兴岛铁路、大连湾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建设,并启动跨海交通、城市地铁、滨海公路等建设项目。

航运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功能显著提升。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进一步推动港口与东北腹地联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大连,使大连物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健康发展,正在逐步加快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规模持续增长、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开放不断扩大,金融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不断增强。口岸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口岸进出货物的通关效率大幅提高。

大窑湾保税港区正式封关运作。大窑湾保税港区是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也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大窑湾保税港区2006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今年6月28日顺利通过了国务院十部委的联合验收,8月20日正式封关运作。现在,保税港区仓储企业实行进出境报备制无纸通关作业,进境入区货物可以“先提货入区、后电子报备”,实现了保税港区业务流程的再造。保税港区海关监管平台运行顺利,海关卡口管理系统有效运作,集装箱车辆通过海关卡口仅需五六秒钟,实现了严密监管、高效运作、便捷通关。

    今后一个时期,将充分利用保税港区特殊的政策和功能,努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用好用足保税港区国外货物进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货物在区内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特殊政策。发挥保税港区在跨国企业国际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国际贸易、国际中转、转口贸易、国际配送、商品展示、检测维修、研发加工、港口作业等业务,重点发展国际采购、进口分拨、高端加工、加工结转等业务,适时拓展金融贸易、信用保险等业务。发挥保税港区政策功能优势,积极促进大连“两区一带”建设。整合保税港区政策功能优势和东北腹地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东北亚资源性商品集散地。拓展保税港区政策功能辐射空间,积极构建东北保税物流网络。实现大窑湾保税港区与大连市“一岛十区”、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开放经济带和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物流节点城市的衔接和良性互动。推进大窑湾保税港区转型发展,探索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