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钢铁工业发展中的矛盾

2007-8-9 10:4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表明,在宏观调控和市场导向双重作用下,全国钢铁行业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出现了多年来难以见到的生产、效益同步增长的局面。当今年上半年全国钢铁行业主要产品产量粗钢同比增长18.92%、生铁增长16.84%、钢材增长23.93%,总体呈高增长态势时,钢铁行业的经济效益也在大幅增长,但同时应看到,当前我国钢铁业发展存在“六大矛盾”。
    一是国内经济发展与控制钢铁总量的矛盾。从国家宏观调控而言,是想控制钢铁工业发展速度,尤其是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还专门以发改工业〔2006〕1084号文件发出《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强调控制钢铁总量。但客观上事实是近几年来钢铁总量增长一直未能控制住,比如钢产量从2002年1.816亿吨、2003年2.223亿吨、2004年2.728亿吨、2005年3.534亿吨,再到2006年4.22亿吨,平均每年增速21.13%;到2007年上半年,全国钢产量达到2.376亿吨。按照国内市场需求增长12%的情况下预测2007年,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4.8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4%左右。表明钢铁工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钢铁工业如此高速的发展,恐怕是超出国家预料的,也是超出大多数人预料的。但如果放在全国经济大盘子上比较,又会感到这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国内经济近5年来的GDP一直保持10%以上增长,尤其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达到11.5%,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如此高的经济增长是需要钢铁这个重要的基础工业予以支撑的。据有关专业人士连续对上世纪90年代10年之间投资与钢材消费关系的统计研究,固定资产每投资1亿元即需要消耗4200~4700吨钢材。因此,当国内经济增速降不下来时,单纯要求钢铁工业控制总量,降低发展速度,这是不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
    二是国际经济发展与国内控制钢铁出口的矛盾。近两年来,国际经济形势看好,国际市场需求保持旺盛的态势,给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国际市场供应不足,钢材价格高位运行,使国际、国内市场价差进一步扩大。除了美、日、欧元经济区经济增长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外,还由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的强劲增长,为我国钢铁产品出口提供了出口地区多元化的新机遇,比如,今年上半年我国向印度和中东地区国家的钢材出口数量大幅增长。但与此相矛盾的是,为了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产品的出口,今年以来,国家多次对钢铁业出台出口退税率调整及加征出口关税等措施,由于产品出口成本进一步增加,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品种和数量。由此判断下半年,我国钢材出口数量将会锐减。但也应注意,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而使国际、国内市场的价差进一步扩大,也有可能引起钢铁产品出口反弹。
    三是钢铁行业利润大幅增长与节能减排、发展环保型、循环经济的矛盾。近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增长创出了历史上最好水平,但是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大中型企业总能耗10330.73万吨标煤,比去年同期上升11.19%,虽然比粗钢生产总量增幅低7.73个百分点,但仍然呈现高增长态势。钢铁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全行业节能减排任务非常艰巨。追究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成效不明显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在企业效益好时,由于企业利益驱动,一些企业只顾追逐企业利润增长,而忽视节能减排;同时又由于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需要大量投入资金的系统工程,一些钢铁企业只顾赚钱而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思想境界,不愿意花钱做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工作。二是由于社会环境存在着“企业利益至上”的错误理念,而使一些地方,虽然经济上去了,效益增加了,生态环境却没有得到改善,有的反而恶化。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不敢依法办案,不敢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重罚,怕减少税收和就业,怕影响地方经济建设,进而为违法企业大开方便之门。在当前钢铁行业效益较好的形势下,正是做好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好时期,各钢铁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应抓住这个时机,下功夫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经济。
    四是钢铁企业效益好与重组联合难的矛盾。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判断,今后一个时期的钢铁行业将进入一个以薄板产品利益增长引领的新连续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大部分钢铁企业虽然都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但由于有利润增长空间而使其“日子”比较好过,越是在这种效益好的情况下,越使钢铁企业重组联合难度增大。因为各个企业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会心甘情愿地被其他企业兼并重组,进而使钢铁产业集中度降低。比如2006年全国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实现利润1699.5亿元,同比增长30.6%,创历史最好水平,但产业集中度却降低了。2006年产钢500万吨以上企业21家,这些企业的粗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1.32%,比上年同口径下降2.7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当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效益同比增长1.2倍时,上半年产粗钢500万吨以上的21家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12%,比去年同期下降1.79个百分点,比2006年底下降1.2个百分点。我国钢产量增长了,钢铁企业效益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反而越来越低了。可以说这其中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确实存在各企业效益好、日子好过时,企业之间重组联合的难度就大些。犹幸的是在今年1月宝钢集团重组新疆八一钢厂之后,于7月23日又与包钢签订了战略联盟协议,为下一步双方在资产联合等更深层次和更广阔领域合作奠定了基础。8月1日,又有武钢以48.41%持股比例相对控股与昆明钢铁集团重组联合。但这些举措仍然改变不了中国钢铁业重组联合缓慢造成的产业集中度低的局面。
    五是淘汰落后与钢铁产能增长快的矛盾。今年国家对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作为重中之重的措施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 《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责任书》,立下 “军令状”,公布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各省市自治区也推出相应有力措施,藉以“铁腕”手段力保实效,并期望以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产量,降低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压力,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现在看,淘汰落后产能确有实效,但是扩能的速度增长则更快。从今年上半年的粗钢产量仍以18.92%的增幅高位增长着,这个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幅18.26%提升了0.66个百分点。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淘汰钢铁落后产能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还要看到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的态势,促使钢铁产能又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着。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充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导向和资本向效益高的行业流动的力量远远大于宏观调控的力量。
    六是国内需求旺盛与控制进口矿价格提升的矛盾。近几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组织几乎每年都把相当一部分精力用于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上,并展开了铁矿石价格大战,备受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关注。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铁矿石3.713亿吨(低品位),同比增长24.38%;上半年进口铁矿石1.879亿吨,同比增长16.46%,呈现出国产矿、进口矿同步增长的态势。由于国内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而使需求旺盛,又由于国产矿采购成本每吨高于进口矿12.33元,致使国内钢铁工业的生产,对进口矿依存度越来越高,因此寄希望于进口矿石价格降低,这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兼顾,协调好价格,拉长产业链,保障矿产资源供应,已是保证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长久性工作,国家应设立专门机构抓好钢铁产业的资源供给工作。
    以上“六大矛盾”的客观存在与协调程度,已成为影响国内外钢铁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因而,近年来,钢材市场每年总有几个月的不稳定期。但由于国内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支撑,国内市场总体平稳运行和上扬态势仍将维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