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运价攀升大宗商品涨价

2007-8-7 13:1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伴随全球化进展,国际商品市场贸易循环速度日益加快。由于需求量增加、港口越来越拥挤,以及贸易航线的大幅延长,促使国际散装货的出货成本在日前创下历史新高。分析师预测,不断高涨的航运成本将带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有着全球散装航运业的晴雨指标之称的波罗的海综合指数(Baltic Dry In-dex, BDI),日前突破7000点大关,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103%。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该指数已经跃升将近5倍。 
  船舶经纪人普遍认为,因为贸易航线的扩张,使得船只航行的距离更远,支出也就随之增加。而拥挤的港口,也是促使散装货出货成本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因为港口拥挤,导致船舶必须等待4周的时间,才能装载货物,这种现象在澳洲New-castle港特别明显,在拉丁美洲亦是如此。上周雇用巴拿马型船(中型船只)平均每日的成本增加至58500美元,但在2005年却仅需10000美元。 
  在全球经济持续高速成长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大增,货物航运离场亦随之增加。国内一家货运公司代表向记者表示,吨英哩(tonnes-miles)指标的年成长率(追踪出货商品重量与航行距离的指标),从同期2.5%跃升至6%。 
  东方证券分析师陆从珍强调:“船舶航行距离增长的主要因素,便来自中国。”从统计数据来看,过去10年仅从巴西购买500万公吨铁矿石的中国,现在的进口量已经接近8000万公吨。而铁矿石进口状况也许只是中国在今年前7个月中资源类产品“胃口”的一部分。除了铁矿石外,中国对于有色金属、煤炭和农产品进口的快速增加推动了作为海运情况指针的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从1月份的4500点左右上涨至5月中旬时的6600点以上。
  陆从珍指出,通常情况下,波罗的海综合指数在4000点左右时候,船运公司都有不错的利润,而波罗的海综合指数上涨到目前7000点的关口显示,船运公司的盈利情况十分乐观。目前情况下,船运公司投资一条船可以在2-3年内收回成本。在行业高度景气的情况下,国内部分大型造船厂家的定船单已经排到2010年。而且目前主要船厂目标都放在生产高获利船只,像是运载天然气的商船,而不是简单负载大宗干散物资的船只,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而也挤压了这些船队的载货能力。
  散装航运成本的不断提升也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成本压力巨大,波罗的海综合指数上涨的同时也确实可以看到海运价格的上涨和大宗原料价格上涨的曲线是一致的。仅以今年以来的罗杰斯商品价格指数和波罗的海综合指数的变化为例,两者的相关性相当高。
  干散货航运价格的大幅上涨,可能使农产品、基本金属和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进一步扬升。“波罗的海综合指数反映运输价格,这构成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推高商品价格”,经易期货公司商品分析师康冰对此表示。
  目前,国际农产品价格正在30年来的新高位置上徘徊。而在基本金属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据高盛发布了对有色金属今明两年的价格预估报告,该行预计2008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期铜价格将到达10000美元/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