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应对增长、整合与合理化改革

2007-8-6 10:2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需要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在我国政府及各种机构所公布的计划、通告、文件等里面,没有一句话提到要增长或保持中国钢铁行业的出口量。政府的目标是创立一个可持续的、以市场为导向的、世界级的行业来满足国内持续增长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创立一个出口导向型或完全依靠出口的行业。在近几年的、政府文件中这个精神被体现的十分清楚。
    中国钢铁行业以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导的最明显证据之一是中国政府最近决定大幅降低,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完全的取消钢铁企业的出口退税。这是自2005年以来第五次降低出口退税。此举将降低退税幅度,因为在2006年出口退税高达11%,现在对76种海关分类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为5%,对83种海关分类产品完全取消出口退税。如碳钢盘条在过去的两年里出口激增,现在已不再享受任何出口退税政策。
    企业整合、关闭过剩及落后产能,以及减低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些举措将大大降低中国的钢铁出口。
    当然这绝不是说中国将不出口或者将从全球钢铁市场上消失。海外市场较高的价格必然吸引中国出口,原因很明显:出口利润高于内销。这些出口现在是将来也将继续是需求驱动,只要是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价格有差异。
    出口退税的降低和取消,目的就是在中国钢铁政策的其他因素发挥作用的同时限制出口,达到国内市场的供求平衡。越来越大范围的政策和措施将确保中国钢铁出口从长远来说保持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供应为导向,以及确保我国的钢铁出口不会打破全球的钢铁供应平衡,这种全球的供应平衡已让全球钢铁企业在连续三年的时间里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利润。以上三方面的举措将最终使得我国在2007年达到供求平衡。缓慢的增长和关闭过剩和落后的产能将使我国2007年产能的增长速度降到近几年的最低,即使消费水平仍在不断大幅增长。这个过程将持续到2008年,届时将有另外的两千万到两千五百万的多余和老化的产能被关闭。整个行业的整合将在2008年加速,更加约束我国钢铁企业的出口和对国内钢铁市场造成影响。出口退税的取消实际上将使得那些微利的非有效生产退出出口市场。
    中国钢铁政策还有一个被评论者很大程度上忽略的因素,那就是鼓励钢铁企业上市。一旦钢铁企业上市,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去更加重视如何直接面对市场和如何增加盈利。这将刺激钢铁企业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都进行自律,以避免可能发生破坏市场影响力的行为。以下的名单显示,绝大部分我国主要的钢铁企业都已经上市:1.北京首钢有限公司;2.武汉钢铁有限公司;3.内蒙古包头钢铁有限公司;4.宝山钢铁有限公司;5.济南钢铁有限公司;6.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7.宁夏恒力钢铁有限公司;8.西宁特钢股份有限公司;9.莱芜钢铁有限公司;10.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11.甘肃酒泉钢铁集团鸿新钢铁有限公司;12.广州钢铁有限公司;13.邯郸钢铁有限公司;14.安阳钢铁有限公司;15.凌源钢铁有限公司;16.抚顺钢铁有限公司;17.贵州钢铁有限公司;18.南京钢铁有限公司;19.杭州钢铁有限公司;20.柳州钢铁有限公司;21.重庆钢铁有限公司。
    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应让中国去达到连他们自己都达不到的标准。如果大家看一看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出口量都很大,MittalSteel,Arcelor,NipponSteel,POSCO,JFE这世界上最大的五家钢铁企业,出口量占他们生产的很大一部分。U.S.Steel公司世界排名第七,其在美国本土的公司出口并不很大,在欧洲的分公司出口量却相当大。Corus集团公司 (现在是由Tata公司拥有)和Riva都是世界钢铁贸易中的重要角色。除了Nucor公司,前十位所有的世界最大钢铁公司都积极地涉足全球贸易。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很多小一点的钢铁生产企业,如俄罗斯和巴西的企业,他们都积极地涉足全球贸易。
    事实上,全球钢铁贸易增长和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在1999年和2006年,全球钢铁贸易增长了超过一亿吨。大部分增长就数量而言发生在2003年到2006年之间,这段期间钢铁价格和利润达到了最高水平。
    这些年除了只有一年以外,我国都不是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就吨位数而言,五年之中有四年我国都是净进口国。整个来看,我国的钢铁贸易赤字是几百亿美元。我国作为纯钢铁进口国和纯钢铁出口国时所受的影响都是一样的。除了美国长期在钢铁贸易中遭受赤字,我国是唯一的长期不依靠出口的主要钢铁生产国。
    现在问题是为什么全球钢铁行业对我国钢铁的暂时出口激增有如此看法?难道我国钢铁企业就应该被局限于本国市场而与此同时却允许世界其他主要钢铁生产商从事全球钢铁贸易?作为主要的钢铁进口国,我国一直寻求找到国内需求和国内生产的平衡,难道就应该当作不负责任而被排挤出去?另一方面,同时世界主要钢铁国家包括美国都在很大程度上以出口为导向、依靠钢铁的出口来发展自己。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国一直独自致力于全球钢铁行业的整体复苏,仅仅是因为自己 “擅自”决定不应永久地成为世界其他国家过剩钢铁生产力的倾销地,就应面临贸易补救措施的限制和威胁。
    我国钢铁行业是世界钢铁大家庭中负责任的一名成员。
    值得称道的是,中国钢铁行业增长迅速,满足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需求增长,而这一切都没有打乱全球钢铁供求平衡。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我国政府和钢铁业对钢铁行业迅速增长所产生的消极后果采取了积极的解决措施,而不是坐等这些消极后果在国内外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些消极后果包括行业分散、投资过度、过剩的产能苟延残喘和出口的增长。这也是史无前例的。
    从国家发改委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获得的消息看,钢铁表观需求的增长量将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超过钢铁产能的增长量,平均每年超过400万~500万吨。这将大大限制我国的钢铁出口能力。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报告,明年我国预计消减落后钢铁产能达5000万吨。因此,到2008年底,我国有可能失去世界钢铁出口大国的宝座。伴随着钢铁业的兼并以及随之发生的价格和产量的限制,我国的钢铁出口将受需求而不是供给拉动。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印度2006年国内钢铁的表观需求量是4310万吨,而到2020年国内钢铁产能将增加7200万吨。巴西计划到2008年使现有产能实现两倍以上的增长。俄罗斯也将在随后的十几年使自己的产能增长50%以上。尽管这三个国家都可以以比较优势以及预计国内需求增长为理由而扩大产能,它们中没一个能提供国内需求增长的证明,而中国却已经做到。因此,全球钢铁行业的主要焦点问题不应是我国,而是其他三个国家国内增长的需求能否被产能扩大所吸收。
    通过对话达成相互理解,贸易摩擦不符合中美两国钢铁行业的利益,也损害美国钢铁用户和全球市场稳定。
    目前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表观钢铁消费量、生产量和产能。仅次于我国的欧盟27国的钢铁需求量加起来也不及我国需求量的一半,并且欧盟的需求量还是不断下降的。从全球角度看,正当我国日益成为主要的钢铁市场和生产大国时,全球钢铁行业的利润从2001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8000亿美元,而这都拜赐于中国强劲的钢铁需求。不断增长的产量、产能、产能利用率以及每吨出口钢材上扬的价格使中国钢铁业受益。我国的钢铁出口受需求拉动,也就是说国外市场更高的价格吸引了中国钢铁出口,而不是我国国内过剩的产能导致出口增加。2006年,正如许多国家的钢铁行业一样,我国钢铁行业的利润实现了历史性的增长。尽管美国、欧盟和其他国家的钢铁同行都爱把中国钢铁描述成对全球钢铁供求平衡的威胁(因此也构成对全球钢铁业利润的威胁),这些观点都没有事实依据。事实上,如果全球钢铁需求和供给失衡,相对美欧同行,我国的钢铁企业将遭受更大的损失,理由别无其他,就是因为我国钢铁的产能、供给和销售都占据了全球将近30%的量。在这种情况下,全球钢铁价格发生崩溃或供给过剩,都将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更具毁灭性的打击。中国钢铁厂的利益和美国同行是一致的。一味搞对抗,最后既不能解决中美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不能维持全球钢铁和需求的平衡。与此相比,双方开展对话,共同商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属上策。中美两国应在解决事关全球钢铁行业大计的问题上成为伙伴,而不应是对手,对抗只会损害双方的利益。中美双方应当利用钢铁对话来解决问题,而不要使双边关系建立在贸易救济措施的基础上,贸易救济措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