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国进口贸易增长相对乏力

2007-9-10 8:5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共同驱动下,急速增长,第一季度GDP增长速度达到了11.3%,第二季度达到了11.9%,是1995年以来最快的速度。尽管如此,进口总体增长依然比较平稳,主要类别进口增长甚至有放缓的趋势,进口增速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经常项目顺差继续扩大。    进口总体情况 
  ——进出口增长速度差距进一步扩大 
  上半年中国进口总额4342.0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月平均进口723.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111.76亿美元,但月均增长幅度低于去年同期3.7个百分点。2006年上半年单月进口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而2007年上半年只有2个月的进口增长超过了20%。2007年1-6月进口增长速度低于出口增长速度9.4个百分点,两者的差距比去年同期扩大了5.5个百分点,进出口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上半年,贸易顺差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3.1%。 
  ——主要大类产品进口增速放缓 
  初级产品占进口总值的24.9%,与去年的份额相当,但18.8%的进口增长幅度同比下降了13.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占51.4%和29.7%,两者比去年同期的份额都略有下降,且两者的增长速度分别降低了12和13.7个百分点,低于总的进口增速。进口强势增长的产品集中在农产品、资源类产品和工业生产设备,进口数量增长幅度超过40%的产品包括肉和肉制品、玉米、食用植物油、香烟、柴油、煤炭、未锻造的铜、氯化钾、初级形态聚酯切片、船舶、涡轮喷气发动机、发电机组、声音录制重放设备、铁道电力机车、非公路用自卸车、汽车底盘。进口下降幅度较大的产品有小麦、棉花、豆饼、尿素、未锻造的铝等。 
  ——从拉美、北美和大洋洲的进口提速 
  2006上半年,除非洲外,中国从其他各大洲进口的增长速度都低于对其出口的增长速度,而今年上半年,中国从拉美、北美和大洋洲进口增长速度已高于对其出口增长速度。上半年,中国从非洲的进口增长速度出现急剧的下降,从去年同期的51.4%,降到7.45%,这股下降风潮波及到非洲30个国家。由于进口增速剧减而出口提速,中国对非贸易已从去年上半年35亿美元的逆差,转变为今年上半年7.8亿美元的顺差。拉丁美洲取代非洲成为向中国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增幅达到了48%,从而也使中国对拉美贸易从去年上半年的顺差变为逆差。尽管上半年从北美进口增速超过出口,但中国对北美依然维持巨额顺差,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0亿美元,增幅18%,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地域来源。中国从欧洲的进口增速略有提高,但出口增速却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对欧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增加208亿美元,上涨52%。尽管亚洲在中国进口贸易中占的份额最大64.6%,但增长速度却相对平稳且低于总的增长速度。由于从亚洲的进口增长幅度减缓,1-6月对亚洲的贸易逆差比去年同期缩小了168.5亿美元,即43.5%。 
  中国从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超过了100%,其中多数是最不发达国家,如阿富汗、不丹、尼泊尔、老挝、黎巴嫩等,另有一些是油气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安哥拉、尼日利亚、苏丹、智利等。中国从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的进口是上半年的亮点,其中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的进口分别增长了89.5%、273%、220%和466%。 
  ——一般贸易领先,外资企业创新纪录 
  一般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的44.9%,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加工贸易占38%,同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口增长23%,比加工贸易进口增长快11.2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占总进口的58%,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外商投资企业一般贸易进口大幅度提速,从去年同期28%的增长率上升到37.5%,领先于其他各类企业,比国有企业高25.3个百分点,在一般贸易中的比重增加了3.5个百分点,达到了34%。外资企业进口占加工贸易进口的84%,同比下降了1.9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一般贸易进口增长显著落后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进口增长方面远远高于其他各类企业,达到了32%。 
  重点商品进口情况 
  ——能源类产品: 
  上半年原油进口量增长11.2%,达到8154万吨,为同期国内原油产量的87.4%。净进口原油7972万吨,增长13.4%,进口为国内需求量的47%。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比去年有所下降,具有代表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亚洲迪拜原油1-6月的均价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4.68美元/桶、39.7美元/桶和10.53美元/桶,我国原油的进口成本比去同期每吨下降了24美元。除成本因素外,上半年国内新增2000万吨炼油产能的投产以及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倒挂导致成品油出口快速增长(上半年成品油出口量增长27.6%)也是进口原油需求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上半年成品油进口量下降1%,但柴油进口量增长幅度达到40%。虽然国际市场轻柴油1-6月每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7美元,中国柴油进口成本比上年同期每吨下降了14.6美元。 
  从2003年至今,我国煤炭进口强势不衰,且在今年成为净进口国,上半年实现净进口395万吨。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内优质动力煤供应明显不足。去年底取消和降低煤炭进口税,以及国内煤炭业生产和物流成本大幅度上升,东南沿海地区进口煤炭的成本已大幅度低于从国内北方购进成本,在此背景下,上半年我国煤炭进口在去年同期增长51%的水平上,继续增长47%,达到2707万吨。尽管我国近年持续、大幅度增加煤炭进口,但进口成本没有大幅度攀升,上半年同比平均每吨上涨了2.5美元。 
  ——金属类产品: 
  上半年铁矿石进口量18,791万吨,增长16.4%,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进口依存度从去年上半年的71%下降到58.5%。进口成本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上升。今年我国与世界三大铁矿石出口巨头谈判议定的年度供货价格上涨9.5%,但由于印度对铁矿石出口每吨加增300卢比的关税,导致现货市场价格提高及海运价格大幅度上升,上半年进口铁矿石的成本为74.6美元/吨,比去年同期提高12.6美元,增幅达到20.4%。 
  在国内铬铁消费旺盛的背景下,上半年铬矿进口量增长38.3%,同时进口成本也由于国际市场主要供应国土尔其、印度等出口报价的不断调高而上升,今年上半年的平均进口成本已达219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5%。 
  由于国内产能大幅度扩张,上半年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了18.9%和23.9%,部分形成对进口的替代,上半年钢坯和钢材进口量分别下降了34%和7.6%。同时运输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也对中国钢材进口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1-6月中国坯钢的进口成本每吨平均上升了815.5美元,涨幅高达85.3%。 
  尽管国际市场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但由于世界铜加工能力和铜的下游消费行业向中国大规模转移,中国对铜精矿等初级形态的资源需求与日俱增。上半年铜矿砂及精矿进口227万吨,同比增长26.6%,未锻造的铜进口99.8万吨,增长117%,废铜进口增长18%。上半年进口废铜的平均成本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05美元,涨幅达64%,未锻造的铜的成本每吨上涨了1472美元,涨幅28.6%。 
  随着国内氧化铝产能的增加,上半年国内氧化铝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了58%,在国内供应改善的情况下,氧化铝进口量同比下降了20.3%,未锻造的铝下降45.8%,但这同时带动了国内产业对进口铝矾土的需求。目前国内45%的氧化铝生产依靠进口铝矾土。我国95%的铝矾土进口来自印度尼西亚,最近该国政府因环保问题,采取了严格限制铝矾土出口的措施,致使我进口货源不足,价格趋升。 
——化工类:  
  近年聚酯切片一直是化工品进口中的热点。多年来国内聚酯原料产业严重滞后于下游产业,导致聚聚酯原料的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2003年3月我国对原产于韩国的聚酯切片开始实行为期5年的反倾销措施。但有报道称,自2005年第四季度起,以加工贸易为名的聚酯切片的进口大幅度增长。今年1-6月聚酯切片进口量增长高达到了86.6%,进口主要来自韩国,进口成本每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1美元。 
  ——农产品类: 
  上半年我国食品价格以高出其他商品两倍多的速度上涨,这也使得农产品进口趋势得以增强。玉米曾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但这两年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不大扩大,以淀粉、饲料为主的初加工正向变性淀粉、赖氨酸和化工醇为代表的精加工乃至生化加工转变,新的需求导致进口增加。上半年玉米进口量增长106%,净进口6393万吨,而去年同期净出口226万吨。中国是豆油的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进口大豆的主要用途是加工豆油。根据有关部门估计,2006/2007年度油用大豆84.7%依赖进口。上半年我国大豆和豆油进口此消彼涨,大豆进口1385万吨,同比下降1.4%,豆油进口放量增长47.6%。但两者的进口成本都显著上涨。上半年大豆月平均每吨进口成本327.5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63.7美元,增幅24%。豆油进口成本的增幅达到了36%。棕榈油进口量增长22%,成本提高了51%。由于国内供应出现较大的缺口,价格上涨势头猛,为增加国内供应,平抑价格,上半年肉和肉制品进口金额分别上涨了86%和98%。其中从美国和欧盟进口的肉分别增长了63%和212%。 
  影响我国进口的因素及变化趋势 
  ——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 
  2007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自2002年以来强劲增长的态势,尽管投资增幅回落,但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出口增长强势不改,国内消费正在提速。在此情形下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维持经济和出口的持续增长越来越依赖进口能源和原材料。年初国务院副总理增培炎谈到要利用利用国家外汇储备较多的条件,增加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储备,进一步扩大稀缺资源的进口。2006年11月1日起,海关对煤炭、成品油、氧化铝等26项资源类产品开始实行0-3%的进口暂定税率。由于资源短缺并非是短期可以有效解决的,预计鼓励资源进口的政策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市场开放政策 
  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2006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增加进口以缓解贸易不平衡的要求。为增加进口,政府相继修订或新出台了一些简化进口程序的措施,包括4月1日起实施的取消塑料原料、钢坯、钢材等338个税目的自动许可证管理的规定、7月1日起实施的下放加工贸易申请保税进口料件内销审批权。2006年底公布了鼓励引进技术目录。引进目录所列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征、免征优惠。所有这些措施对进口的影响还未充分显现,还需要一个更长的观察期,但毕竟中国在市场自由化方面又有的新的举动,效果值得期待。 
  ——汇率走势 
  从今年1月至6月,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升值幅度2.5%。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将使以人民币计算的进口成本降低,有利于扩大进口规模。如果按照今年1月份和6月份的不同汇率计算1-6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口成本,则两者相差377.21亿人民币,也就是说,由于人民币升值,全国1-6月的一般贸易进口节省了377.21亿元。这使我国大量使用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行业和企业收益良多。但实际上美元贬值导致国际市场上以美元定价的产品,如石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同步调整,特别是那些中国进口权重大的商品更是如此,因此人民币升值对扩大进口的作用是有限的。 
  ——国际市场的走势 
  今年对中国进口影响较突出的外部因素是粮食能源化的趋势。鉴于原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常规资源的减少、日益集中在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地区以及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替代能源已破在眉睫。目前美国燃料乙醇生产急剧扩张,在建乙醇生产厂80多家。2006/2007年度乙醇行业玉米用量21.5亿蒲式尔,2007/2008年度将增加50%。美国中西部玉米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60年来最大。 
  近期粮食能源化给世界农产品市场带来显著的变化,一批农产品价格相继上涨,这些产品不仅包括玉米、棕榈油等直接生产生物能源的产品,还包括与玉米扩大种植形成竞争的大豆、小麦、大麦等产品,过去一年中这些产品的美国期货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幅度上涨。尽管有些国家对粮食能源化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但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美国这该领域的积极推进,必将减少其相关产品的出口,并影响到世界农产品的价格。 
  值得关注的问题:汇率升值未能有效解决进出口失衡 
  自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了9%。两年前,某国际机构基于对中国贸易价格弹性的研究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10%,出口量将下降15%,并且将导致进口的显著增长(进口价格弹性将加大到1.4),从而使贸易盈余下滑。但两年之后看,随着人民币的稳步升值,出口不降反升,且势头强劲,进口相对乏力。其结果是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07年上半年贸易顺差已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8.1%,而去年同期这个比率是5.2%。 
  汇率作用的局限性或低于预期,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的原因来自我国独特的贸易结构,简单地说,就是我国存在巨大的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价格弹性要小于一般贸易。 
  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口增长23.1%,要远远高于11.9%的加工贸易进口增长率。我国总进口中加工贸易进口占38%,这类进口对汇率调整不甚敏感,因此,我国汇率升值对进口贸易的扩张效应受到局限。 
  此外,企业所有制类型是决定企业市场化程度的一个指标,也影响着对汇率的反应程度。比较而言,外资企业,特别是独资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反应似乎更为敏感。上半年外商独资企业一般贸易进口增长高达49.1%,远高于中外合作和中外合资企业。在国内企业中,民营企业对汇率调整较为敏感,国有企业最不敏感,两者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口增长率分别是34.5%和12%,集体企业介于两者之间。 
  石油进口近亿吨 平均单价比去年下降 
  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石油995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进口金额达426.63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增幅同比均明显下降。 
  海关统计显示,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8154万吨,同比增长1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金额为349.47亿美元;进口成品油1805万吨,同比下降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7.1个百分点,金额达77.16亿美元。 
  由于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回落,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平均单价为每吨428.59美元,比2006年每吨下降了28.85美元。 
  作为限制资源类商品出口的举措之一,今年以来中国原油出口继续大幅下降。海关统计显示,上半年中国出口了182万吨原油和791万吨成品油,金额分别为6.27亿美元和43.6亿美元。 
  受国产车替代影响 进口车总量下降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分析,2005年上半年进口汽车市场主要呈现三大特征:进口总量大幅下降、进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价格基本保持稳定。预计下半年进口汽车总量将超过上半年,但经营进口汽车仍存在较大变数和风险。据海关统计,今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汽车63990辆,为去年同期96127辆的66.6%,减少三分之一。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减少了32137辆。按减少数量排序为:1.5~2.5升轿车减少19878辆,小于1.5升轿车减少5910辆,货车减少4090辆,旅行小客车减少3457辆,2.5~3.0升轿车减少3727辆,大于3.0升轿车减少2767辆,客车减少1054辆,而越野车增加8417辆;按减少比例排序为:小于1.5升轿车减少98%,货车减少80%,客车减少61.5%,1.5~2.5升轿车减少59.4%,旅行小客车减少54.8%,特种车减少37.8%,大于3.0升轿车减少31.5%,2.5~3.0升轿车减少22.6%,而越野车增加50%。 
  上半年轿车的进口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从日本进口的轿车数量减少更多。这与日本三大汽车公司——丰田、日产、本田加大在华的投资,加快推出新车型等有关。往年轿车进口的主流车型主要为丰田佳美和日产风度,随着今年日产天籁、丰田皇冠的推出和本田雅阁的上量,日系进口车明显受到阻击。据统计,上半年总计国产车中日产天籁3万辆、丰田皇冠1万辆、马自达6 2.5万辆和本田雅阁6.5万辆。加之日元升值等因素,日本进口轿车正在慢慢被国产化的同门车型拒之门外。 
  同时,高档车和中高档车作为进口车的主阵地,今年国产车型也加大了力度,竞争随之加剧,如新奥迪A6、宝马、凯迪拉克CTS等都在进一步挤压进口车的空间。 
  另外,今年整个上半年,欧元、日元都比较坚挺,直接导致进口德国车和日本车的成本居高不下。在某种程度上,汇率比关税更直接影响进口成本,直接影响德国车和日本车数量大减。 
  政策方面,随着今年年初WTO过渡期的结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包括《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汽车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管理实施细则》和《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等,其对进口车市场的格局变化,以及对经销商的实际运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上由于政策明确较晚,订货较少,一季度进口锐减,直接导致上半年进口大幅减少。 
  钾肥进口量价齐升 
  伴随着国际钾肥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国内陆运边贸及港口口岸进口钾肥交易日益增多,价格和数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攀升。 
  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和中俄之间最大的陆运口岸,绥汾河一直承担着中俄贸易进出口运输和分拨任务。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边境贸易的日益发展,交易量不断增大,像绥汾河和满洲里这样的陆运边境口岸为国内进口化肥有力地承担起补充作用。 
  以绥汾河口岸为例,今年1-5月份钾肥进口量突破130万吨。但是,在国际市场行情的催生下,港口进口钾肥的价格记录也不断被’刷新’。从今年2月份开始,边贸钾肥价格持续高涨,连续经过5次上调。以俄红钾为例,共计每吨上涨了240元左右,上调幅度约为13%。2月中旬报价提高至1800元/吨,3月中旬,价格调整为1860元/吨。从4月底开始,价格突破1900元,上涨为1930元/吨。6月份的价格又有所上涨,并报出1980元/吨的价格。进入7月份,价格一举突破2000元关口,达到2040元/吨。 
  同时,从海运口岸的情况来看,钾肥进口量也开始激增。日前,从连云港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上半年,连云港口岸的进口量呈现上涨趋势,日前已经突破50万吨,其中钾肥是连云港口岸进口量最大的化肥品种。 
  根据统计,今年1-6月份连云港口岸进口钾肥氯化钾和硫酸钾两种 共18批次,约44.26万吨,货物总值近1.02亿美元,批次、重量分别占进口化肥总量的69.2%和85.9%。与去年同期相比,批次增加50%,重量增加了270.4%。进口的钾肥中,主要以氯化钾为主,共进口16批次,为43.24万吨,占钾肥总量的98%,货物值近1亿美元,占总值的97%,批次、重量、货物总值分别占进口化肥的61.5%、83.9%和80.6%。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