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钢铁物流的下一站

2007-8-7 10:5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世纪80年代初,宝钢在上海兴建时曾经饱受争议,但近年来,其沿海布局的优势却愈来愈明显,而今正如火如荼建设的首钢搬迁工程,也选择了具有运输优势的曹妃甸……港口,正被钢铁企业确定为发展物流的下一站。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本部厂区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如果说当初 “临港而建”是种无心之选,但凭借“长江地利”而获得的优势则显而易见。
    在武钢港务公司记者看到,一船船钢铁原料从这里进入武钢,一批批优质钢材从这里走向国内外。“近年来,武钢港务公司这个全国最大内河企业专用港口,正在向‘武钢现代化港口大物流’的目标大步迈进。”在采访中,武钢港务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发挥港口资源优势打造现代港口物流
    根据钢铁产业政策的规定,今后的钢铁企业要布局在大港口,尤其是一些优良的深水港,在此种大形势下,2006年4月28日,武钢港务公司正式挂牌运作,这是武钢为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实行专业化管理,打造现代港口大物流的重大举措。
    2005年10月,武钢决定在原工业港的基础上,把武钢矿业公司鄂州球团厂码头,以及武钢今后将要收购或新建的所有码头资源进行整合,成立港务公司。成立之初的港务公司确定了两项发展战略:一是在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选址建设两个武钢进口铁矿石水上物流中转基地,形成集团公司进口矿石大物流供应链,确保武钢生产原料供应安全,同时降低物流成本。二是提高港务公司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武钢增收创效。
    此次整合重组,武钢集团公司赋予了港务公司对外经营业务的权利。港务公司在确保武钢生产大局的同时,正在认真研究和执行国家有关港口港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将充分发挥港口资源集中管理的优势,挖掘港口物流潜力,积极对外开展水上运输、码头装卸等业务。在整合原武钢工业港、鄂州球团码头基础上,它还宣布将在国内新建4个码头,在新建4个码头的计划中,除了在武汉新建的阳逻码头外,其余三个全在外地。其中,太仓码头、舟山码头这两个进口铁矿石的中转基地年吞吐总量将达到5000万吨。而万众瞩目的武钢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精品项目日前也将迎来曙光。武钢集团副总经理胡望明在2007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期间表示,该基地建设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完成了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专家论证,等待国家海洋局批复。
    “目前中国沿海钢铁企业产能只占全国产能6.4%,防城港钢铁基地投产后,这一比例可达到8%以上。”武钢副总经理胡望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基地将优化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并缓解中国西南、华南地区钢铁供需矛盾。
昔日武钢大粮仓今日港口大物流
    短短几年,武钢港务公司的物流量实现了翻番。
    总物流量实现了从3000万吨到5000万吨。
    总作业量从2000年的3025万吨到2006年的5223万吨。
    坚实的数据证实,钢铁企业依托港口发展,将为物流建设带来质的飞跃。
    “昔日人拉肩扛的企业小港,如今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位多年在武钢港务公司工作的老工作者向记者讲述着。武钢港务公司承担武钢的原料接卸、贮存、中和、混匀、输出及钢材水运外发重任,有着“武钢大粮仓”的美誉。随着武钢的快速发展,早在2000年,武钢港务公司决策层就意识到,港务公司仅仅满足武钢高炉“吃饱吃好”远远不够,必须充分发挥武钢港口资源优势,在确保武钢原料水运供应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港口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才能满足武钢战略发展的需要。为此,他们提出了“建设武钢现代化港口大物流”的目标。几年来,通过不断地打造、升级,引用物流技术,港务公司已从昔日的武钢大粮仓渐变成如今的武钢港口大物流。物流量成倍增长,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一组组悬殊的数据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武钢港口大物流的飞跃:总物流量实现了从3000万吨到5000万吨,总作业量从2000年的3025万吨到2006年的5223万吨。
    在短短几年间,武钢港务公司的物流量实现了翻番,技术进步显示了从未有过的威力。
    自武钢港务公司成立之日起,技术改造就伴随着武钢的成长而不断地进行。特别是近五年来,武钢港务公司技术改造进入大提速,大手笔。
    他们加强了料场 (线)、码头改造力度,先后完成了二混匀料场等6条料场线的改造,及一、二、三、四号码头与八九码头改造,将一些先进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引进、应用其中:悬链式链斗卸船机,桥式抓斗卸船机, “新钢港2号”浮趸式卸船机,管状皮带输送技术,PLC操作系统控制技术、变频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昔日简单的生产工艺及落后的作业机械日益被大型化、现代化、自动化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所取代。
    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每年有十几项攻关课题,有4~5项技术成果问世,且多项成果获得武钢、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奖励,有的甚至成为专利技术。
    单向运行的 “多弧面链式逆止器”,获得了国家专利,滚筒混匀取料机大车行走同步攻关,解决了跨距40米的大型设备行走同步的技术难题,开发自动纠偏软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全自动同步运行和超低速、宽范围及自动纠偏控制,该成果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断的技术改造和攻关,9座码头吞吐能力由建港初期的128万吨/年发展到现在的2300万吨/年以上。通过港口资源整合,不远的将来将建成亿吨大港。
    物流技术:劳动生产率实现了1.4万吨/人·年向3万吨/人·年的跨越。
    2000年,武钢港务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182吨/人·年,2005年,港务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854.33吨/人·年,2006年,港务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0293.46吨/人·年。7年间,武钢港务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翻了一番。
    数字的变化,折射出的是港务公司在港口大物流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
加强物流技术研究不断深化物流管理
    钢铁行业物流技术创新及物流管理无疑是发展物流的关键环节,此项工作的深入,将使生产更加顺畅,工作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
    “今年,码头与原料场物流均衡性研究,将通过建立物流智能干预系统、优化码头及料场物流作业组织方式及智能管理,提高码头与原料场的卸、储、配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在采访中,一位负责物流技术创新的相关人员兴奋地向我们介绍,武钢港务公司早在2001年就开始着手加强物流技术研究工作,例如物流技术在混匀工艺中的应用研究,初步形成混匀工艺的物流技术体系,之后又进行物流技术在原料场与码头的应用与研究,建立物流技术优化系统。同时,每年的围绕着提高混匀矿、钢材外发的产量、质量等方面的研究也一直进行着, “提高混匀矿产量质量”等一大批成果获得各种奖励。
    在加强物流管理方面,港务公司首先将信息化的管理运用到生产过程之中。2002年,集团公司在钢材出口码头进行产销资讯系统建设,使物流向信息化管理迈出了第一步。借这次产销资讯系统建设之机,港务公司着手物流管理系统自动化建设,计量数据采集系统、原燃料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相继建成。同时,为方便、及时、准确掌握上下工序的信息,港务公司还制作协作信息平台,并与武钢计算机联网,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其次是将JIT(just in time,准时生产制或及时供应制)物流技术应用于生产管理中。制定皮带通廊运行 “时刻表”,优化送料全过程管理,提高通廊运行效率。此外还加强了物流过程管理,完善经济责任制、建立协调机制、建立目标管理等措施,使生产更加顺畅,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加强物流管理使港务公司货物通过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原料混匀量由1992年的45.7万吨/年增加到2006年的940万吨,产量提高了20倍。配料品种由2、3个增加到8个。钢材水上外发能力也由最初的120万吨增加到现在的200万吨以上……武钢大物流的基础已夯实。
    武钢港务公司在武钢兴建港口大物流的战略宏图中可谓如沐春风,它在为武钢水运铁矿石供应提供安全保证的同时,将一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武钢港口大物流展现给世人,此举将给钢铁业布局沿海带来启示与借鉴。

编辑手记
钢铁业沿海布局意义重大
    就在编辑组发本期稿件之时,7月30日又获得消息,几经波折之后,武钢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精品项目即将迎来曙光。
    这是武钢集团副总经理胡望明日前在2007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期间透露出来的消息,据他介绍,该基地建设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完成了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专家论证,等待国家海洋局批复。
    武钢副总经理胡望明指出,建设防城港项目对武钢的意义重大,中国钢铁工业对进口铁矿石依赖度已超过50%。武钢、柳钢作为中西部国有钢铁企业,生铁成本比地处上海的宝钢多400多元,两家企业技术优势被成本劣势所抵消,进行布局调整迫在眉睫。
    钢铁企业布局沿海可谓意义重大,中国的大型钢铁企业如首钢、武钢和太钢等,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城市,或者水资源紧张的地区。正如上海钢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章所说,这与国内钢厂依靠资源发展的道路有关。往往是哪个地方的资源多,哪个地方的钢厂就多。而需求地却又与生产地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也是造成国内钢铁行业运输量大、运力紧张的重要原因。
    而目前国内的铁矿石有40%~50%依靠进口,而在铁矿石成本中,有30%是运输成本,因此港口城市作为大型钢铁企业的所在地有着运输上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可以降低钢铁成本。破解了运输上的瓶颈,必将为钢铁物流带来大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